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法國皇帝拿破侖率大軍遠征莫斯科,俄國堅壁清野,撤出一座城市後,便將城市據點付之一炬。拿破侖雖然所向披靡,沒遇到什麼阻擋,但除了一片蕉土以外,一無所獲,所有軍需都要遠從法國幾千裏外運補,加上法軍遠征勞頓,難以忍受俄國的酷寒,終致全麵潰敗。這一場拿破侖帝國開始破滅的曆史之戰,俄國打的是拖垮對手的“以靜製動,靜觀其變”,以便掌握好出手的時機。
靜觀其變,意在尋找最有利的決戰點或介入點、買點,這個決戰點是可調控的,也就是用我的優勢--“靜”,去對對手的弱勢--“動”。在軍隊中,一個高級將領被擺在一個閑差上,是最好的靜觀其變。當別人在第一線當炮灰、加速磨損時,他卻躲在散兵坑中“養望”,何等愜意啊!最有利的獲利點,也可以是等出來的。在企業界,“靜觀其變”也常被運用在慎選投資波段、地點,以規避投資風險。
做事絕招:
靜觀其變,找準出手時機既可以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又可以讓對方產生疑惑,甚至是退卻的心理,從而為自己在談判的時候處於有利位置。
六、以逸待勞,反守為攻
“以逸待勞”這個謀略出自孫子兵法的軍爭篇:“軍事以近待遠,以逸待勞。”即在戰術上自己先處於主動地位,應付敵人進攻的意思。引申來說,凡事先作好充分準備,沉著應付外力侵擾的,不管什麼事,都可以叫做“以逸待勞”。
西漢末年,隴甘軍閥隗囂背叛劉秀,前去投靠在四川稱帝的公孫述。劉秀震怒不已,派兵去攻打隗器,結果失敗而返。劉秀再派征西大將軍馮異再戰,攻打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將行巡立刻去枸邑搶占有利地形。馮異的部將們知道將要失去地利這一優勢後,都勸馮異不要和行巡大軍作戰。馮異堅定地說:“我們必須搶占枸邑‘以逸待勞’。”馮異命令部隊急行軍,終於搶在行巡之前占領枸邑。馮異偃旗息鼓,緊閉城門,嚴密封鎖消息,讓將士們休整。當行巡的部隊急匆匆地剛趕到城下,城樓上突然鼓聲雷鳴,馮異的帥旗使他們大為震驚,嚇得四下逃竄。馮異大開城門,精銳之師衝出城來,敵軍敗得一塌糊塗。。馮異讓自己的軍隊養精蓄銳,靜等從遠方趕奔走勞頓而來的敵軍,以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其實這種智謀就是“以逸待勞,反守為攻”。
古代作戰,講究“計謀要周密,攻敵要迅猛”。會打仗的人不發怒,善於取勝的人不畏怯。英明的將領先有了取勝的把握才去打仗,愚昧則是先去打仗再爭取勝利。善於進攻的人不依靠兵器;善的人不依靠城郭。敵人想要固守,就攻其不備;敵人想要進夔就出其不意。
“以逸待勞,反守為攻”的謀略,在於選擇良好有利的地盤,相機破敵,在於以少製多,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萬變,以小變應大變,以不動應萬動,以小動應大動。通過控製主動權,左右四方局勢的發展,達到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