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乘機而入,以石擊卵(3)(1 / 3)

生活中不可刻意去計較一些小麻煩和細節,在這些方麵都要善於克製自己,以便於集中精力,朝自己認定的大事上奔。而且,隻有這樣才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幫助自己成大事。這話實在是非常有道理的。

五、靜觀其變,找準出手時機

三國時,吳國殺了劉備的結義兄弟關羽,劉備怒不可遏,親自出征率領七十萬大軍套討伐吳國。蜀軍從長江上遊順流而下,借勢進擊,勢如破竹。每戰必捷,銳不可擋,直至彝陵,哮亭一帶,深入吳國腹地五六百裏。孫權任命青年將領陸遜為大都督,率五萬人迎戰蜀軍七十萬之眾。陸遜精通兵法,對現實形勢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認為蜀軍士氣激昂,並且居高臨下,吳軍采取攻勢,隻是以卵擊石。於是決定實行戰略退卻,坐觀其變。吳軍完全撤出山地,這樣一來,蜀軍拘束在五六百裏的山地,兵力難以展開,由主動轉入被動,欲戰不能,兵疲意阻。兩軍相持,半年以後,蜀軍鬥誌鬆懈。蜀軍不顧兵家之忌,在山林安營紮寨,綿延數百裏,首尾難顧。陸遜感到時機已經成熟,決定以火為武器全麵反攻。火勢凶猛,蜀軍七百裏連營頃刻間被大火吞噬。蜀軍亂作一團,傷亡慘重,慌忙撤退。

這是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陸遜其實就是運用了“靜觀其變”的戰術,從而找準出手的時機,一舉扭轉敗局。劉備為兄報仇,乘勢而來,卻隻能抱恨而歸。

而現實生活中,成功和勝利需要靠我們在輪回變化中靜觀其變,張弛有度。或是勇敢去把握,細究緩嚐;或是泰然去放棄,放飛夢想。因為,人的知識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知識作為教條,作為不可改變的真理是不明智的。反而可能妨礙正確的認知。對實踐做出錯誤的指導,當事物的複雜程度遠超過我們的認識條件,我們無從預知的情況下,實在沒有必要再折磨自己,強迫讓自己做出沒有把握的選擇。靜觀其變在很多時候都是最好的選擇,雖然這會造成錯過時機,但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本身就不明智。

與實力相當的對手競爭,不隻是雙方的技能的競爭,還摻雜著雙方的心力的較量。因為,一個競技者的心態如何,不僅極大地影響著自身的技能的發揮,還可承受種種非常變故,以至抗禦瀕臨失敗的風險而反敗為勝。神態自若,是決勝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運用“靜觀其變”謀略時,這個“靜”就包含了神態自若因素。

遼寧省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總經理趙慶昌,在西北的一次談判中,為付款的期限問題與對方僵持不下,不歡而散。當談判有可能破裂的風險同時向雙方襲來時,趙慶昌根據分手時對方的細節,一是自己離開談判桌時對方未動,二是此時對方要求第二天去電話,於是他鎮定自若地堅信“對方對風險的耐力未必大於我們”。第二天,對方采取遲10分鍾打電話,再次表明“難以接受”的方式繼續向他施加壓力,趙慶昌以“再堅持一下”自勉,不動聲色地靜觀其變,終於獲得最後勝利。

靜觀其變,找準出手時機既可以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又可以讓對方產生疑惑,甚至是退卻的心理,從而為自己在談判的時候處於有利位置。因此,“靜觀其變”的策略核心是:積極等待突破點。因為,麵對一個大巨人,你可能永遠無法扳倒他,等他躺下或睡覺時,你卻可以輕易將他製伏。當敵人勞師遠襲、當對手財務吃緊、當市場紊亂低迷時,你的機會相對大增,而且本小利大。

1996年,法國一家公司與美國一家公司進行一次規模較大的貿易會談,由於美方有求於法方,會談一開始美方便主動出擊,誇誇其談;而法國代表則一言不發,隻是把美方的發言全部記錄下來,便提議休會,結束了第一輪會談。三天以後,法國公司又派了另一部分的代表來到美國,與美方進行了第二輪會談,而這幾個法國人仿佛根本不知道第一輪談的內容,談判隻好又從頭開始,法方代表依然不動聲色,記下大量筆記後走了。此後,法方第三批、四批、五批代表都如法炮製,兩年過去了,雙方談判絲毫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弄得美方大為光火,報怨法方沒有誠意。然而就在美方絕望之時,法方公司的決策者們突然來到了美國,並且一反常態地急著簽約,弄得美方措手不及,十分被動。表麵上看,法方,通過一鼓作氣,連續作戰的疲勞戰術,其實,法方的決策者一直在靜觀其變,尋找找準出手時機。當派出的代表把談判的情景彙報給決策者後,法方決策者就以靜製動,以打垮對方的意誌,分散對方的注意力,從而使之出現漏洞、敗績,直至把“肥的拖疲,瘦的拖垮”。這個時候,決策者再出擊,實在是抓住了一個有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