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4
為你自己奔跑
美國的著名演員和製片人馬勒·托馬斯女士曾經4次獲得艾美獎。有人問起她如何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時,她談了少年時的一段往事。
馬勒的父親丹尼·托馬斯是好萊塢老牌喜劇明星。他和著名演員瑪格利特·奧布賴恩演對手戲時,常帶幼年的馬勒去拍攝現場。開車去攝影棚的路上她總會幫爸爸對台詞,進行特殊的彩排。
馬勒對父親非常崇拜,甚至因此嫉妒瑪格利特。她學瑪格利特的樣子梳起了馬尾辮,渴望有她那樣的雀斑。她一心想成為瑪格利特·奧布賴恩。10年後馬勒17歲時,機會終於來了。
馬勒將在舞台劇《吉吉》中扮演女主角,首演地點定在洛杉磯的萊古拉劇院。可想而知馬勒是何等的激動和興奮。然而,這樣夢想成真的興奮很快煙消雲散。所有關於她的報道都不約而同地以她父親為焦點。自己能和爸爸一樣成功嗎?是否能和他一樣幽默而富有天賦?觀眾會像喜歡爸爸那樣喜歡自己嗎?一時間,她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她愛父親,但丹尼·托馬斯這個名字令她惶恐不安。
“爸爸,”演出前一天,馬勒終於鼓起勇氣對爸爸說,“請你不要難過,但我想改名。我愛您,但我受不了姓托馬斯的壓力。我不願他們總拿我和您比較。”
接下來是長久的沉默。馬勒忍著眼淚,等父親開口。“你看過賽馬,知道比賽時為什麼有的賽馬戴著眼罩嗎?”爸爸細聲細語地說:“那是為了讓它把精力集中在正前方。戴眼罩的賽馬看不見觀眾,也看不見別的馬,它眼裏隻有終點,它是在為自己奔跑。你也必須采取這種態度,不要管別人的看法,不要和我比,不要和任何人比,要為你自己奔跑!”第二天,當眾人魚貫進入劇場時,舞台經理遞給馬勒一個紮著紅蝴蝶結的白色盒子。打開盒子,一張字條和一副舊賽馬眼罩呈現在她眼前。字條上寫著:“為你自己奔跑,寶貝!”
“為你自己奔跑,寶貝!”爸爸在關鍵時刻把這句箴言送給了馬勒,那副賽馬眼鏡對她的一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那以後,她經常問自己,“你是在為誰而奔跑?”她說這是她成功的秘訣。
我在第一排
那是1931年的時候,那時她剛剛6歲,在英國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鎮上,她剛剛讀一年級,她個子不很高,也很瘦弱。第一次在學校列隊的時候,她站到了隊伍的第一位,但眨眼的功夫,幾個頭很高又很強壯的男同學就搶站到了她的前邊。
她不甘心,從後麵的隊列裏一次次走出來,再一次次站到隊列的第一位,但很快又被幾個男同學擠到後麵去了。後來,老師來了,隊列安靜下來了,就在老師就要開口講話的前一分鍾裏,她又從後麵的隊列中走了出來,勇敢地站到了隊伍的第一位。開始學習後,她很勤奮,也很努力,成績總是排在全班的第一位。班上選舉班長,當眾多的同學都不知道應該選誰的時候,她勇敢地站了起來說:“選我吧,相信我是班長最合適的唯一人選!”於是她當選了班長,而且是年年連任,從一年級到二年級,從小學到中學、大學。
就是坐公共汽車,她也要坐第一排,別看她瘦弱,但在擠車時是拚命的,不坐在第一排就絕不善罷甘休。在老家的那個小鎮上,人們早熟悉了她的性格,在公共汽車第一排,即使人再多,也總要留下她的位置。
讀大學後,她還是一如既往地時時處處搶在第一排,學習成績次次第一,唱歌第一,跳舞第一,演講第一,就是演戲劇,她也要爭演第一主角。有時,為了爭上演男主角,她甚至不惜女扮男裝。
40多年後,她終於搶來了英國、歐洲乃至世界矚目的第一,她通過激烈的競選,成了英國開天辟地以來的第一位女首相。任首相後,她處理政務周密、果斷、雷厲風行,雄踞首相職位11年,被世人驚稱為“鐵娘子”。
她就是揚名世界的著名政治家、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時,她說:“我的人生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源自我自己的人生信條,那就是:永遠爭坐第一排,永遠爭坐第一位!”
