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後,“金百合花”特別獎落到了維克多·雨果手中,《凡爾登貞女》也同時被評為“金雞冠花”獎。

兒子的成績是母親最好的補藥。雨果母親的病,果真很快就好了。

獲“雙獎”的事情很快就成為過去,但是母親要“得到那‘金百合花’特別獎”的堅定話語,卻一直在雨果腦海中縈繞,一直激勵他更加勤奮地投入文學創作。他從堅強的母親那裏懂得了,隻有辛勤地耕耘,才能收獲豐碩的成果。

母親的教育能影響和創造孩子的命運。

1820年2月,美文研究院又組織征詩大賽,雨果的《摩西在尼羅河上》又被評為“金雞冠花”獎。

按照美文研究院的規則:凡一人連得三次詩獎的,都有資格被聘為院士。這樣,雨果這個年僅18歲的小夥子竟成了研究院的院士。

1821年,當法國文學藝術聯合會成立時,雨果和當時法蘭西研究院的許多老院士一起,被邀為該會會員。這對他來說,無疑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從此,這位剛剛20歲的年輕人,就像一顆耀眼的新星,引起了法國文壇的矚目。《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這兩部世界名著,就是他豐碩成果的優秀代表。

如果說雨果的得意傑作是流傳於世的文學作品,那麼雨果母親的得意傑作就是自己的兒子——雨果。每個人都有雙會飛的翅膀

漢斯·泰勒極不滿意自己的形象。漢斯·泰勒的母親在懷著他的時候,因誤食了藥物,使漢斯·泰勒一出生身體便成了畸形。不但矮小,而且駝背、豁嘴、短臂短腿,再配上一對天生的招風長耳,那模樣光用難看來形容,恐怕還不全麵,更確切地說是滑稽。因為隻要是第一次見到漢斯·泰勒的人莫不笑得岔了氣。

為此,漢斯·泰勒很是自卑,他恨父母給了他難看的容貌,更恨那些取笑他這副長相的人們。他沒有朋友,也沒有哪個女孩願意跟他交往,年過30的漢斯·泰勒還沉醉在酒杯裏,自暴自棄地度日。漢斯·泰勒曾經兩次自殺未遂。一次是他準備開煤氣自殺,另一次是在大冬天跳進了屋前的河水裏,都被他的母親及時叫人將他救起。他對父母說,他這輩子是沒希望了,他的父親見他這樣,除了唉聲歎氣也毫無辦法。

隻有他的母親堅信,他不是一個廢人。母親說:“他跟別人一樣,也有一雙會飛翔的翅膀,隻是現在他的翅膀還沒有足夠豐滿,沒有足夠的力量飛翔,我相信,總有一天他會飛起來的。”漢斯·泰勒的父親說:“你就別再自欺欺人了,別人家的孩子,像他這麼大年齡的有的都當上了公司總裁,還有的成了各個領域的骨幹,就是再差的也娶了妻生了子,成了家立了業。你看他,我們還能指望他什麼呀?”

漢斯·泰勒也不相信母親的話,他說:“別人哪一個不是生得高大威武,我卻還沒有一個凳子高。別人都有一雙長腿,一雙長臂,而我卻有一雙長耳朵!”漢斯·泰勒氣急了,還用刀去砍自己的耳朵,他覺得那雙長耳朵是父母送給他最大的恥辱。可是,母親卻說:“孩子,你不懂,我敢肯定,你的那對長耳朵是上帝送給你騰飛的翅膀,隻是上帝將它安錯了地方而已,但它並不影響你飛翔!”母親的話成了漢斯·泰勒最後的安慰。

有一天,當剛喝完酒的漢斯·泰勒又在街上閑逛時,突然遇到了一個人。一般認識他的人都已經習慣了他的模樣,所以表現得很平靜,而那個人是第一次看到漢斯,所以當時便忍不住捧腹大笑起來。漢斯勃然大怒,他最見不得人如此笑話他,所以衝上去要跟那人拚命。由於長得矮小,而那人卻生得高大,漢斯隻得跳起來用巴掌去打那人的臉。漢斯·泰勒滑稽的模樣讓那人笑得更加厲害了。

