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意誌力資本簡析(3 / 3)

“我要取得進入生活的入場券!”

1930年10月,奧斯特洛夫斯基開始創作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是一段艱難的日子。清晨,妻子上班前為他準備好一天所需的紙、筆等物品,好讓他安靜地寫作。夜裏,家家燈火熄滅,他仍在工作。這時他寫字已十分困難,手臂隻有到肘關節這一段能夠活動。手臂一動,關節就一陣劇痛。有時他為了熬住疼痛就用嘴巴咬住鉛筆,好幾次把鉛筆都咬斷了,把嘴唇都咬出了血,後來,有個熱情的青年利用業餘時間主動來幫他做記錄,由他口述,進行寫作。

1934年,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下卷終於出版了,後來還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青年們爭相搶閱這本書,高聲背誦書中的名言: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隻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當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一個真正的生活的強者。

困難將伴隨我們一生。沒有困難的“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任何成功都是戰勝困難而取得的。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不付出堅韌不拔的努力,一帆風順得到成功,乃是癡人說夢。

意誌力是成功的柱石,是戰勝困難的法寶。隻有屢仆屢起、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人,才能戰勝困難。

3.努力做一個意誌堅強的青少年

堅強的意誌是人們達到目的、獲取勝利的重要條件。美國有位心理學家曾對千餘名兒童進行追蹤研究,30年後總結時發現,成就與智力不完全相關,智力高的人不一定成就高。在800名男性受試者中,他把其中成就最大的人(占20%)與沒有什麼成就的人(占20%)做了比較,發現他們之中最明顯的差別不是智力的高低,而是意誌品質的不同。成就大的人,都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具有不屈不撓的意誌力;而成就小的人,則缺乏這些品質。

可見,具備良好的意誌品質對人生多麼重要。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所謂意誌,它既不是筋肉的一種,也不是心靈上分得開的一種能力,它隻是我們用來達到生活目的的工具之一。每一個人都有意誌力,因為每一個人要達到無論哪一種生活的目的,都需要意誌力。

意誌是一種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動,並與困難相聯係的心理過程。在人的意誌行動中表現出的穩定的、鮮明的心理特征即人的意誌品質。一個人的行動如果是自覺的、果斷的、具有自製性和堅持精神的,那他(她)就具備了良好的意誌品質。相反,如果一個人在行動中經常表現出盲目、獨斷、優柔寡斷、動搖、固執、衝動、意氣用事等特點,那就是具有不良的意誌品質,即意誌薄弱。

意誌薄弱的人常會問自己:“我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但卻很少有人問:“我能改變自己嗎?”或“我可能改變嗎?”答案是肯定的,人隻要超越自卑,戰勝自卑,突破意誌薄弱的羈絆,將使人對自己的潛能得出全新的評價,從而成為一個全新的人。

在心理學上,意誌薄弱屬於性格上的一種缺陷,表現為對自己的智力、能力和品質評價過低。有時這種不良心態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墮落或發生精神病,也能使人發憤圖強,以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

人要超越自己,必須克服意誌薄弱,以毅力戰勝自卑,做一個意誌堅強的人。馬克思十分欣賞這樣一句格言:“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隻是因為自己跪著。隻要你站起來,自己並不一定就比別人矮一截。超越了自卑,你一定會超越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