爭第一排,坐第一位,激勵自己出色,讓自己遠離平庸的漩渦,這是一個人從小成功走向大成功的唯一之路。
積累人生成功,你就必須時時爭人生第一排,坐人生第一位,因為優秀是成功最主要的一個習慣。
感謝競爭:巨星梁朝偉
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他和妹妹跟著母親生活。從此,他就不肯講話,害怕和同學聊天,怕告訴別人他沒有父親了,於是他的性格越來越孤僻自閉,總是否定自我,敏感得一點點小事都會讓他不開心。
後來他考進了TVB(香港無線電視台)的藝員訓練班,突然;發現當演員很適合自己,因為在演戲的時候,扮演的是別人,所以很輕鬆,不必感到害羞,別人也不知道那是你,你可以大哭、也可以發脾氣,想怎麼瘋就怎麼瘋,所以隻有在演戲的時候,他才能更好地釋放自我。
他愛上了表演,一心想當一個永遠有戲演的好演員,那樣他心中所有的膽怯與不安就可以不斷地通過角色隱藏起來,隻有在表演中,他才是自信的。
在每一屆藝員訓練班的畢業考試時,老師都會指導學員們一起合作排演幾段“樣板戲”,一段是時裝戲,一段是古裝戲,還有一段是做司儀。學員們表演的片段可以使用已拍攝的電視劇劇情,或者話劇上的一場戲,還可以自己專門編寫劇本來演出,大多數是由男女同學互相配合演對手戲。這些演出要錄影,然後由訓練班主任交給電視台高層和監製們看,以便篩選出拔尖演藝人才,然後下力捧紅。
為了贏得更好的發展機會,他自己用心編寫了一個叫《變》的時裝劇本,說的是一個男人留學歸來後想跟分開數年的女友結婚,結果女友卻告訴他自己已經嫁了別人,男人最後忍痛離開。由於劇本寫得煽情,很多同學也看上了這一段戲,也想選他的這段戲來參加考試演出。這樣豈不是增加了自己的競爭難度了嗎?但他沒有猶豫,大大方方的同意了。
考試開始了,那些同學先演這段戲。當女演員不得不認真地告訴男演員,自己已經不得已而嫁了人的那一瞬間,配戲的男演員的演法各不相同,有的是一愣,接著痛哭,而有的是在驚愕之後,很激動地衝上去抓住女的肩膀憤怒地質問,然後大哭失聲。最後輪到他上場了,與眾不同的是,他的手裏拿著火柴和煙,掐算著時間,當女演員落寞地訴說無奈之時,他開始劃火柴點煙,而女演員剛說出已經嫁人這句話的刹那,他在劃火柴的雙手猛然抖了一下,表露出內心的情緒,然後是一個苦笑,這樣的演法,頓時顯示出比先前男同學們的表演高明了幾倍。
他的表演給監製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他打了很高的分,他就這樣脫穎而出,畢業後馬上就被調到金牌兒童節目《四三零穿梭機》做主持人。雖然隻做了四個月主持人,但這期間也是不斷有片約。由於他有很高的表演悟性,所以在做了很短時間的龍套、配角後,很快就被監製李添勝選中,讓他主演40集電視劇《鹿鼎記》裏麵的韋小寶,他由此一炮而紅。接著他又出演了著名的《家有嬌妻》、《新紮師兄》等劇,一發不可收拾。他和王家衛、侯孝賢、吳宇森、張藝謀等一流導演合作過,拍攝過《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春光乍泄》、《花樣年華》、《2046》、《悲情城市》、《喋血街頭》、《無間道》、《英雄》等許多經典影片。他就是獲得過戛納影帝、金像影帝、金馬影帝的影視巨星梁朝偉。