最後,那人的同伴跟漢斯·泰勒說明了真相。原來那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導演威爾遜,他正在拍攝的一部影片裏,正好需要一個像漢斯·泰勒這樣的喜劇角色。漢斯·泰勒的形象和他剛才的表演令威爾遜大為讚賞。當威爾遜說要請漢斯·泰勒去當演員時,他不敢相信地問:“這是真的嗎?像我這樣一個醜陋無比的人,怎麼能上熒屏當演員呢,你沒有搞錯吧?”

漢斯·泰勒果然不孚威爾遜的厚望,以他滑稽的表演贏得了觀眾的掌聲,一夜之間便聞名天下。特別是他的那對長耳朵,很多小孩子隻要一見到他抖動耳朵,便興奮得大聲尖叫,還故意將自己的耳朵拉長,學著漢斯·泰勒的模樣跟同伴逗樂。漢斯·泰勒成了孩子們的偶像,而他的那對長耳朵還真的像一對會飛的翅膀一樣,將他帶進了一個光明的世界。

當漢斯·泰勒將父母接到一棟大別墅裏,跟自己一起居住的時候,漢斯·泰勒問母親:“您當年怎麼知道,我的長耳朵是上帝送給我的會飛翔的翅膀呢?”母親笑著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得到上帝贈送的翅膀,那就是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成功的信念。”

勇敢地麵對挫折

福井謙一生於很普通的家庭,是家中的獨子。他自幼就喜歡玩,經常玩得渾身是泥。

1913年,福井謙一考上大阪府今宮中學。一入學就參加了學校舉辦的生物愛好者學會。課餘時間,他常和同學們一起爬山、收集生物標本和閱讀書籍。他特別喜歡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其中許多感人的場麵,他都反複閱讀,尤其令他陶醉的是這本書的最後一節——應用化學。不知是因為精力太分散,還是別的原因,那時他的化學成績並不好。

一天,同學們都已回家了,可福井謙一還在回家的路上徘徊,直到太陽落山了,他才無奈地推開了家門。“爸爸,今天我的化學成績知道了。”福井謙一主動向父親坦白,等待嚴厲的訓斥。當得知兒子的成績時,父親雖然感到十分失望,但他仍鼓勵道:“孩子,沒關係。這次考差了,下次再努力。”“爸爸,我想我是讀不好書了。”福井謙一考慮了一下午的話終於在此時說出了口。父親愣住了,便問:“孩子,你的意思是你要放棄,不想爭取了?”福井謙一沉默不語。“如果你真是那麼想的話,就太讓我失望了。我以為你是個刻苦的孩子,沒想到你碰到困難就想退縮。”“可是,爸爸,或許我並不是一塊讀書的料,我想去參軍。”“孩子,不管你將來做什麼事,書都必須要讀。不讀書,你就沒文化,以後什麼事也幹不成。”父親語重心長地說,“無論你做什麼事,都會遇到挫折,不能一遇挫折就退縮,隻有勇敢地去麵對挫折,去克服困難,才能真正地去超越。孩子,你要記住,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福井謙一被父親的話打動了。“爸爸,我收回剛才的話,我會好好努力的。”他很認真地說。

此後,福井謙一製訂了一個周密的學習計劃,把平時用來閑逛的時間都合理地作了安排。他知道,時間是擠出來的,隻要把一點一滴的時間積累起來,就可以做許多事。早晨起床,福井謙一一邊吃飯,一邊看報紙和課本;課間休息,有問題就向老師請教;晚上睡覺前,把全天的功課都複習一遍。

