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校園環境的影響。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當前學校存在的一些情況對校園暴力的產生也有一定影響。現在的學校,尤其是中學把督促學生學習,提高升學率當作唯一職責,忽視對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正確引導,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和學校之間的矛盾。有的學校還搞“快班”和“慢班”,這種行為嚴重地傷害了大多數學生的自尊,容易引發厭學情緒,使他們對學校和老師反感,從而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據某省少年犯管教所的調查表明,72%的少年犯在校的時候就是備受冷落的“慢班”的學生。按照挫折——攻擊理論的學說,人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攻擊行為。由此可見,校園暴力多與某些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所形成的不健康心理有關係,由於家長、老師、同學不滿,以盲目反抗情緒和攻擊的態度對待別人;也有的孩子從小缺乏與同齡人的正常交往,不會與人和睦相處,養成了隨便打人罵人的壞習慣。
最後,傳媒文化的影響。我國的經濟越來越開放,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媒體形式則更為發達,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但其中不良媒體的影響也日趨泛濫,宣揚迷信、凶殺、淫穢等暴力落後的電影電視,書報期刊層出不窮。網絡的發展也使不良的文化傳播得更快。而學生多處於青春發育期,對刺激性很強的媒體暴力更為敏感。按照犯罪學的觀點來看,暴力行為是社會學習的結果。暴力行為的形成與外界的影響有重要的關係。青少年學生心智都不太成熟,容易衝動,尤其喜歡模仿流行文化。據調查表明,約有40%的青少年實施暴力的方法是通過媒體上犯罪新聞獲悉的。由此可見,帶有暴力傾向的媒體渲染對青少年的暴力行為形成影響很大。
二、校園暴力犯罪的社會防範
校園暴力犯罪的成因與其他犯罪現象一樣,是各種因素交織的結果,是極為複雜多變的。但是這並不等於說不能對它進行防範。結合以上分析的情況,預防校園暴力現象的發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思考:
第一,加強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人所接觸的最早的教育,對人格的形成有著莫大的影響。家庭成員應該和睦相處,給孩子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避免其心理上性格上出現偏失。父母要學習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粗暴地對待孩子,也不能無止境地溺愛孩子,而是應該對孩子進行是非、品德、紀律等教育,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質和健康的心理。對於家長自身來說,也應該不斷地學習提高自我的水平和素質,端正自己的行為。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這樣就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父母要教育孩子用正確合法的途徑進行解決,培養他們的守法意識,增強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養成對人寬容的良好品質。
第二,加強學校教育。對於學生來說,一旦進入校園學習,其大部分時間和活動的場所都是在學校這個環境中進行的。所以,學校應該努力加強自身的管理建設。首先,學校應該努力提高教職員工的自身素質和工作水平。目前,各個學校學生越來越多,師資力量也亟需補充。這就造成了一些素質不高甚至卑劣的人員混進教師隊伍,這些人員往往會成為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因此,學校要加強對老師的約束和管理,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其次,學校應該大力整治學校內外環境,有的學校周邊聚集著歌舞廳、錄像廳、遊戲廳、網吧等場所,這些場所的存在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為有害的,它們往往成為學生犯罪的誘因,應該予以取締。學校還應與治安部門合作加大對學校周邊人員的管理,防止不良人員在學校附近活動,減少學生老師被校外人員侵犯的幾率。
第三,淨化社會環境。防範校園暴力也離不開社會環境的整治。社會上流行的文化中宣揚暴力的占很大比重,其通病是凡事都要通過武力來解決,這樣的教育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可想而知。在這種不良文化的熏陶下,學生潛意識裏形成了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有效手段的價值觀念。因此,我們的文化執法部門應該真正加大打擊力度,取締查處不健康的媒體,禁止含有暴力、色情的影視作品發行。要正確利用媒體的優勢,多對學生加強正確引導,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高品位的格調。真正淨化學生的心靈,從根源上防止暴力犯罪的發生,真正還學校一片淨土。
三、校園暴力犯罪的規避方法
對待校園暴力,學生自己應該嚐試用下列方法進行規避:
1學生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采取迂回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
2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盡量不與小霸王們發生正麵衝突,惹不起可以先躲開。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
4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爭取時間。
