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母親叫丫環端上一盤梨來,玲瓏剔透的盤中放著六隻又大又香又嫩的鴨梨,母親又叫孔融把鴨梨分給六個堂兄妹吃。

孔融正要分梨,卻被父親止住了:“慢!融兒,你把梨子送給堂兄妹,每個人一個,而且盤子裏還要留一個,你能分好嗎?”

父親知道孔融

很聰明,有意想誇耀一下孔融,誰知題目太難,反倒把孔融給問住了。伯伯、叔叔、嬸嬸們,也覺得這事連他們都難以辦妥,何況一個六歲的稚童呢?六個堂兄妹更是束手無策,麵麵相覷,心裏在琢磨著:“這樣分梨,我們六個人中總有一個人吃不到梨子呀!”

孔融檸著眉頭苦思,他為難地看看母親,母親慈祥地對孔融說:“融兒,動動腦筋呀!梨子分來一個不少,你一定能分好的。”

孔融的眼珠子急速地轉動著,他瞧了瞧盤子又望了望梨子,忽然,臉上露出了歡欣的喜悅,他拍著小腦瓜兒說:“有辦法了。”

隻見孔融拿起盤中五隻梨子分別遞給五個堂兄妹,盤中剩下一隻梨子,一個堂妹沒有分到梨子,這個堂妹感到很委屈。伯伯、叔叔和嬸嬸看這個辦法不靈。孔融微微一笑,把剩下的一隻梨子連同盤子一起遞給了這個堂妹。

父親高興地說:“融兒,你分得很對,能不能給大家講講為什麼要這樣分?”

孔融脆生生地

說:“每人分一個,說明六個堂兄妹都分得著;盤子裏還要留一個,這也可理解為隻要有一隻梨子放在盤子裏就行,所以我這樣分。”

大家恍然大悟,連誇孔融聰明過人,父親也開心地笑了。諸葛亮

——10歲諸葛亮喂雞巧求學

諸葛亮(181一234年),字孔明,號臥龍,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他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劉備稱帝後,任蜀漢丞相,後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當政期間勵精圖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與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發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圖中原,未能如願。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都丞。諸葛亮早年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喂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饑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裏,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喂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裏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喂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人聽了諸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蒙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造就。”司馬夫人反複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諸葛亮讀書與當時大多數人不一樣,不是拘泥於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並喜歡吟誦《梁父吟》這首古歌謠。通過潛心鑽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他誌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諸葛亮還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用兵的知識。

建安十二年(20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於襄陽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複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諸葛亮於危難之際輔佐劉備,聯孫抗曹。大敗曹軍於赤壁,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間武三年(223年),劉備病危,以後事相托。

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候,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隆中對》等。由於作戰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門循甲上研究很深。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可同時發射10箭;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