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6 經典閱讀成長——《傲慢與偏見》(1 / 2)

第九章6 經典 閱讀 成長——《傲慢與偏見》

英國文學史上出現過幾次革命,文學口味的翻新幾乎影響了所有作家的聲譽,唯獨莎士比亞和簡·奧斯汀經久不衰。

簡·奧斯汀,終身未婚,小時候雖因父親是當地教區牧師而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卻從未在正規學校上過學。她從小閱讀一些庸俗消遣的流行小說,並加以滑稽模仿,形成了她作品中的嘲諷基調。

就是這位看似平凡的女性,卻寫出享譽世界的不朽名著,她也由此被譽為“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這部名著就是《傲慢與偏見》。

【作品簡介】

這部小說通過五姐妹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了作者本人對愛情、對婚姻的看法:單單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以金錢為目的的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

故事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班納特出生於小地主家庭,有四個姐妹。姐妹五人都到了出嫁的年齡,但還沒有意中人。一日,她們單調且略顯平靜的生活伴隨著兩個年輕小夥子的到來而泛起了波瀾。

新來的鄰居賓格是個有錢的單身漢,在一次舞會上,賓格對班納特家的大女兒簡一見鍾情,班納特太太為此欣喜若狂。

而男主角達西先生雖然玉樹臨風、家財萬貫,但他非常驕傲,認為班納家的幾個女兒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女主角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自尊心很強,決定從此不再理他。可是不久,達西對伊麗莎白產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會上主動請她同舞,卻遭到伊麗莎白的拒絕,達西狼狽不堪。

後來,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勇敢地向伊麗莎白求婚,卻遭到無情拒絕。伊麗莎白一直對達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見,對其厭惡不已。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隻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

第二年夏天,伊麗莎白隨舅父母來到達西的莊園,與他再次相遇。她發現達西變了,她對他的偏見逐漸消除。正當其時,伊麗莎白接到家信,說小妹麗底亞隨身負累累賭債的魏克翰私奔了。伊麗莎白因為這件事,覺得在達西麵前很難堪,她以為達西又會傲慢地瞧不起自己。但事實出乎她的意料,達西得知此事後,不僅替魏克翰還清賭債,還給了他一筆巨款,讓他與麗底亞完婚。自此,伊麗莎白以往所有的偏見都變成了愛,一段美滿的姻緣最終成就。

【創作背景】

這本小說的出版差點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一次遺憾。簡·奧斯汀在1796年開始創作《傲慢與偏見》,當時取名為《最初的印象》。1797年作品完成後,她拿給了湯瑪·卡士德爾,希望他可以幫助出版,結果被對方回絕。這令簡·奧斯汀與一直支持她的父親十分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