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講究的“以正合,以奇勝”,作為出口企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應用。尤其利用好危機事件,把壞事變成好事,可以有效地快速地起到別的方法起不到的作用。我們說危機是機遇,而這個機遇就是變革的動力所在。這就是哲學的辯證法在管理學上的應用吧。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的布鞋在秘魯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深受秘魯人的歡迎。不幸的是,秘魯當局開始實行貿易保護,明文規定禁止紡織品和鞋子進口,向中國鞋業關閉了秘魯的大門。但是,中國的一些廠商不願退出好不容易才打拚出來的市場,於是便與從前合作的秘魯公司重新達成協議:出口製鞋設備和布鞋麵,在當地加工。因為布鞋麵既不算鞋子,也不算紡織品,所以不在秘魯政府的禁令之內,從而巧妙地繞開了秘魯當地的貿易壁壘。
做事絕招:
利用好危機事件,把壞事變成好事,可以有效地快速地起到別的方法起不到的作用。我們說危機是機遇,而這個機遇就是變革的動力所在。
六、製勝千裏,貴在創新
16世紀末,日本出兵侵略朝鮮。朝鮮國王被日本人的離間計所惑,罷免了李舜臣的職務。李舜臣苦心經營多年的朝鮮水軍於1597年7月遭日軍重創,幾乎全軍覆滅,日本水軍在朝鮮海麵上毫無顧忌地橫行,日本陸軍也大肆向朝鮮境內縱深推進。朝鮮國王見情況危急,便重新起用李舜臣,任命他為三道水軍統治使,率軍抵敵。被日軍重創後的朝鮮水軍,僅剩下了12艘戰艦,李舜臣赴仟後,沿途又招集了120名原水軍官兵--所有這些,便是朝鮮水軍的全部力量。以這樣一支孱弱無比的水軍,要同擁有100餘艘戰艦和數萬名水兵的日軍艦隊硬拚,無異於以卵擊石,後果可以預料。
李舜臣意識到,隻有“出奇”“出新”製勝才是唯一可取的作戰方略。他製定了一個把日水軍引誘到有利於朝軍作戰的地形與水域中去的策略,他下令將自己的大本營移到全羅道的右水營。右水營的前麵是狹長的鳴梁海峽和險要的珍島碧波亭。碧波亭前有甘釜島阻攔,港內可容數十艘戰艦隱蔽;鳴梁海峽長約兩公裏,最寬處有四、五百米,狹窄處隻有300米,而且每天海潮漲落四次,漲潮時,海水由東向西流向海峽,落潮時,海水由西向東急速退向海麵。李舜臣決定利用這一帶的險要地形,引誘日軍來攻,然後予以殲滅。為了防止日軍後撤,李舜臣又利用退潮之機,派人在鳴梁海峽與大海銜接的海麵上暗設了許多鐵索,並插了很多木樁。
同年9月16日,日軍果然派出320艘戰艦和2萬多名水軍,借漲潮的時機由東向西進攻駐守鳴梁海峽的朝軍。麵對強敵,李舜臣十分沉著冷靜。他下令將許多難民船和老百姓的魚船偽裝成戰艦,排列於朝水軍戰艦之後,以壯聲勢。同時”他又布置陸戰隊員隱蔽於海峽兩側,伺機消滅登陸敵軍。一切準備就緒後,李舜臣親自率領12艘戰艦出擊,引誘日軍進入海峽的最險要處--鳴梁口。日軍乘著滿潮,氣勢洶洶地撲了過來,將朝軍戰艦圍了起來。朝軍將士浴血奮戰,拚死殺敵,擊沉了日軍指揮艦等三艘戰艦,並殺死了日軍指揮官馬多時。日軍失去主帥後,頓時亂了陣腳。正在這時,海水退潮,李舜臣立即指揮戰艦順潮反擊,日軍抵擋不住,便向後撤退,企圖逃出海峽。結果日軍戰艦紛紛撞上了李舜臣暗設的鐵索和木樁,動彈不得。朝軍趁勢猛攻,共擊沉敵艦30餘艘,斃敵4000餘名,取得了鳴梁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