能有現在這樣驕人的成就,當年在畢業考試打贏第一仗當是功不可沒。梁朝偉曾對當時在場看考試的監製王天林說:“我見其他同學個個都大哭大喊的,我如果再喊,那就毫無分別,所以臨時改變方式嘍。”想不到是因為他好心提供劇本給同學與自己競爭,卻無意中迫使他用心讓自己生出創意,更高一籌。
有競爭才有進步,梁朝偉能有今天,和他能夠坦然麵對競爭不無關係。有競爭反而能促使人激發出更多的潛力,所以我們不要怕競爭,因為隻要自己有實力,競爭者永遠是在給你作最鮮明的陪襯。
樂觀的價值
英特爾公司的總裁安迪·葛魯夫曾是美國《時代》周刊的風雲人物。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他創造了半導體產業的神話,很多人隻知道他是美國巨富,卻不知道,他的人生也有鮮為人知的苦難經曆。
由於家境貧寒,安迪·葛魯夫從小便吃盡了缺衣少食和受人藐視的苦頭,他發誓要出人頭地,他比同齡人顯得成熟而老練。在上學期間便表現出了他的商業天才,他會在市場上買來各種半導體零件,經過組裝後低價賣給同學,他隻從中賺取手續費。由於他組裝的半導體比原裝的便宜很多,而質量卻不相上下,所以在學校裏很走俏。他的學習成績也異常優秀,他的好學與經商的聰明才智,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可是誰也想不到,他竟是個極度悲觀的人,也許是受貧困的家境影響,凡事他都愛走極端,這在他以後的經商之路上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那是安迪·葛魯夫第三次破產後的一個黃昏,他一個人漫步在家鄉的河邊,他從早早去世的父母,想到了自己辛苦創下的基業一次次的破產,內心充滿了陰雲。悲痛不已的他在號啕大哭一番後,正望著滔滔的河水發呆,他想如果他就這樣跳下去的話,很快就會得到解脫,世間的一切煩愁都與他無關了。突然,對岸走來一位憨頭憨腦的青年,他背著一個魚簍,哼著歌從橋上走了過來,他就是拉裏·穆爾。安迪·葛魯夫被拉裏·穆爾的情緒感染,便問他:“先生,你今天捕了很多魚嗎?”拉裏·穆爾回答:“沒有啊,我今天一條魚都沒捕到。”拉裏·穆爾邊說邊將魚簍放了下來,果然空空如也。安迪·葛魯夫不解地問:“你既然一無所獲,那為什麼還這麼高興呢?”拉裏·穆爾樂嗬嗬地說:“我捕魚不全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享受捕魚的過程,你難道沒有覺得被晚霞渲染過的河水比平時更加美麗嗎?”一句話讓安迪·葛魯夫豁然開朗,於是,這個對生意一竅不通的漁夫拉裏·穆爾,在安迪·葛魯夫的再三央求下,成了英特爾公司總裁安迪·葛魯夫的貼身助理。
很快,英特爾公司奇跡般地再次崛起,安迪·葛魯夫也成了美國巨富。在創業的數年間,公司的股東和技術精英不止一次地向總裁安迪·葛魯夫提出質疑,那個沒有半點半導體知識、毫無經商才能的拉裏·穆爾,真的值得如此重用嗎?
