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2 / 3)

會開了三天,我在PAJARODUNES海灘上度過了三個清晨。三個清晨都沒有太陽,隻有淡淡的霧。那霧很淡,絕不是我在舊金山看慣的那種霧,氣勢磅礴,動不動就吞沒金門大橋。PAJARODUNES的霧隻是天地間彌漫的一片淡淡水氛,它不挾著風勢翻滾洶湧,然而卻是以隔斷陽光,把世界染成灰色。

第四天一早,我們便離開了。

我回到舊金山,動手清理我那小小書桌,便又見了那個大信封。我把文稿抽出來,讀了一遍又裝回去。這時,我似乎聽見那小男孩的靈魂發出一聲歎息。

我趕緊封上了信封。芝加哥藍調(外一章)

我是在哪裏見到藍調的?在密執安南路二一二○號裏的一條走廊裏。它的名字叫做MuddyWaters。

——KeithRichards

藍調原是黑人的音樂。然後有一天,藍調走出去。

當滾石樂隊風靡了整個世界,這群英國的年輕人比誰都明白搖滾樂的根來自何方。一九六四年,滾石樂隊首次訪問美國,就直奔芝加哥著名的卻斯唱片公司(ChesSReCords)。在那兒,他們會見了心中的偶像——藍調明星WillieDiXon、HowlinWolf、MuddyWaters。滾石的年輕人與藍調歌手們共同切磋音樂,並且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助藍調走進美國音樂的主流。三十多年了,藍調在美國早已是婦孺皆知。但是,真正的藍調魅力卻依然在芝加哥無數的俱樂部裏、慶典上、派對中和每一條街道的轉角處。藍調活力充沛,日益更新,曆史悠遠,未來更充滿希望。

藍調是根,別的都是果子。

——WillieDiXon

威利·狄克鬆(WillieDiXon)是芝加哥藍調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傑出的藍調歌曲創作人和出品人。他的歌曲廣泛流傳,就連滾石和感謝死亡這樣大名鼎鼎的搖滾樂隊也錄製過他寫的歌。狄克鬆在卻斯唱片公司幹了十五年,立下汗馬功勞。卻斯的高級主管狄克·拉帕呼回憶道:“列奧那德或是菲爾·卻斯(卻斯唱片公司老板)灌製的藍調唱片沒一張沒有威利坐鎮工作室或是控製室。管他誰被叫做出品人,說到底,真正的出品人是威利。”那是卻斯的黃金時代。那時候,密執安南路被叫做唱片路。那時候,卻斯旗下人才濟濟,藍調曆史的一個篇章就在這兒被譜寫出來。

一九六九年,卻斯結束,狄克鬆另辟蹊徑,繼續弄他的音樂。他親自組織了芝加哥藍調節,使芝加哥成為“世界藍調之都”。他成立了藍調天堂基金會,大力推廣藍調音樂,扶助人才。威利·狄克鬆於一九九二年去世。今天,在密執安南路二一二○號,卻斯唱片公司原址,狄克鬆的女兒夏麗·奈爾森主持著父親留下的基金會。房子重修過了,恢複了當年卻斯唱片公司的模樣。時代不可避免地變了,房子裏再沒有當年錄製唱片時的忙碌和音響,密執安路也不再有當年唱片路的痕跡。然而,在這棟二層樓房裏,夏麗和她的同事們正繼續著狄克鬆當年執著的追求。他們設立獎學金,鼓勵青少年;他們開設各種講習班,向藍調音樂人提供從版權法到創業計劃的種種資訊。他們也對外開放,小賣部裏擺著茶杯汗衫光碟招貼畫。當然,要賺點錢貼補開支,可更是為了宣傳藍調。牆上高掛著狄克鬆和其他藍調明星的大幅照片和卻斯錄製的第一張唱片“我這傻心眼”。在這兒,你甚至可以看到藍調名歌手曾經抱過的洋娃娃。

“你可以把這兒看做是一個正在成形的博物館。”夏麗說。她正在計劃把這個地方建成芝加哥的第一個藍調博物館。

還不是博物館呢,卻已經吸引了那麼多人從全世界走來。密執安南路二一二○號,那兩扇沉厚的玻璃門曾經亮晶晶映出傳奇人物如MuddyWaters和滾石樂隊的麵容。如今,門鈴響處,兩個普通人走進來。他們在一張舊黑白照片前停下腳步,看照片上那個捉著一把吉他的男人。

“威利·狄克鬆——藍調的桂冠詩人!”一個大聲說,誇張地張開兩條手臂。

他的同伴表示無條件同意。接著,兩個人開始比試印著桂冠詩人頭像的汗衫。

這是一個溫暖的星期五中午,這對藍調發燒友隻是這下半天裏許多來訪者的第一批。在這半天裏,人們將徜徉在芝加哥南部的一幢舊屋裏,在保存完好的錄音室裏尋找當年星光燦爛的遺輝。又是六月了,芝加哥一年一度的音樂盛會藍調節正在一片綠油油的碧草間緊鑼密鼓地籌備著。藍調也許不算高雅,可是它擁有許多喜歡它的也不自命高雅的人。用夏麗的話來說:“這世界願意聽藍調,我們隻是要讓這世界聽得到。”

藍調是真實生活的音樂展現,這是懂得藍調的關鍵。

——ShirliDixonNelson

從藍調誕生的頭一天起,它就是生活的歌。歌詞大多很簡單,反反複複,歌手們唱著他們自己的生活,還有他們周圍男男女女的生活。藍調這種強烈的人性令它具有強烈的親和力。當藍調歌手娓娓唱出一個個動人的生活故事,聽的人,不管他有沒有同樣的經曆,都會被深深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