5如果對方過於強大,可以先把錢物給他們,然後報告老師和家長。
6學生上下學盡可能結伴而行。
7學生的穿戴用品盡量低調,不要過於招搖。
8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衝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9上下學、獨自出去找同學玩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10在劫持者經常出沒的地帶,可以請警察出麵幹預。
11學校定期開展心理、思想道德課程教育;適當組織同學間的協作活動,加強團隊互助意識。
請你學會自我保護招數:
校園暴力可以防,方法掌握要適當,
求助師長來幫助,結伴走路有保障。
對校園犯罪的自我防範
校園犯罪就像是一個隱蔽的病毒,遍布在我們周圍,悄然地陷藏著,如果我們不察覺,就會被這種犯罪傷害,甚至被奪去生命,據調查,中小學生中被犯罪侵害的群體在擴大,違法犯罪與暴力侵害呈隱蔽性,被害案件多不被人知曉與重視。中小學生被害調查顯示:
41%的學生遭受過別人威脅和打罵;31%的學生遭受到勒索錢財的侵害;36.2%的學生遭受過盜竊侵害。
那麼,麵對校園犯罪,同學們應該怎麼辦呢?除去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以及保護外,同學們也應加強對犯罪的自我防範。
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預防主要包括兩個方麵:
1未成年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範,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製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的侵害。
2在受到犯罪侵害後,通過法律途徑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遺棄、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權向公安機關、民政部門、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或者學校、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請求保護。被請求的上述部門和組織都應當接受,根據情況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應當先采取求助措施。
(2)未成年人發現任何人對自己或者對其他未成年人不得實施的行為或者犯罪行為,可以通過所在學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機關報告。受理報告的機關應當及時依法查處。
身體受傷時的自我急救
在校園裏,在課堂上,在樓道,在實驗室,當我們稍不注意,都會發生摔倒、擦傷、扭傷以至劃傷等小外傷。對受傷能及時自救自護,可以避免造成感染,減輕傷勢。所以應學會及時處理小外傷的本領。
記住基本急救項目與方法:
一、鼻出血
不要因為怕把血弄到衣服上,而低頭讓血流到水池中或地上,應該往後仰頭,用手指捏住鼻頭,再用手拍或毛巾冷敷。如果血仍不能止住,往鼻孔內塞棉(或紙)球,再去醫務室就診。血止住後,一天之內不可用力擤鼻涕,以免血管再度破裂。
二、骨折
靜止不動,用兩塊平整的板將受傷的部位夾住,冷敷止痛,並把患部抬起高於心髒。立刻送醫院治療。
三、撞傷、碰傷
不要服止痛藥,不要用手揉腫起的部位,以免增加內出血的機會。
四、實驗室燒傷
如果輕度微紅,注意保持傷處幹燥與幹淨,覆蓋薄紗布以免摩擦。如起泡或有焦褐色,立即送醫務室或醫院。
五、割傷、劃傷
壓住傷口止血,如果傷口很大很深,就要把受傷部位抬高,高於心髒,冷敷止血。洗幹淨傷口(用溫水、肥皂),搽藥或貼上創可貼。如雜物不好清洗或血流不止。就必須送往醫院。
六、眼部受傷
眯眼時不要用手揉,閉上眼讓淚水自動分泌、衝洗眼睛。如受到重擊,采取冷敷。如紅腫、出血,持續疼痛,必須求醫。
七、釘紮
穿球鞋踩到帶釘子的木板上,就會被釘子紮腳。要用力拍打受傷的地方,使之流出一些汙血,再到醫院去打破傷風針,不可大意。
八、蟲咬蟲蟄
蜂類蟄了,先將傷口的毒刺擠出,用皮筋或線綁住傷口上方,以防毒液擴散。如果塗些藥劑還不管用,特別是感到頭昏、惡心,應立即送醫院。
被困荒野的自我急救
在荒山野林旅遊時,當你和同伴一旦遇到危難,請運用下列方法呼救:
1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是使用聲響、煙霧或光照,頻率是每分鍾6次,停頓1分鍾後,重複同樣信號。
2在夜間可以用火堆求救,最好是3堆。白天可以使用煙霧,方法是先點燃一堆火,在火上放青草,就會發出白煙。
3可以用樹枝、石塊或衣服等物品在空地上做出SOS或其他信號,如可以將草地上的草拔出或割掉,形成SOS形圖案。字要盡可能的大些,一般長度在5米至10米左右。
4常用的國際民航地空聯絡符號有:
I——受傷需要醫生;
II——需要藥品;
F——需要水和食物;
X——不能前進;
向上箭頭——我正朝此方向前進。
請你學會自我保護招數:
求救信號要記清,危難時刻管大用,
頑強智慧求生存,SOS語言全球通。
一、填空題
1當壞人欲撬門趴窗,強行闖入,可到窗口、陽台等處()或()。必要時可拿起家裏的菜刀、錘子作為武器,來震懾歹徒。
2在城市迷了路,可以根據()、()和()的站牌辨認方向和路線,還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邏民警求助。
3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遺棄、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權向公安機關、民政部門、()、()、()或者()、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請求保護。
4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是使用()、()或(),頻率是每分鍾()次,停頓1分鍾後,重複同樣信號。
二、問答題
1校外防護的四點原則是什麼?
2怎樣用法律武器進行自衛?
3遭遇校園暴力可采取的辦法有哪些?
4麵對歹徒的自我防護辦法由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