功夫不負有心人。過了半個學期,他走出了失敗的陰影,化學成績直線上升。第二學期,他做了化學課代表,還參加了化學競賽,從此他對化學的興趣一發而不可收。後來,福井謙一專門從事化學研究,終於在1981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不做一塊夾生的麵包

中學還沒畢業的維亞利便再也不肯去學校讀書了。當維亞利小心翼翼地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母親時,母親並沒如他想象的那樣暴跳如雷。維亞利自幼喪父,母親是他最敬畏的人。母親心平氣和地說,好吧,我的孩子,我答應你,隻是你必須幫我做一件事。維亞利沒想到母親這麼快就答應了,於是愉快地說,媽媽,隻要您別讓我去學校讀書,您讓我幹什麼都行。母親說,那好,你先去幫我烤一塊麵包吧。維亞利很不理解媽媽怎麼突然要他去烤麵包,因為他從來沒有烤過麵包,從來都是媽媽將麵包烤好了,他和妹妹來吃的。但他害怕媽媽會改變主意,又要他去讀書,隻得硬著頭皮去烤麵包。

維亞利學著媽媽平時烤麵包的樣子,開始打水和麵。大約忙了兩個小時,維亞利終於將麵包端上了桌。饞嘴的妹妹首先撕了一塊放在了嘴裏,可是很快,妹妹就吐了出來。嗯,妹妹生氣地說,怎麼裏麵是生的!維亞利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也撕了一塊放進嘴裏試了試,盡管表麵上跟媽媽烤的麵包沒什麼兩樣,但裏麵卻是生的。維亞利偷偷地望了媽媽一眼,謝天謝地,媽媽的臉色還不是那麼難看,媽媽也拿起一塊麵包放在嘴裏試了試說,還少了一些水。維亞利趕緊將麵包端進廚房,加了點水重新烤。大約一個小時後,當維亞利再次將冒著熱氣的麵包端上桌時,媽媽和妹妹一看,麵包還是生的。可是麵包的表皮早已烤焦了呀。維亞利有點委屈地說。就在維亞利想再次將麵包端回去重烤時,媽媽叫住了他。媽媽說,孩子,別白費力氣了,你就是將麵包烤焦也烤不熟的。因為第一次你就放少了水,結果麵包的表皮烤熟了,可裏麵因為缺少水分卻沒有烤熟,麵包一旦錯過了最佳烘烤時間,就永遠是一塊夾生的麵包,你就是再努力也烤不熟了。接著,媽媽歎了口氣說,同樣的道理,你如果錯過了最佳的學習時間,長大以後就成不了一個有用的人,就永遠是一塊夾生的麵包!

維亞利覺得母親說得很對,如果自己現在不努力學習,將來肯定是個沒用的人,他難過得低下了頭。維亞利低著頭好半天後又說,可是,別人都笑話我是光頭!由於小時候一場大病讓維亞利失去了頭發,維亞利一直羞於光頭見人,戴帽子吧,全校就他一個人戴帽子十分難堪,如果有調皮的同學將他的帽子揭開,他更是羞愧難當。媽媽沒再說話。而是轉過身去拿了把剪刀將家裏那隻小狗身上的毛剪了個精光。原本漂亮的小狗突然變得不堪入目,妹妹看了哈哈地笑了一番之後,就再也不願理那隻小狗了。是的,那隻光禿禿的小狗看上去既醜陋又可憐,別說是妹妹,就是維亞利也不願理睬它了。

可是,那隻小狗並沒有因為遭到人們的嫌棄而傷心,依然快活地搖著尾巴,大口大口地吃東西,或者蹦著跳著去外麵跑步,再就是呼呼地睡大覺,它的生活並沒有因為它變成了一隻禿狗而改變。時間一長,妹妹也覺得小狗並不難看了,慢慢地也和以前一樣去抱它逗它玩了,維亞利也覺得,那隻小狗其實並不是那麼令人討厭。

