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名士嵇康就曾演奏過這支名句。那時他因性格孤傲得罪朝廷,惹來殺身之禍,有三千太學生向朝廷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但朝廷不願接納。嵇康要過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麵對成千上萬前來為他送行的人們,彈奏了最後的《廣陵散》。錚錚的琴聲,神秘的曲調,鋪天蓋地,飄進了每個人的心裏。彈畢,嵇康從容地引首就戮,時年僅三十九歲。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陽簫鼓》、《夕陽簫歌》、《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潯陽曲》)。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深受國內外聽眾的喜愛。
這首樂曲像極了一幅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全曲共分為十段。第一段為“江樓鍾鼓”。描繪出夕陽映江麵,微風拂來,江麵上泛起層層漣漪。第二、三段為“月上東山”和“風回曲水”。
聽其曲調如身臨其境,見江風習習,花草搖曳,水中倒影,層疊恍惚。進入第五段“水深雲際”,那種“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壯闊唯美的景色映入眼簾。樂隊齊奏,速度加快,猶如白帆點點,遙聞漁歌,由遠而近,逐歌四起的畫麵。第七段,琵琶用掃輪彈奏,恰似漁舟破水,掀起波濤拍岸的動態。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歸舟”,表現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櫓聲“欸乃”,由遠而近的意境。歸舟遠去,萬籟皆寂,月夜下的春江靜謐而唯美、迷人,全曲在悠揚徐緩的旋律中結束,使人沉迷於其中,回味良久。
聊一聊電影中的音樂
每當我們沉浸於一部電影之中,除了唯美的畫麵,精彩的故事情節會讓我們久久沉醉以外,音樂也往往讓人印象深刻。好影片往往有一段或者多段優美的音樂。或許就是有了這些音樂,一些電影才被留在我們的記憶中。若幹年後,當那熟悉的旋律響起,思緒就會把我們帶回那段經典的情節中去。
當音樂融入電影時,電影便開始有了更為長久甚至是永恒的藝術生命。其實最初的有聲電影隻是簡單的人物對話及聲響,留給觀眾的印象也是極其單調乏味的,似乎隻是二維的效果。而當音樂滲透到電影這個集文學、美術等為一體的藝術世界後,電影才得以以三維或四維的形式存在。
音樂正如電影中那畫龍點睛之筆,有了它,電影便活了。對於觀眾來說,優美的旋律更容易讓他們記住一部影片。比如,20世紀90年代,香港影片《黃飛鴻》中的《男兒當自強》,節奏快、變奏快、樂器多樣,那種“傲氣傲笑萬重浪,熱血熱勝紅日光,膽是鐵打骨如金剛,胸襟百千丈眼光萬裏長,誓死奮發自強,做好漢”的英雄主義精神就在歌聲中被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至此,《黃飛鴻》因為這首歌而成為經典之作。
在一些閑暇時間,我們也可以試著為一些自己喜歡的電影配上合適的音樂,試試看吧,也許你能想到的配樂比原電影中的音樂還要合適。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給電影找主題曲或配曲的過程中,要做到歌曲和故事情節配合得天衣無縫。隻有這樣,才能達到很好的敘事抒情效果,引起更多人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