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今天的經營管理者來說,疲敵之術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合法途徑,有效地擾亂對手的心神,令其注意力分散,精神狀態低迷,在對手焦頭爛額之際,乘勢出擊,置對手於死地,從而扭轉戰局,實現自己的經營目的。因為,你若讓對方唱獨腳戲,對方會因為得不到任何信息而胡亂猜想,驚慌失措,最後隻得屈服順從。這種“以逸待勞”的謀略不僅充分利用於商戰一炭判上,而且也活用於推銷活動中。一個老練內行的房地產推銷員,經常使用沉默這種心理技巧而頻頻得手。他先帶客人到建築場所去參觀視察,看過樓宇,回來後卻一語不發。因為推銷員若開口問客戶:“怎麼樣?你滿意不滿意?”這些反而使顧客產生疑心。但是,如果一直保持沉默也不行,顧客會這樣想:“難道他不想賣了嗎?是不是我們有什麼做得不對呢?”所以當顧客開口這麼說:“那棟房子·一”時,推銷員便立即給予回答。至此,一樁買賣就有望成功了。
1987年6月,濟南市第一機床廠廠長孫寶君率領推銷人員飛赴美國,推銷自己的產品,和外商在談判桌上機智地周旋,進行了一場心智與毅力的較量。由於在赴美前機床廠人員就與卡爾曼公司取得了聯係,所以他們飛抵洛杉磯一見麵便就對方提出所需機床的規格一一報價,但雙方在價格上難以達成共識,相持不下之際,雙方同意考慮幾天再說。針對卡爾曼公司的“冷戰”,孫寶君認真分析了大量的市場信息,得出的結論是:卡爾曼公司貨源非常緊張,與自己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因為美國提高了對日本、韓國以及台灣地區的關稅,作為報複這些地區拒絕向美國出口機床。但卡爾曼已經簽訂了合同,開出了信用證,而且客戶也急需機床,日本及台商卻遲遲不肯發貨,如果卡爾曼公司不能及時交貨,將有損於公司的信譽。而就在第一次與卡爾曼公司商談時,孫廠長以其明銳的眼光注意濟南機床廠產品是美國市場需要的,因為本公司的產品規格與卡爾曼銷售展覽室裏展出的產品規格基本一致。於是孫寶君決定采取以逸待勞戰術,不動聲色,不催不逼,靜觀變化。果然,兩天以後,表麵平靜內心卻心急如焚的卡爾曼公司主動打電話約孫寶君到公司商談,經過一天的談判,雙方終於簽訂了150台車床的合同。
濟南機床廠以逸待勞、欲擒故縱,是一種心術和耐力的對抗,隻有精神高度集中,心態保持平靜,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取得交易的勝利。
在商戰中常常被引申為,麵對著強大的競爭對手,不采取直接的主動出擊方式,而是建立積極的防禦體係,使競爭對手由強削為弱,優勢化為劣勢,進而取得勝利。此計的主要思想體現於“養精蓄銳,靜觀變化;以靜製動,後發製人”。
使用這種謀略的時候,務必要沉著應變,把自己和對方的環境和意圖,以及彼此間的實力,估計清楚,機警地隨時隨地注意事情的變化,時機未成熟時就不動如山嶽,機會一來就要翻江倒海。
因此,在智者總結說:“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以實待虛。我往敵來,謹加防守;我起敵止,攻其左右。兩軍對壘,勇者相遇智者勝,智者相逢奇者勝。計奇者,疾如風雨,舒如江海,不動如泰山,難測如陰陽,神神秘秘,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出敵不意,攻其不備,從而出奇製勝。施計用謀,能使敵有深間而不能窺實,敵有大智而不能窮其理,方是奇計奇謀。”
做事絕招:
“以逸待勞,反守為攻”的謀略,在於選擇良好有利的地盤,相機破敵,在於以少製多,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萬變,以小變應大變,以不動應萬動,以小動應大動。通過控製主動權,左右四方局勢的發展,達到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