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1)(2 / 3)

聰明的小莉顯然明白,在這種情況下,苦苦哀求與大喊大叫都是無濟於事的,唯有剛柔相濟、以智取勝。她的話含而不露,綿裏藏針,以角色易位的方式,巧妙地斥責了幾個小流氓的行徑,從而觸動了他們的良知,使之收斂了自己的劣行。她的應對方式極其高明,真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

兵法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同人交往說話,辦事也是一樣。如果僅僅靠認識自己的能力、性格、好惡,就很難同別人進行良好的溝通。

毛澤東曾說:“變則通,通則久”,整個社會是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與人交往也要懂得運用“變”的法則,才能把握機會,逢凶化吉,轉難為易,若不知道變通,則可能經常會被碰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所以,學會隨機應變,將會使自己在社會生活、工作中受益無窮。智者不但知道“變則通,通則久”的處世哲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會學習去如何運用它讓自己在人際關係的交往中八麵玲瓏,而愚者雖然知道這句話,卻不去思考,依然畫地為牢,墨守成規,從而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

做事絕招:

在交際中遇到不同的人要隨機應變的說不同的話,以便適合對方的心理從而贏得對方的好感。隻有贏得對方的好感,才有可能獲得所想獲得的東西。

二、循序漸進,步步為營

所謂循序漸進,就是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做到,先成功試點然後再大規模運用或者推廣。理解循序漸進往往並不難,但在實踐中要做到循序漸進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依然犯著大量的錯誤。

就拿營銷這個行業來說吧。通常會犯兩類錯誤,一類是試點並沒取得真正的成功而自以為成功;另一類是,即使某個銷售方案在這片市場取得了成功,但是並不代表這個方案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成功很多的時候也有其偶然性的特點,並不具備普遍性,而房產公司往往貿然大規模推廣。第一類情形如,企業在某個區域市場成功地建立了分銷網絡,也許還能從分銷這裏先收回部分或者是大部分貨款,就自以為試點成功。其實不然。考評試點成功與否,主要是要看該產品在區域市場是否真正銷售到消費者手中以及銷售業績是否穩固。第二類情形如,企業在某一區域依靠關係營銷、直銷或者是其他手段的營銷獲得了較好的業績,而自以為在更大範圍的市場可以廣告促銷獲得同樣的成功。如果我們不能揭示試點成功的真諦之所在,不能發現取得這種成功的市場條件並非普遍存在,那麼同樣說明我們沒有真正理解“循序漸進”謀略的本質。這一謀略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價值。那就是國內企業對一些先進的營銷方法和技術並不熟悉,更談不上靈活地應用了。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未經檢測的情況下,確保營銷方案的萬無一失和強效有力。隻有通過試點來檢測、調較我們的營銷企劃思路和執行策略,這對我們最終確定營銷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也可能是我們確保獲得成功的唯一一道策略保障了。未經實踐檢驗的方法由一個天才創造出來,可能會有95%的成功機率,但一旦未經檢測驗證而被大規模推廣,便有可能招致全軍覆沒。而一個隻有5%成功機率的方法由一個庸才創造出來,隻要經過試點工作的反複調校和修善,然後再加以推廣,就絕不會無功而返。也就是說隻要循序漸進,就必然能找到成功的方法,財富也就會滾滾而來。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計算機博士來到美國,他奔波多日卻依舊沒有找到工作。萬般無奈之際,他來到一家職業介紹所,不出示任何證件或者學曆證明,以最低的身份做了登記。結果他很快被一家公司錄用了,職位是程序輸入員。對一位計算機博士來說,顯然是大材小用了。但是他很珍惜這份工作。時間不長,上司發現這個他的能力非一般程序輸入員可比。這個時候,他拿出了自己的學士學位證書,老板自然給他換了相應的職位。又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覺這位小夥子能提出許多有獨特見解的建議,其本領遠比一般大學生高明。這個時候他又拿出了自己的碩士學位證書,老板立刻提拔了他。時間一晃又過老半年,老板發覺他能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所有技術難題,於是決意邀請他共進晚餐。進餐後,在老板的再三盤問下,他才承認自己是計算機博士,因為最初的時候實在找不到工作就把博士學位瞞了下來。結果第二天一上班,他還沒來得及出示博士學位證書,老板已宣布讓他就任公司副總裁。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懂得生命的迂回,在沒有機遇時要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更善於儲蓄智慧,而不可因為自己學曆比別人高就把自己看得過重。其實,這位博士遵循了循序漸進的人生哲學。在漫長的生命征途中,懂得適當的保存生命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