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1 / 2)

店鋪安全管理

長久以來,商家往往隻注重內部安全的管理,而對公共安全的忽視一直為社會大眾所詬病,使得近年來,公共場所意外事故的發生屢見不鮮。而絕大部分的事故原因,又來自於人為的疏忽。

1.安全管理的檢討

歸納起來,造成災害發生的原因有下列幾項:

(1)設備老舊

許多店鋪所購買的設備往往一擺好多年,既不會汰換,也不做定期檢查,例如:各項消防設施、逃生設備、工作器械等等。一旦要使用時,不是老舊磨損,就是已經過期而不堪使用,不僅危害到公眾的權益,也使得內部員工的工作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2)基本常識不足

店鋪人員對於安全的常識往往不夠充分,甚至在觀念上也有所偏差。例如:在用電方麵,用電量超過負荷和電源使用不當;在工作方麵,不良的工作習慣和賣場的設計;在意外傷害方麵,不當的醫護處理和時效上的延誤;在消防設施方麵,不知如何操作消防設備和不重視消防的維護等等,都是造成意外災害的主要殺手。

(3)缺乏警覺性

許多意外事故演變成重大傷害之前,經常是因為員工缺乏高度的警覺性,而導致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麵。例如:對於小火苗的發生掉以輕心,而演變成大火災;使用各項器械設施,發現不良或故障情形時不予注意;以及對於顧客特殊異常的行為或要求不予理會,而導致顧客受傷或使店內遭受財務損失等等。

2.安全管理的改善

為了有效預防上述各項安全管理上的疏失,可以就下列原則作為改善的依據:

(1)事前

①妥善規劃。根據各項安全管理項目,做好事故預防、處理及善後作業的詳細步驟、程序與注意事項。除了做成明確的書麵說明外,還可以列出安全管理項目檢查表,作為店鋪員工作業的依據。

②定期教育。定期舉辦員工安全管理課程,以充實員工的安全常識、正確的處理作業、良好的道德觀念、加強災害意識以及糾正錯誤的觀念。

③定期學習。為使員工能充分了解並應用日常安全教育中所得到的知識,應定期舉辦各項演習,以測驗員工的安全管理能力,以及臨場的應變經驗。演習的方式可采取預先知會或臨時通知的方式。

④定期檢查。定期檢查店鋪內的各項安全設施及使用器械,對於老舊、損壞或過期者,應做立即的修複或更換。

⑤培養警覺性。養成員工發現問題,立即反應的習慣,因為良好的保安警覺是減少意外事件發生的有力保證。

(2)事中

①沉著冷靜。不管發生任何狀況,必須保持沉著冷靜的態度,凡事不可輕舉妄動,以確保自身安全為首要條件。

②迅速且適當的處理。根據事前所做的各項安全作業指示,分別各就各位,執行自己的任務。

(3)事後

①事故原因的追查。除了找出意外事件的導火線,對於導火線背後的真正原因亦需一並追查。

②責任的追查。清查相關人員的責任,不僅可以對盡職的員工實施獎勵,亦可對失職人員有所警告。

③補救措施的建立。亡羊補牢雖然不能挽回災害所造成的損失,但是針對事故的原因,加以迅速的建立各項補救措施,仍可避免日後發生類似的事件。

有效加強店鋪的各項安全管理是商場從業人員不可推卸之責任,除了必須維護消費者的購物安全以及員工的工作安全之外,還可以減少公司財物上的損失。

為了確實掌握店鋪各項安全管理,商家必須歸納出相關之安全管理項目,對事前、事中、事後的應變作業程序,做成書麵指示,作為員工遵循的依據。

此外,除了各項安全設施應依照政府的規定予以設置,並定期實施檢查之外,員工的安全教育訓練、演習,以及災害意識和警覺性的培養,亦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有了良好的事前防範,才能減少事故發生之機率,或是當事故發生時,可以迅速有效的處理,以減少人員及財物上的損失。

而每次意外事故發生之後,也必須追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及責任,做好善後工作及各項補救措施,以為日後作業之參考。

希望意外事故屢見不鮮,而社會大眾亦逐漸重視公共安全的同時,商家也能夠引以為鑒,加強各項安全管理,讓消費者和員工有一個既安全又愉快的購物空間和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