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浪費掉的時間永遠奪不回來。趕快采取行動,向困難頑強抗爭,不要渾渾噩噩地度日……”
瞄準既定的目標前進,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隨意用新的主意立刻否定原來的設想。有人通過對100個億萬富翁的性格加以分析之後發現,大凡成功者都有這樣的特點:他們都有很快下決心的習慣,但要他們改變原來的主意卻非常困難。失敗者則正好相反。為什麼呢?因為成功者的性格決定他們勇於堅持,他們在等待一個使“原來那件事”起死回生的契機。他們總是能堅持到最後一秒鍾。他們之所以對新主意“馬上下決定”,是發現了新主意的價值,但他們不會輕易放棄自己正在從事的事業——他們在決策時很果斷,而在改變決策時又不那麼衝動。
享利·福特就是這樣的人。如果他不是頂著所有員工的反對,不顧一次次的失敗,堅持製造T型汽車,就不可能賺到那麼多的錢,從而建立起他龐大的汽車帝國。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麵,有的人由於堅持而終獲成功,而有的人卻因為堅持而失敗。這是什麼原因?歸根結底一句話,就是目標確定的問題——如果你一開始就認定了正確的目標,堅持就會帶給你成功,否則,越是堅持,你就離成功越遠。因此,如果定下目標就一成不變,那也不行。因為所定的目標也有正確與不正確之分,有可行與不可行之別,明明發現目標不對,卻仍然一意孤行,那將越走越遠。
所以,聰明的人在奮鬥的過程中,必須時刻思考並驗證自己的目標是否正確。如果發現自己的目標是錯誤的,那就不能再堅持,必須立刻撤退。也就是改變目標,重新再來。否則,你終其一生,隻不過幹了一件沒有結果的蠢事。瞄準目標前進,但在前進過程中也可以調整航線,二者並不矛盾。
總的來說,隻要我們擬定的目標是現實的,製定的規劃是可行,我們就要放手去做,不要因為一時的不如意,或者別人的議論與打擊就輕言放棄。我們要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拔得頭籌,獲得成功,就必須具備披荊斬棘、不屈不撓的拓荒精神。愛迪生夢想著要製造出一種可以用電操作的燈,即知即行地去著手實驗,盡管失敗了一萬次,他仍堅忍不拔,一直到美夢成真。萊特兄弟夢想著一種可以飛越天空的機器,如今大家可以在世界各地看到他們夢想成真的證據。馬可尼想出一種可以控製波的無形力量,現在每一台電視機和收音機都是他沒有白忙一場的證物。有意思的是,當初他宣布,他已經發現一種原理,可以不必借助電線或其他直接通訊的媒介,就從空中傳送訊息時,他的一些“朋友”還強押他到精神病院去作檢查。
讓我們給自己一個夢想,一個目標,並瞄準這個夢想、這個目標奮勇向前,成功肯定會在前麵向我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