維亞利終於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再碰到取笑他的同學,維亞利總是高昂著頭大大方方地走自己的路。他不但不自卑難過,反而還主動跟其他的同學一起玩,一起打籃球。時間久了,那些取笑他的同學見維亞利根本就不在乎,也覺得很無趣,便再也沒人取笑他了。維亞利覺得自己隻不過是比別的同學少了頭發而已,其他的並沒有什麼不同,終於,他從自卑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最終成為意大利著名的球星,他被球迷們昵稱為光頭球星。球迷們也並沒有因他的光頭而嫌棄他,反而為他高超的球技和球場上的精彩表現而傾倒。

不做一塊夾生的麵包,這是維亞利終生用來激勵自己的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這樣那樣的缺陷,那些缺陷是阻止自己成功的絆腳石,還是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全在於你怎樣去對待。

不要錯過最重要的事情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是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大師之一,在美國《時代》雜誌評出的“20世紀最具影響的100位人物”中,他是唯一上榜的建築師。他窮盡一生精力,孜孜不倦地為世界造就了無數令人驚歎的建築佳作,他所設計的賓州落水山莊,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建築。時至今日,他的諸多作品依然是現代建築師們爭相模仿的對象,如今,遍布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建築精品,也都明顯地留下了深深的賴特烙印。

談及自己的成功,賴特坦言,那是他9歲時獲得的一次教訓,從而幫助他樹立了自己的人生哲學,並最終導致了他的成功。他的叔父,是一位冷漠而嚴肅的人。9歲那年,他的叔父帶著他在被大雪覆蓋的地麵上走了很遠的路程。在行走過程中,他的叔父讓他回頭看看他們留下的兩串足跡。“看到了嗎,我的孩子,”叔父說道,“你的腳印太沒有目的性了,來來回回,折來折去,一會偏向那些樹木,一會又偏向牲口,一會又折到了柵欄旁,你還在柵欄旁玩了半天擲木棍,你似乎完全忘記了我們還要趕路。你再看看我的腳印,多麼筆直,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我清楚地知道,盡可能快地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才是我們此行最重要的事情。時刻不要忘記最重要的事情,你就不會為那些瑣碎的事情分神、分心了,而且它會極大地幫助你實現你的目標。我的孩子,我希望你一輩子也別忘了我這段話!”

“的確,我從未敢忘記,”賴特說,“就在那時,我就下定決心,絕不錯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如同我的叔父那樣。而建築設計,一早就被我定為我今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盡管賴特在建築設計上,具有卓越的天賦和創造力,並且勤奮好學,然而在其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他並不順利,經曆了許多重大的坎坷和挫折。他年輕時候設計創作的作品,並不為美國人所接受。最早認識到他設計價值的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德國建築師斷言:你的美國同胞在50年內不會做好接受你作品的準備。這個斷言,幾乎澆滅了他成為設計師的夢想。1914年,當賴特在芝加哥忙於設計時,一個精神病人放火燒了他在威斯康星州精心設計的家園,他的一位重要客戶以及客戶的兩個孩子和其他4個人都被燒死。1925年,不幸又一次降臨在賴特家中,他在威斯康星州重新設計建造的家園因為漏電再次被全部燒毀的。

麵對接二連三的挫折和打擊,賴特每一次都很快挺了過去,他知道,他還有最重要的事情要做。在賴特長達91歲的生命裏,有70多年的時間他都在做他認定的最重要的事情。他一生中共做了1100個設計,範圍涵蓋別墅、辦公樓、教堂、學校、圖書館、橋、博物館等。同時他還設計了眾多的家具、織品、玻璃藝術品、燈具、餐具、銀器以及繪畫。他還出版了數部有廣泛影響的建築著作。即使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958年),已經年逾90的賴特,其設計桌上的項目總量竟還達到令人驚訝的166個。在這一年,他還寫了《活生生的城市》一書。

作為一名建築設計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無疑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他成功的秘訣就是:絕不錯過自己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