“嗚嗚。。。文軒。。。嗚。。。你不要再彈了。。。嗚嗚。。。我一聽這聲音就不自覺的掉眼淚。。。嗚嗚嗚。。。就沒有理由的傷心。。。嗚嗚。。。都叫你不要再彈了。。。”洪妮聲音猛然拔高,作勢欲拉麵前文軒正在彈琴的手,聲音卻戛然而止,手也僵在那,一抹嫣紅自頸部悄然而生,然後是耳朵並迅速布滿整個臉頰。原因無它,此時文軒的臉突然出現在洪妮麵前,相隔一掌距離,視角略微斜向下,直視著洪妮的雙眸,右手微抬,食指微挑洪妮下巴。
洪妮望著這近在咫尺的完美臉龐,溫潤的眸子,略帶微笑的嘴角,最後的視線定格在了那紅潤,帶著水色的嘴唇,突然覺得全身的血液都在燃燒,急速的上湧,心髒有如被隻無形的手抓住,緊促而又劇烈的跳動著,就在洪妮呼吸越來越困難,覺得快要窒息的時候,文軒伸出左手食指在洪妮眼角一抹,帶出一顆晶瑩的淚珠放入眼前仔細觀看。
“終於明白什麼叫做梨花帶雨、我見猶憐了。”文軒視線從指間的淚珠移開,再次看向洪妮。
“洪姨,你臉紅了哦,剛才還吞口水了呢,我可是看見了哦。”說著文軒嘴角的弧度也隨之拉開。
聞言,洪妮一把推開文軒,想要說些什麼,最終還是沒能開口,逃進了臥室。我這是怎麼了,怎麼會對一個十三歲的小屁孩生出這種感覺,雖然他發育的比較好,雖然他比自己高,雖然他真的美的不似人間之物,雖然還有很多的雖然,但自己怎麼會對這個性格惡劣,開嘴就給人添堵的家夥有感覺,一定是哪出了問題。這邊洪妮還在做著激烈的思想鬥爭,文軒的聲音再次傳來。
“少女的情懷是如此的曼妙美麗,洪姨,你還能在如此年紀保有此等美麗可要好好珍惜哦。。。哈哈哈。。。”滿足了自己惡趣味的文軒抱起忘機古琴,向著大門走去,完全不理會身後傳來的今天怒吼。
“文。。。軒。。。”洪妮操起床頭的毛絨玩具,把它當做文軒使命的蹂躪,同時嘴裏快速的吐露著聽不懂的話語,如同念咒一般。
古琴彈奏時右手撥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為四個八度零兩個音。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按音一百四十七個。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輪、撥刺、撮、滾拂等;左手有吟、猱,綽、注、撞、進複、退複、起等。之前的三個星期,文軒都在練習這些繁複的技巧,從最初的如魔音入耳、如躁如狂,到現在的大音希聲、清微淡遠,每天十四個小時的練習總算初見成效,但還遠遠不夠。
古琴演奏有著一套完整的彈奏風格審美準則。古琴音樂的美學,早在六朝麴瞻提出對散音、泛音及按音音色的要求時已初步形成。而唐末五代之際的劉藉更在《琴議篇》中提出了“美而不豔、哀而不傷、質而能文、辨而不詐、溫潤調暢、清迥幽奇、忝韻曲折、立聲孤秀”作為琴德的標準。而明代冷謙更有《琴聲十六法》提出十六個審美範疇。十六法分別為:輕、鬆、脆、滑、高、潔、清、虛、幽、奇、古、澹、中、和、疾、徐。
(1)輕——論音之適中和清實(技巧控製和意趣表達間相互之關係);
(2)鬆——論吟猱動蕩之妙(技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