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處變不驚,從容對敵(1)(3 / 3)

在企業中是如此,在家庭中也是如此。

李嘉誠在敲定家業接班人的時候也是運用到了同樣的方法。

選擇性格沉穩、作風踏實的長子李澤矩立為長江實業集團新掌門人,而崇尚自由創新、同時喜歡作秀的次子李澤楷卻另創TOM.COM事業。

中國許多企業的領導者往往喜歡借鑒國外的管理和用人經驗,以為凡是國外的就是先進的,其實,國外的管理智慧不一定適應我國的企業模式。當國外的管理智慧失靈的時候,人們突然發現,數千年曆史沉澱的本土智慧,仍然在塵封的角落裏發出耀眼的光芒。

在我們這個進步的社會,“分槽喂馬”一直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做事絕招:

“分槽喂馬”不僅是避免內耗的一種管理模式,還是一種讓人不斷進步的動力。當我們手上有兩件事情要做的時候一定要分開做,一件一件的完成,一起做反而做不好容易犯錯誤。

三、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是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諺語。但是,許多人雖然做到了前半句的“大處著眼”,卻忘了後半句的“小處著手”。畢竟,大處著眼式地夢想美好的未來,令人愉悅,麵對必須流血流汗的小處著手,卻令人心煩。

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返回地麵途中,著陸前意外發生爆炸,飛機上的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全世界感到震驚。美國宇航局負責航天飛機計劃的官員羅恩?迪特莫爾被迫辭職。此前,他在美國宇航局工作了26年,並已擔任4年的航天飛機計劃主管。

事後的調查結果表明,造成這一災難的凶手竟是一塊脫落的隔熱瓦。這一災難事故告訴人們,做人做事即使是細微的地方也不可粗心大意,有所疏漏,要處處小心謹慎,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三國時期,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同時攻打魏國。孫權派荊州牧陸遜和大將軍諸葛速率水軍向襄陽進攻,自己親率10萬大軍進至合肥南邊的巢湖口。魏明帝曹睿一麵派兵迎擊西蜀的軍隊,一麵率大軍突襲巢湖口,射殺吳軍大將孫泰,擊潰吳軍。孫權見勢不妙,於是火速撤兵。

消息傳到陸遜那裏,陸遜麵對漸漸迫近、占絕對優勢的魏軍,不但不退,反而命令軍隊棄船上岸,向魏軍盤踞的襄陽進發,擺出一副與魏軍決一死戰的姿態。當時,一些將領對此舉大驚失色,問陸遜:“敵強我弱,我們不趕緊撤軍,反而出擊,豈不是以卵擊石?”陸遜說,“正因為敵強我弱,我們才不能馬上撤兵,否則,敵人掩殺過來,那種混亂局麵,不是你我能控製住的。”

魏軍聽說陸遜已棄船上岸,向襄陽開來,立刻調集人馬,準備在襄陽城外迎戰吳軍。一些將領對陸遜是否真的進攻提出質疑,但魏軍統帥早已接到密探的報告,說陸遜的部隊在兩岸種豆種菜,毫無撤退之意,魏軍因而統一了認識,全力備戰,以給陸遜毀滅性的打擊。

陸遜一麵命令軍隊前進,一麵悄悄安排好撤退的船隻,當他得知魏軍正在構築防禦工事時,突然命令停止前進,改後隊為前隊,疾速向江邊撤退,登上了張帆待發的戰船。魏軍久等陸遜,不見陸遜的影子,待發覺上當,揮師急追時,陸遜全部人馬已平安撤走,魏軍追至江邊,隻好望“江”興歎。

其實不光行軍打仗的時候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抱持著這樣一種態度,從大處著手,宏觀看待事物的發展、演變,從中探尋規律,而真正要開始做的時候,就應該從微觀處著手,從小事做起,以小見大。

在大處著眼的思考模式下,很多企業訂立了幾年之內營業額要達到某一傲人的數字、年產量要成為世界第一等等之類的遠大目標與願景。這一類的願景,一方麵有提升組織聲望的公關作用;另一方麵則可以激發員工奮鬥的意誌。所以,大處著眼有其意義。但是,幾乎所有的企業多少都曾大處著眼地勾勒過偉大的願景,是什麼原因使得那麼多企業“人去景亡”呢?一個重要的關鍵在於,大處著眼的願景是否有“小處著眼”作基礎。

春秋時宋國的一位富人,很羨慕別人家的三層樓房,覺得第三層又大又漂亮。於是他也找來工匠為自己蓋三層的樓房,過了幾天,他發現工匠們正在蓋地基,他火冒三丈:“我要的是第三層,而不是地基!”工人們苦笑不得:“若沒有小小的地基,就不會有漂亮的樓房。”富人真是愚蠢之極,在大發脾氣之前就該想想為什麼工人們在修樓房的時候要先把地基打好呢?若沒有打好基礎,又怎麼能夠蓋出又大又漂亮的樓房呢?

老子有雲:“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小事情也能決定大事情。

做事絕招:

麵對事情要做到冷靜沉穩,不急不躁,從小處著手,從容對敵。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取得勝利。

四、把危機當作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