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討論的緊張關係的第二大根源是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世界之間的局勢。
美國與以色列之間的牢固關係眾所周知。這種關係堅不可摧。它基於文化和曆史的紐帶以及這樣一個認識:對猶太家園的渴望有著一個悲哀的曆史源頭,這個曆史是無可否認的。
猶太人在世界各地經受了很多世紀的迫害,反猶太主義被前所未有的大屠殺推到頂峰。明天,我將參觀布痕瓦爾德,那裏曾是猶太人遭受納粹奴役、折磨、殺害和被毒氣致死的集中營之一。600萬猶太人慘遭殺害——超過了今天以色列的全部猶太人總數。否認這一事實是站不住腳的,無知的,仇視性的。威脅毀滅以色列——或不斷重複有關猶太人的惡意成見——是極其錯誤的,而且隻會在以色列人心目中喚起這一最痛苦的記憶,同時阻礙這個地區人民應得的和平。
然而,同樣不能否認的是,巴勒斯坦人民——穆斯林和基督徒——在尋找家園的過程中曆經苦難。六十多年以來,他們承受了流離失所的痛苦。許多人在西岸、加沙以及鄰國土地的難民營裏等待著他們從不曾過上的和平與穩定的生活。他們每天忍受著由占領帶來的大大小小的羞辱。所以,毋庸置疑:巴勒斯坦人民的境況是不能容忍的。美國對巴勒斯坦人追求尊嚴、機會和自身國家的合理抱負不會置之不理。
幾十年來,一直存在著一種僵持局麵:有著合理追求的兩族人民,因各自的痛苦曆史而使妥協難以達成。相互指責並不難——巴勒斯坦人指責由以色列建國而造成的流離失所,以色列人指責貫穿其全部曆史的來自境內外的敵意和襲擊。然而,如果我們僅僅從一方或另一方來看待這一衝突,我們將無視事實:實現雙方願望的惟一出路是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安全共存的兩國解決方案。
這符合以色列的利益,符合巴勒斯坦的利益,符合美國的利益,符合世界的利益。因此我將親自致力於取得這一結果。各方根據“路線圖”已同意承擔的義務是明確的。為了實現和平,現在是他們——以及我們所有人——應該履行自己職責的時候了。
巴勒斯坦人必須放棄暴力。暴力抵抗和屠殺不能達到目的。在幾個世紀裏,美國黑人奴隸遭鞭打,受種族隔離的淩辱。然而,最終導致獲得全麵平等權利的不是暴力,而是對美國建國核心理想的和平與執著的堅持。同樣的經曆也可在從南非到南亞,從東歐到印度尼西亞的其他國家人民的曆史中看到。這個經曆揭示了一個簡單的真理:暴力是死路一條。向睡夢中的以色列兒童發射火箭炮或炸死公共汽車上的老嫗,既非膽識也非力量的表現。它不是在申明道義權威,而是在喪失道義權威。
現在是巴勒斯坦人致力於如何進行建設的時候了。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必須發展治理能力,建立為人民的需求服務的機製。“哈馬斯”確實在一些巴勒斯坦人中擁有支持,但他們也有責任。要為實現巴勒斯坦的抱負而發揮作用,“哈馬斯”就必須停止過去的暴力,遵守過去的協議,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
與此同時,以色列人必須意識到,正如以色列的生存權不能被剝奪一樣,巴勒斯坦的生存權也不能被剝奪。美國不接受以色列繼續建造定居點的合法性。這一做法違反了過去的協議,有損實現和平的努力。現在是停止這些定居點的時候了。
以色列也必須履行其義務,確保巴勒斯坦人能夠生活、工作、建設其社會。正如巴勒斯坦人的家庭遭受重創,加沙持續的人道危機無益於以色列的安全,西岸缺乏機會也同樣如此。巴勒斯坦人民日常生活的改善必須是通向和平之路的一個關鍵部分。
最後,阿拉伯國家必須認識到,阿拉伯和平倡議(Arab Peace Initiative)是一個重要的開端,而不是責任的終止。阿-以衝突決不應再被用來轉移阿拉伯國家人民對其他問題的視線。相反,它應成為一個行動的號召,幫助巴勒斯坦人民發展維係國家的機製;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選擇進步,而不是自我消耗地向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