每當聽到這樣的問題,安迪·葛魯夫總是冷靜地說:“是的,他確實什麼都不懂,而我也不缺少智慧和經商的才能,更不缺少技術,我缺少的隻是他麵對苦難的豁達心胸和麵對人生的樂觀態度,而他的這種豁達心胸和樂觀態度,總能讓我受到感染而不至於做出錯誤的決策。”
用指揮棒詮釋機遇的音樂家
在20世紀現代指揮藝術當中,如果要選出一位首領式人物的話,那麼恐怕非阿圖羅·托斯卡尼尼莫屬。這位身材不高、稍稍有些跛腳、留著短小胡子的意大利老人,在他68年的指揮生涯裏,用他獨特的指揮風格和充滿激情的演繹,創造了音樂史的奇跡。今天,人們在回味他所帶來的美好音樂感受的同時,也一次次地感歎著他平步青雲般的傳奇人生。
1867年的3月25日,在意大利的小城帕爾瑪,一個裁縫的屋子裏,隨著哇哇的啼哭聲,一個男孩兒來到了這個世界。在這個普通的家庭裏,誰也沒有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裏,這個小男孩兒將成為他們創造的一個世界,也或許是世界創造的一個奇跡。在這間到處是針線和布匹的裁縫屋裏,家裏所擁有的隻有縫紉機的鳴叫聲和女人們急急忙忙跑來跑去漿洗衣服的身影,一切似乎與音樂沒有什麼關係,然而這個小男孩兒卻仿佛對音樂情有獨鍾,9年之後,他憑借自己對音樂的獨特領悟,考入了帕爾瑪音樂學院。又過了10年,一個年輕的大提琴演奏手走出了音樂學院的大門,他就是阿圖羅·托斯卡尼尼。
第二年,這個小夥子便站在了意大利歌劇團的演奏員的行列裏,隨著樂團赴南美做巡回演出。
裏約熱內盧是意大利歌劇團巡回演出最重要的一站。劇院裏麵坐滿了熱情的觀眾,樂池裏的演奏員也一一就位,此時演出就要開始了。
突然,意外發生了,與樂團簽約的巴西指揮家,因為無法適應意大利歌唱家的演唱風格便聲稱自己的身體欠佳,臨場提出了辭職。樂團隻得宣布演出將由候補的指揮執棒。然而,當候補的指揮出現在舞台上的時候,觀眾席裏卻傳來了一片大喊聲,眾人不買這位候補指揮的賬,愣是生生地把替補指揮從舞台上趕了下去。幾位合唱隊的隊員為了挽救這種難堪的局麵,趕忙聚集在一起商議對策。此時,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新來的20歲的大提琴手托斯卡尼尼,大家聽說他曾經指導過合唱隊,雖然不知道他的指揮能力如何,但此時整個樂團裏有過這種經曆的人隻有他一個人。所謂救場如救火,於是合唱隊的一位小姐便自告奮勇前來請求大提琴手托斯卡尼尼馬上上場指揮。
此時,幾乎所有人的手心裏都捏著一把汗,大家擔心托斯卡尼尼會拒絕,更擔心這個從來沒指揮過如此大型樂團的年輕人會將演出搞砸,那樣大家就將失去賴以生存的飯碗。
然而,令眾人萬沒想到的是,這名隻有20歲的小夥子竟然毫不猶豫地衝上了指揮台,拿起指揮棒,連樂譜都沒有看上一眼,便信心十足地指揮起意大利偉大的作曲家居比爾·威爾第的那部幾十年後讓每位北京觀眾掏了1800元人民幣的腰包才得以一飽耳福的歌劇《阿伊達》。
隨著指揮棒的揚起,人們的心漸漸地被音樂帶到了遙遠的埃及,大家的思緒在婉轉悠揚抑或威武雄壯的樂曲聲中跌宕起伏。
劇末,為愛而準備殉情的阿伊達躺在被判活埋於墓中的戀人拉達梅斯的懷裏,在公主的悲泣、女巫和祭司的莊嚴的彌撒中,4塊巨石向他們一步步地逼近,把他們封死在了祭壇下的地窖裏。當祭壇上空響起了阿伊達與拉達梅斯最後的歌聲:“再見吧,大地,再見吧,淚之穀!”之時,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人們被劇情所感動,更被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指揮者那忘我的投入而傾倒。觀眾們為指揮者長達150分鍾的演出中竟然沒看一眼樂譜的事實驚歎不已,而此時他們並不知道,就是這位讓他們激動萬分的年輕人,在幾個小時前,卻僅僅是樂團裏的一名普通的大提琴手而已。
當晚的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事後有人問起托斯卡尼尼的感受時,他說:“除去手中的指揮棒,我幾乎忘記了一切。”
