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善於因勢利導,用退軍減灶的手段,製造齊軍怯戰逃亡、不堪一擊的假象,誘敵深入,調動龐涓,使之丟下步軍,隻率輕銳兼程急追,不但將魏軍變成疲敝之師,又給齊軍以馬陵設伏、以逸待勞、發揮突然性的大好機會。這就注定了龐涓敗亡的命運。太子申後軍繼至,在龐涓覆滅的情況下,也就必然為齊軍所殲了。孫臏的因勢利導、調動敵人、變劣勢為優勢、力爭發揮突然性的作戰指導,是頗有參考價值的。其退軍設伏的戰法,也給了後人不少啟示。
因勢利導在古代戰爭之中運用很廣,並且越是因勢利導,就越有勝利的把握。因此經營管理者要時刻認清自己的形勢,自己的優勢,且不可輕易出擊,把自己的優勢拱手相讓他人,讓別人牽著鼻子走;相反應學會破解他人之長處為自己所用,以敵製敵,以求掌握先機和主動。
有兩家勢均力敵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並且兩家公司都有一個非常懂經營和管理的部門經理。全市的房地產經營幾乎被兩家公司壟斷了。麵對巨大的商業利潤和廣闊的房地產市場,兩家公司都想擠垮對方,因此頗有些水火不容之勢。A公司背景是靠政府扶持,經營渠道、經濟市場一致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B公司雖然起步較晚,但公司內部非常重視人才的管理,公司職員都非常年輕富有活力,同時也富有責任心和進取心,因而公司的業績也蒸蒸日上。
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A公司又在另外一個城市辦了一個分公司,據行家分析,這個城市更富有開發價值。就在人們紛紛為A公司的飛速發展而驚歎不已之時,B公司的經理室裏卻正在籌劃著一個更偉大的計劃。不久,人們聽到了關於B公司即將轉行的傳聞,同時A公司內部也有許多人議論紛紛,都說:“未來的房地產業即將出現本公司‘大一統’的局麵我們的經理可以放心地到另外一個城市發展了。”果不其然,不多久,A公司的經理調往外地經營了。可是出乎人們意料的是B公司非但沒有轉行搞其他項目,而且加大了對房地產業銷售的力度,在短短的半年內,就在與A公司平分秋色的基礎上,銷售額提高了五成。一流的宣傳,加之一流的服務使B公司在本地房地產業中一枝獨秀。B公司何以在短短的半年內奇跡般地占據上風呢原來,B公司真正擔憂的不是A公司本身,而是公司那位能幹的經理,就在A公司即將到異地拓展市場之時,B公司故意放出了一個要退出房地產業的煙霧彈,令A公司放鬆了警惕,再加上A公司確實需要一個懂經營之道的人到新企業掌舵,所以調走了他們的經理,殊不知正中B公司的下懷。A公司之所以發展到今天的規模,他們的經理是最大的功臣,相反,對B公司而言,則是最大的敵人和對手,於是B公司故意讓人散布新市場非A公司的經理去不可的言論,使A公司果然中計,B公司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
通過這段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出,B公司妙用調虎離山之計,破解了對手的優勢,令對手鞭長莫及,然後趁其空虛之際,迅速回擊,改變了雙方力量的對比,從而以多打少,以強擊弱,達到了預定的目的,取得了全麵的勝利。領導者、決策者具有較強的大局觀固然重要,但學會全麵地分析估量對手也是成功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要從對手中找出破綻,尋得空當,對症下藥方可以因勢利導,化劣勢為勝勢,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做事絕招:
因勢利導在古代戰爭之中運用很廣,並且越是因勢利導,就越有勝利的把握。因此經營管理者要時刻認清自己的形勢,自己的優勢,且不可輕易出擊,把自己的優勢拱手相讓他人,讓別人牽著鼻子走;相反應學會破解他人之長處為自己所用,以敵製敵,以求掌握先機和主動。
五、上兵伐謀,下兵伐城
孫子說得好:“上兵伐謀,次之伐交,中兵發兵,下兵伐城”。此段話大意是:最好的軍事行動是利用謀略來取勝的;然而通過外交手段來取勝,也是不錯的辦法;如果通過士兵的拚殺來取勝,隻能是一般的策略,不太好;到了我們不得已去圍著別國的城池打戰的那個時候,我們的軍事行動已經是很糟糕的了。
孫子將“不得已”的“其下攻城”與“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交伐兵”的最上策、上策、次上策由好到差對照比較後,認為沒辦法的辦法就是死拚硬鬥的“攻城”。“攻城”最為繁難,先要準備攻城的兵器及器械,還要修築攻城的土台,做好這些準備至少得兩個“三月”即半年時間,曠日持久,頓兵堅城之下,兵士銳氣消耗殆盡,將領不勝其煩揮軍攻城,士兵像螞蟻一樣附在城牆上下短兵相接,三分之一士兵喪命了,城還是未攻下。
在我國古代,戰爭中以伐謀、伐兵取勝的不計其計。而且每次取勝,都是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