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銀行旁邊有2部ATM機,右邊的那部ATM已經排了好長的隊,而且剛到的人們都到右邊排隊,左邊的那部卻空無一人。那些排隊的人都都這樣推理:“這部ATM排了這麼多人,而另外一部沒人排,肯定是壞了的,不用去看啦,去看還會被人笑話呢,還是排隊啦!”可是沒多久又來了一個人,這個人沒有亦步亦趨到右邊排隊而是直接去左邊的那部ATM取錢,令所有人結果還真能取出錢來!
這就是生活中的小事情顯出的大道理了,為什麼你連試試的機會都不抓住呢?前麵的人做過的事情不一定是對的,真理往往是靠你去發掘的!
把握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再平凡的你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來!
其次,尋找機會也是多方麵的很多成功的人認為變化就是機會。
環境的變化,會給各行各業帶來良機,人們透過這些變化,就會發現新的前景。這些變化可以包括:產業結構的變化;科技進步;通信革新;政府放鬆管製;經濟信息化、服務化;價值觀與生活形態變化;人口結構變化。
東南亞“煙草大王”陳永栽就是一個善於尋找良機的人。陳永栽1934年出生於福建省晉江市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家煙廠的工人。在當時,日寇在中華大地上肆意踐踏,閩南沿海一帶戰火不斷,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年僅4歲的陳永栽隨父母遠渡重洋,背井離鄉來到菲律賓謀生。幾年後,由於父親重病在身,隻得舉家陪同父親回鄉治病。陳永栽已經11歲時跟隨叔父重返菲律賓,為了補貼家用,他隻好在煙廠當童工。為了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他白天打工掙錢,晚上挑燈夜讀,以頑強的毅力修完了中學課程,並以優異成績考上了遠東大學化學係。大學期間,他半工半讀,完成學業。
後來他和朋友合資開了一家玉米澱粉加工廠,但以失敗而告終。但意誌堅定的陳永栽並沒有被這次失敗所擊倒,他曾說:“任何事情都有好壞兩個方麵,關鍵是將不利條件轉變為有利的條件。”挫折與失敗並沒有摧毀陳永栽創業的激情,他借錢創立了甘油公司和化學原料公司,並初次獲得了成功。
1965年,陳永栽縝密地考察煙草市場和行情,預測煙草業將會有很好的發展前途,於是在馬裏拉市郊的購買了一塊土地,創辦了福川煙廠。但天不遂人願,1968年,一場台風橫掃沿海,福川煙廠內的大批機器幾乎都泡在水裏。陳永栽和工人們冒著風雨齊心協力搶救廠房機器,從水裏撈起濕淋淋的煙草。
創業初期,廠房非常簡陋,隻有兩台二手的卷煙機,經營的產品主要是薄荷味的“清涼”牌香煙。由於缺少資金,新產品知名度又不高,產品銷路很差,工廠一度瀕臨倒閉。經過一翻認真的市場調查,他試著把黑色的商標換成紅色,銷路一下子打開了。不久,他又發現,時居住在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老穆斯林人很喜歡自己生產的香煙的口味,在當地的銷量穩居第一。他決定順應這種需求,把市場前景廣闊的中檔香煙做為發展重點。做出決策之後,他添置先進設備,改建舊有廠房,便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擴張。
他創辦了工人培訓學校,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工人的技術水平。到70年代末,福川卷煙廠已發展成為全菲最大的煙廠,產品的銷量占菲律賓卷煙市場的七八成,並輻射到香港和東南亞各國。1979年,在第13屆世界巴黎香煙質量評比會上,陳永栽煙廠生產的香煙一舉奪得了三枚金牌和一枚銀牌,福川香煙達到鼎盛時期。。從此,他的福川牌香煙全麵進軍國際市場,在歐美、日本、中東的香煙市場上都能分得一杯羹,陳永栽本人也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南亞“煙草大王”。
有很多像陳永栽這樣因為得到了機會而從此輝煌無限,從此走向所謂的成功人,也有很多憑著自己並不比那些得到機會的人差的資本而平凡的走完人生的人。有人說機會是命運,是運氣。也有人說“機會是埋在地底下的一塊金子,需要去挖掘,需要去尋找。
人們渴望擁有機會,並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但機會從來都不屬於怨天尤人的人,不屬於安於現狀的人,也不屬於守株待兔的人。機會隻屬於善於尋找的人。”
做事絕招:
機會從來不會主動地投入哪個人的懷抱,隻有善於尋找的人,才能敏銳地捕捉稍縱即逝的機會;不善於尋找,安於現狀的人將會永遠與機會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