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機遇是通向成功的捷徑(1 / 2)

抓住機遇就意味著成功的起航、奇跡的開始。

有位記者曾同老演員查爾斯·科伯恩進行過一次交談。記者最後提了一個很普通的問題:“一個人如果要想在生活中成大事,需要的是什麼?大腦,精力,還是教育?”

查爾斯·科伯恩搖搖頭:“這些東西都可以幫助你成大事,但是我覺得有一樣東西甚至更為重要,那就是看準機遇。”

這位老演員是正確的。如果你能學會在機遇來臨時識別它,在機遇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動抓住它,你就可以成就一番大的事業,獲得一次大的成功。

所謂機遇,主要指良好的、有利的機會。人們常說的“千載難逢”、“天賜良機”,指的就是這種機會。像在野外拾到了金剛石,采藥時發現了大人參,知識分子趕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等,這都是機遇。抓住機遇就意味著成功的啟航、奇跡的開始,許多成功人士就是憑借自己敏銳的判斷力抓住了一個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19世紀60年代是日本曆史上的動蕩年代,但也是困難與機遇並存的年代,大多數的人稍有不如意就把原因歸結到時代的錯誤上。山田正夫不一樣,他從不慨歎生不逢時或者時運不濟,而在一些別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機會麵前,他卻像獵鷹一樣目光如炬,從不輕易放過。

在德川幕府後期,政府對貨幣市場的管理非常嚴格。包括鑄造舊金幣及小麵值金幣、銀幣等在內的鑒定回收工作,主要是由被稱為“金座”,即類似今天的“造幣局”一類的組織負責。以前,山田正夫收購舊金幣、銀幣都是與“金座”裏的辦事人員打交道,從未見過高層的官員。

有一天,“金座”的主管卻親自派使者直接召見山田正夫,在當時,他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銀兩兌換商。山田正夫憑自己的直覺敏銳地意識到,發財的黃金機會來了,他豈能輕易地放過。

“聽說你做銀兩兌換商,為‘金座’回收舊型貨幣做了不少事情。”“金座”主管稱讚說。

“我也是剛做這種業務不久,所以還是效勞不力。”山田正夫謙虛地回答。

“我聽‘金座’裏的人彙報說你回收的數量很可觀,想來你的工作效率一定很高,所以希望你能多為幕府出點力。”“金座”主管打量著他說。

“是。”山田誠惶誠恐地說。

“我們希望在你原有的基礎之上,再以更大的規模鑒定、回收舊幣。”“金座”主管平靜地說。

“深感榮幸,能為‘金座’和幕府效力。我自己一直致力於擴大回收業務,隻是我目前很難再擴大了。”

“那是為什麼呢?”“金座”總管吃驚地問,“有什麼困難盡管提出來,我們將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你解決。”

山田如實回答說:“目前我的商店規模已經到了資金允許的最大限度了。所以,對這件事,我恐怕很難做到。”

“你不就是資金周轉環節受到限製嗎?這沒有問題。你現在告訴我要是再擴大業務量的話,你還需要多少資金?”主管長出一口氣,輕鬆地說。

山田稍加思索,謹慎地回答說:“要是再擴大的話,我估計還需要3000兩銀子。”

“這不是問題,我可以借給你5000兩作為周轉資金,你覺得怎麼樣。”“金座”主管慷慨地說。

果不其然,第二天,“金座”主管就派人送來了5000兩現銀。有了“金座”主管雄厚資金的支持,山田正夫決定大展拳腳,實現自己多年的理想。他迅速雇來幾個夥計,重新建造廠房並購置了先進的設備,開始大規模地回收舊型貨幣,很快就成了大阪一位人人皆知的大型銀兩兌換商。

山田正夫的事業就此平步青雲、蒸蒸日上。他平均每天可以賺到20兩左右的銀子,每個月就能賺到600兩,一年就能賺到7200兩。賺錢的速度如此之快,是山田正夫從來沒有經曆過的,也是他夢寐以求的。他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機會竟會給他帶來如此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