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之所以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原因就在於他能夠在戰爭之初就製定下了出“奇”和出“新”的戰略目標,並且充分利用了地形優勢,從而使得兩方的有利形勢發生了逆轉,讓自己站在了有利的位置。(建議:講創新與成功做事的道理和例子。)
商戰如兵戰。“創新戰略”的謀略其精髓在於以新出奇,讓對手摸不著頭腦。運用在商戰中,就是積極尋找戰機,何機進擊,以創新的手法奪取最後勝利。在日本家用電器製造業中,財雄勢大的索尼電器公司,常以開拓者的姿態,搶先而變,力爭執該行業之牛耳,相形稍遜的鬆下電器公司,則奉行“創新戰略”謀略,隨後而變,後發製人。如此角逐,往往是後者勝於前者。例如,“索尼”於1969年研製成世界上最早的家用小型錄像機,在市場上風行一時。並且迅速占領了市場。“鬆下”也推出一種可錄像4~6小時,價格較“索尼”產品低廉15%的新機件,反而蓋過索尼,獨占市場鼇頭。“鬆下”的成功,顯示了國際商戰中創新的基調,即以人為鑒,創新而製人。創新戰略的好處有:第一:前車可鑒,相機而行,較為穩妥;第二:順勢而進,如乘長風,可望輕取;第三:有所依據,揚長避短,頗為實惠。
創新是一項係統工程和戰略任務。研究和實施創新戰略,必須從實際出發,按照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原則進行。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國內外實踐的經驗教訓,在創新中應該牢牢把握堅持麵向市場、麵向世界、麵向現代化的指導思想;堅持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適應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需要的基本原則;堅持圍繞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提高綜合經濟素質和實力、提高產業和產品競爭能力的基本目標。隻有把握住了這些原則和要求,才能清醒地而不是盲目地、穩妥有序地而不是頭腦發熱地去對待和處理創新問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創新的基本原則和要求,當前在經濟工作中要重點實施好“四個創新”,即科技體製創新、產業結構創新、企業製度創新、發展環境創新。
對於一個在行業中占支配地位的成功企業來說,它常會滿足於已有的成就,安於現狀,往往把有重大差別的產品看成是具有破壞性和潛在破壞性的,不值得去支持。一個占支配地位的企業,還存在著低估競爭對手及其能力的傾向,畢竟,他們還沒能趕上我們的成就,他們的表現說明他們隻是二流的,他們沒什麼威脅。”但這種看法,雖令人陶醉,但常會誤入歧途,因為被壓製的競爭對手相對於驕傲自滿、高度保守的行業領頭大企業會更加饑不擇食,甘願冒險,在行動上也更靈活自由。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企業要把握未來發展的先機,必須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關鍵,實施創新戰略,勇迎市場的挑戰。成功的管理者在機會出現時反應敏捷,能很快地發現它們,並迅速進行捕捉。當然,不是全部創新都會成功。但在通常情況下,去嚐試一下創新,即使是失敗了,其所冒的風險要比不嚐試,眼看著其他的企業迅速獲得成功並贏得競爭優勢所冒的風險小。
做事絕招:
商戰如兵戰。“創新戰略”的謀略其精髓在於以新出奇,讓對手摸不著頭腦。運用在商戰中,就是積極尋找戰機,何機進擊,以創新的手法奪取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