從這一天起,這位年輕人便成為巡回演出的常任指揮。並且憑借著記憶指揮了11部歌劇的26場演出,他的名字也由此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心裏。直至他逝世,在托斯卡尼尼的腦海裏,總共裝載著250部交響曲、100部歌劇,以及眾多的室內樂作品。
晚年,當托斯卡尼尼回憶起自己第一次指揮樂團的經曆時,他說:“我想我應該感謝那位臨場辭職的巴西指揮家,是他讓世人也讓我自己發現了我的指揮才華,如果沒有他,或許我將永遠隻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大提琴手……”
曾經以歌劇《藝術家的生涯》、《西部女郎》、《圖蘭朵》而聞名於世的作曲家普契尼這樣評論他的朋友:“托斯卡尼尼的指揮藝術風格不僅僅是按照作曲家的樂譜來指揮,而且他讓人感到好像是作曲家鑽進了他的腦袋裏。”托斯卡尼尼則謙虛的說:“實實在在地講,我不是什麼天才,我並沒有創造任何的奇跡,我隻是在‘用心’演奏別人的作品。”
中國前國家足球隊主教練米盧有一句名言:態度決定一切。他曾對自己的隊員說:“足球場是一個舞台,給了你機會的時候就應該盡情地表現。”
昨天與現在
在美國的矽穀,沒有人不認識桑德斯。不但因為他是一個擁有上百億美元資產的富翁,還因為他曾經是一個負債數十億美元的“負翁”。桑德斯從小就表現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不但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中學時還跳了一級。1958年,21歲的桑德斯便獲得了芝加哥大學機電係學士學位。同年進入一家飛機公司任職。
短短4年時間,桑德斯便在飛機公司幹到了副總裁的位置,兩年後,他從飛機公司辭職自己開了一家飛機公司。還不到10年時間,他便擁有了100億美元的資產,使美國商業界為之震驚。春風得意的桑德斯總是著一身筆挺的西裝,將自己的頭發梳得一絲不苟,坐在配有私人司機的高級轎車裏麵對鏡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毫不謙虛地將自己與航空業巨子歐納西斯相比,並預言自己將在3年內超過歐納西斯。
可是,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3年後,桑德斯不但沒有超過歐納西斯,而且靜悄悄地破產了。破產後的桑德斯雖然內心充滿了失落,但他仍然沒有改變自己一貫的裝束與做派。在與客戶談生意時也是一副居高臨下的表情。好像好運再也與桑德斯無緣似的,他的境況日益向下,最後竟然連私人司機的工資也開不出來了。
直到有一天,桑德斯遇到了一個人,他說他叫歐納西斯。桑德斯驚訝地問:“您是說您就是航空業巨子歐納西斯?”那人點了點頭。怎麼可能,看眼前這個人,怎麼一點巨富的派頭都沒有呢?如果不是歐納西斯自己說出來,誰也看不出他的真實身份。見桑德斯疑惑不解,歐納西斯說:“隻不過我現在已經不是巨富了,確切地說應該是‘巨負’,因為我的公司破產了,我還欠著一大筆債務呢。”
桑德斯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一直想超過的人,現在居然也跟自己一樣破產了。於是,他歎了口氣後問:那麼,您打算怎麼辦呢?歐納西斯卻顯得很輕鬆地說:“這沒什麼,我又不是第一次破產,隻要忘掉過去,一樣有機會東山再起的。”
聽了歐納西斯的話,桑德斯的心裏為之一震,終於,他一改過去西裝筆挺、豪華轎車的做派,將自己變回了一個普通人。隨之改變的還有他與人交往時的態度:不再是居高臨下,而是謙遜有禮。
通過數年的努力,桑德斯終於再次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回首融資重組公司的過程時,桑德斯說:“當時英特爾公司隻需花5分鍾就籌集了500萬美元,而我花了500萬分鍾卻隻籌集了5美元。這簡直太殘忍了,但我堅持了下來。我幾乎忘記了我曾經也是一位富翁,並且生活得非常體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