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景帝在位年間,京城裏發生了一柱兒子殺繼母的大案,頃刻之間,這事就成了街頭巷尾議論的中心。

案子發生的緣由是這樣的:有一個名叫防年的人,母親病亡後,父親又娶來後娘,姓陳,凶悍妒忌,整日裏鬧得家裏沒有安寧。

有一天下午,防年的父親在房間裏讀書,讀到《湘夫人》,不覺為這首詩裏女神的執著和多情的性格所感動,無意中說了一句愛慕的話:“娶妻如能若此,三生之幸嗬!”這姓陳的婦人,竟然大怒,拿起放在桌上的裁衣剪刀,猛地朝丈夫頭上狠狠戳去,當場把他殺死。

防年在書房聽到父親的慘叫聲,大為吃驚,趕緊跑來詢問,進入房內,隻見父親倒在血泊之中,而繼母手裏的剪刀,正滴著鮮血。

防年一步上前,拉住那拿著凶器的手,厲聲責問,那婦人居然大聲嗬斥著:

“這死屍娶了我,心裏還想著什麼美人,現在讓他去見鬼吧!”防年怒不可遏,奪過剪刀,也就把婦人當即刺死。

這件凶殺案馬上傳遍京城,弄得滿城風雨,官府立即來人,把防年拘禁起來。案子還沒有開始審

判,陳家的父兄早已通過行賄,買通了有關官吏,定要豐,J處防年死刑。待到正式審理,那些官吏們不容

防年辯白,就以兒子殺母大逆不道而判以死罪。

當這些案卷送到漢景帝那裏,請皇上裁定時,景

帝反複思考,覺得難以裁定:一為殺夫,一為武母,均該死罪。然而子報父仇,似又當別論。這兩樁事糾纏一起,該如何發落?

這時,侍立一旁的十二歲的劉徹,見父皇猶豫不決,就啟奏道:“一個婦人,嫁到了夫家,被孩子視為繼母,那是從她與父親的關係這一點上來論定的;現在,這個繼母凶狠地殺掉孩子的父親,她下手的時候,還有什麼夫妻關係麼!”

景帝答道:‘哪兒還有一點夫婦的倫理關係!”

劉徹接看說:“既然沒有了夫婦關係,那麼,也就自然斷了母子關係。防年之舉,完全是為父報仇,這也就談不上什麼大逆不道之類的罪名了。”

景帝聽後大喜,撫著他的肩膀說:“分析得在理。防年無罪,還該讚揚,這也得多謝你的明智嗬!”

後來繼承景帝皇位的漢武帝,就是這位自幼聰慧的劉徹。王充

——14歲少年識破老道騙局

王充(27-約97),字伴任。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東漢著名的思想家、文學理論家。幼好學,遂萌“巨人之誌”。及後博采眾流百家之言。去官後潛心著述。所著《譏俗》、《節義》十二篇,《養性書》十六篇,《政務》等,均不傳。今傳《論衡》十三卷,八十五篇,佚一篇,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中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文學理論和哲學理論問題。如"天地合氣,成物自生"、"疾虛妄"、"死而精氣滅"等重要觀點。

東漢著名的哲學家王充,少年時曾憑借自己的智慧,戳穿了一場騙人的把戲。

一天,王充到集市上去玩耍。看到前麵圍了一大群人,王充也好奇地擠了進去,隻見一個老道,盤腿坐在地上,麵前擺了一張小桌子,桌上放著一尊塑像。

圍觀的人指點著塑像說:“這個天師很靈的,無論問什麼事情,他都立刻能回答。”王充好奇地問道:“怎樣回答?”旁人說:“你提一個問題,道長會向天師詢問,天師如果點點頭,說明這件事一定是好事,天師如果搖搖頭,那你可就要倒大黴嘍!”

這時一個老婆婆走上前來,拿出一些銀子,對老道說:“道長,請你問問天師,我小孫子的病什麼時候會好?”

老道裝模作樣地“哼”了一聲,他左手搖著銅鈴,右手拿起一把尺子,對著塑像揮動了幾下,口裏念念有詞地說:“天師快顯靈!快顯靈!”

塑像的頭一動不動,老婆婆緊張地看著,急得都快哭了。老道說:“看來你孫子的病有點麻煩哪!我再問問天師,有沒有什麼破解的辦法。天師顯靈!”說著他又舉著尺子,揮動起來。

咦,天師的頭突然晃起來了!老婆婆趕緊懇求著:“請道長告訴我破解的辦法!”

王充從來不相信這些騙人的事情。他走近塑像,仔細地觀察。他發現塑像的頭是鐵做的。而脖子做成了可以活動的機關。王充又拿起尺子看,咦,尺子的一頭捆綁著磁鐵,對著塑像揮動,塑像的鐵頭被磁鐵吸引,當然會晃動了!

這時,老道要老婆婆再拿出一些銀子,才肯說出破解的辦法。王充十分氣憤,戳穿了老道的鬼把戲。在眾人的哄笑聲中,老道收拾起東西,灰溜溜地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