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處變不驚,從容對敵(3)(1 / 2)

平常心更是平常習慣養成的,平時能夠時時提醒自己遇事冷靜、鎮定,臨事不亂,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不要太看輕也不要看的太嚴重,這樣就會慢慢使自己形成一種平常心。所謂“積久成天性,習慣成自然”,講的更是這個道理。現實社會中,為領導者、決策者,更是需要“平常心”的素質,當事自若,處變不驚。憑借自己的智慧,不亂不煩,從複雜多變的事物中抓住事物的本質和個關鍵,當機立斷,就能作出最為合理的抉擇。成功往往是平常心造就的。因此,決策者和領導者必須一定要擁有這樣的自身素質。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可是一個決策者和領導者的素質和修養,卻能凝聚起最為強大的群眾力量,如果領導者遇有複雜情況自身驚慌失措,不知所對,那必然在群眾的心理、情緒上產生輻射和波動作用,增加處理問題的難度。

即使是普通群眾,“平常心”亦不失為處事立世的良方。有了平常心,我們就不會過分注重得失,知道有失就必有得;有了平常心,我們就不會被瑣事拖累,開心和快樂也將永遠與我們陪伴。擁有平常心,我們才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懷抱常存見識在,管它東西南北風”。

歸根結底,“平常心”的獲得,是一個人長期自我養成,提高內在修養的結果。隻有抓住了這一點,並不斷改造、完善自己,才會在社會生活中、事業上進退自如,通行無礙。

做事絕招:

重視日常養成,才會鎮定自持,臨事不亂,遇到各種事情都能冷靜、正確地泰然處之。為領導者,鎮定是必備素質,當事自若,處變不驚。善於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當機決斷,作出最為合理的抉擇。

做事絕招:

重視日常養成,才會鎮定自持,臨事不亂,遇到各種事情都能冷靜、正確地泰然處之。為領導者,鎮定是必備素質,當事自若,處變不驚。善於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當機決斷,作出最為合理的抉擇。

六、沒有機會就去挖機會

俗話說:“機不可失”。良機一旦坐失,就再也得不到了。也隻有在失去機會後,你才真正意識到它的不可估量的價值。

機會從來不會主動地投入哪個人的懷抱,隻有善於尋找的人,才能敏銳地捕捉稍縱即逝的機會;不善於尋找的人,永遠與機會失之交臂。如果一個將軍不善於尋找機會,就會失去克敵製勝的良時;一個商家不善於尋找機會,就會失去創造財富的可能;一個足球運動員不善於尋找機會,就不會品嚐到勁射破門的幸福;一個科學工作者不善於尋找機會,就不會有影響深遠的發明創造;一個下崗者不善於尋找機會,就會在怨天尤人中度過下半生。

其實,尋找機會的過程無疑是艱辛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隻有曆盡千辛萬苦地尋找,才能享受機會閃現時的無限喜悅。例如諾貝爾、居裏夫人、袁隆平等,他們獲得輝煌成功的機會,都經曆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卓絕的尋找。

羅丹說:“生活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機會又何嚐不是如此。其實,生活中到處充滿機會,許多人與機會無緣,就是因為他們缺少一雙發現機會的眼睛。

一個20出頭的小夥子在路上行色匆匆,完全忽略了對麵的景色與過往的行人。一個人攔住了他,問道:“小夥子,你為何行色匆匆?”

小夥子頭也沒回,繼續飛快地向前奔跑著,隻冷冷地丟下一句話:“別攔我,我在尋找機會。”

彈指一揮間,20年過去了,小夥子已經變成了中年人,他依然像以前那樣在路上疾弛。

又一個人攔住他:“喂,夥計,你在忙什麼呀?”

“別攔我,我在尋找機會。”

又是20年過去了,這個中年人已經變成了步履蹣跚的老人,麵容憔悴、兩眼昏花,但還在路上掙紮著向前挪動。

一個人攔住他:“老人家,你還在尋找你的機會嗎?”

“是啊。”

當老人回答完這句話後,猛然一驚,感慨萬分,一行濁淚掉了下來。原來剛才問他問題的那個人,就是機遇之神。這一輩子,他都在苦苦追尋,可哪知道機遇之神其實就在他的身邊,他一次次地與機遇擦肩而過。

朋友,你也一定渴望擁有機會,那麼,請你“眾裏尋她千百度”,當你驀然回首時,也許機會就在你的身邊。

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給自己製定那些虛無縹緲的終極目標。機會總是隱藏在周圍的瑣碎小事裏,抱怨是沒有用的,要從最基本的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