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任度的辦法有許多,但都離不開“誠信”二字。在人生的追求中,沒有什麼比誠信更重要的了,誠信是青少年提高信任度的有效方法。
4.信守承諾可以從守時做起
康德,是德國傑出的哲學家。1724年出生於東普魯士首府哥尼斯堡(今俄羅斯加裏寧格勒)的一個馬鞍匠家庭,家人都是虔誠的新教徒。1740年他進入哥尼斯堡大學攻讀哲學,1745年畢業;從1746年起,康德去一個鄉間貴族家庭擔任家庭教師4年;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學,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1770年康德被任命為邏輯和形而上學專業教授;1786年升任哥尼斯堡大學校長;1797年辭去大學教職;1804年2月12日病逝。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任教期間先後當選為柏林科學院、彼得堡科學院、科恩科學院和意大利托斯卡那科學院院士。
1779年,康德計劃到一個名叫珀芬的小鎮,去拜訪老朋友威廉·彼特斯。康德動身前曾寫信給彼特斯,說自己將於3月2日上午11時之前到達。
康德3月1日就趕到了珀芬小鎮,第二天早上租了一輛馬車前往波特斯的家。老朋友的家住在離小鎮12英裏遠的一個農場裏,小鎮和農場中間隔了一條河。當馬車來到河邊時,細心的車夫說:“先生,實在對不起,不能再往前走了,因為橋壞了,很危險。”
康德下了馬車,看了看橋,中間的確已經斷裂了。河麵雖然不寬,但水很深,而且結了冰。
“附近還有別的橋嗎?”康德焦急地問。
車夫回答說:“有,先生。在上遊6英裏遠的地方還有一座橋。”
康德看了一眼懷表,已經10時了。
“如果趕到那座橋,我們以正常速度什麼時候可以到達農場?”
“我想大概得12時半。”
康德問:“如果我們過麵前這座橋,以最快速度什麼時間能到達?”
車夫回答說:“最快也得用40分鍾。”
康德跑到河邊的一座很破舊的農舍裏,客氣地向主人打聽道:“請問你的這間房子要多少錢才能出售?”
農婦大吃一驚:“您想買如此簡陋的破房子,這究竟是為什麼?”
“不要問為什麼,您願意還是不願意?”
“那就給200法郎吧!”
康德付了錢,說:“如果您能馬上從破房上拆下幾根長木頭,20分鍾內把橋修好,我將把房子還給您。”
農婦把兩個兒子叫來,讓他們按時修好了橋。
馬車平安地過了橋,飛奔在鄉間的路上,10時50分康德趕到了老朋友的家。
在門口迎候的彼特斯高興地說:“親愛的朋友,您可真守時啊!”
康德在與老朋友相會的日子裏,根本沒有對其提起為了守時而買房子、拆木頭過河的經過。
後來,彼特斯在無意中聽到那個農婦講了此事,便很有感慨地給康德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道:“您太客氣了,還是一如既往地守時。其實,老朋友之間的約會,晚一些時間是可以原諒的,何況您還遇到了意外。”
一向一絲不苟的康德,在給老朋友的回信中寫了這樣的一句話:“在我看來,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無論是對老朋友,還是對陌生人,守時就是最大的禮貌。”
守時也是信守諾言的一個重要方麵。現在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不守時似乎已成為慣例。殊不知,不守時的人實際上是不懂得尊重別人,也表明自己不是一個信守諾言的人,所以,青少年遵守好的道德規範,做人處世的任何細節都不可忽略。
康德是一位傑出的哲學家,但是卻沒有以學者、教授、院士的身份自居,而能從點滴做起,嚴於律己,信守承諾,尊重他人,這是一種十分可貴的品質。我們未必能成為名人,但是卻可以從他的身上學到守時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
5.懷有一顆樂於奉獻的心
無論是朝氣蓬勃的青少年還是白發蒼蒼的老人,真誠坦率的奉獻都是令人愉悅的品質之一。那些願意付出的人,他們都心胸寬廣、慷慨大方。他們的無私奉獻,常常會喚起別人的愛意和尊敬,他們用自己的淳樸與直率換來別人的坦率與真誠。他們從不鬼鬼祟祟,而是坦誠待人、言談誠懇、坦率淳樸。他們通常很快就贏得周圍人的信任!盡管他們有時會有許多小的錯誤或缺點,但卻總能很快獲得原諒,因為他們從不掩飾自己的錯誤,並總能積極地改正。
如果自己有缺點,從不隱藏,別人就能報以寬容的態度。因為大家都喜愛正直誠實、光明磊落、樂於助人的人。
每一個事業有成的人,在成功的路上,都曾經得到別人許多幫助。因此對別人的奉獻作出回報,這是公平的遊戲規則。
一個能夠為別人奉獻時間和心力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為別人奉獻不僅利人,同時還會提升本身生命的價值,不論對方是否接受幫助,或是否心存感激。
想想看,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盡力為他人奉獻,積極地幫助他人,世界將變得多麼和諧與美好!當然,付出是沒有存折的儲蓄,奉獻是追求個人成功最保險的方式。
奉獻也可以使一個人事業獲利。費城的商業大亨約翰·馬克曾經說過,獲利的最大途徑是:“出人意料地為別人提供有用的服務。”
美國有一家經營非常成功的商店,他們所用的經營方法非常簡單。
店裏的職員經常巡視商店附近的停車表,看到“已逾時”的燈號就代車主人投幣,並且附上一張紙條,說明該家商店非常樂意為駕車人服務,以免因為停車逾時而被開罰單。許多駕車人常常專程到店裏道謝——然後再購買一些商品。
波士頓有一家大型的男裝店,他們所賣的每一套西裝口袋裏,都裝著一張印刷精美的卡片,告訴消費者,如果那一套西裝令他感到滿意,可以在6個月後,拿著那張卡片回到店裏換一條領帶。
當然,消費者很高興再回到店裏——經常會再買一套西裝。
事實已經證明,一個人所付出的額外服務會為他帶來更多的回報。
想想看種植小麥的農夫吧!如果種植一株小麥隻能收成一粒麥子,那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但實際上從一株小麥上可收成許許多多的麥子。盡管有些小麥不會發芽,但無論農夫麵臨什麼樣的困難,他的收成必定多出他所種植的好多倍。
這種情形同樣也適用於各種服務方麵。如果一個人付出價值100元的服務,則這個人不但能回收這100元,而且可能會回收好幾倍。而到底能回收多少,就必須看這個人是否抱持著正確的心態而定了。
如果一個人是以心不甘情不願的心態提供服務,那麼這個人可能得不到任何回報;如果一個人隻是從為自己謀取利益的角度提供服務時,則可能連本來希望得到的利益也得不到。
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也會幫助你解決自己的問題,因為奉獻是沒有存折的儲蓄。
青少年一定要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一個人獲取的多少與他奉獻出的多少總是成正比的。隻有學會奉獻,他們才能在今後的道路越走越寬。
6.以謙遜之心贏得他人信賴
丘吉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首相,向來以謙遜著稱。
1941年夏天,一架轟炸機在荷蘭某海域上空飛行時,右舷引擎突然起火。駕駛飛機的是新西蘭人詹姆斯·艾倫·沃德中士。在千鈞一發之際,他腰係一根繩子,在同伴的幫助下,爬上機翼撲滅了火焰,並勝利返航。這種勇敢行為使他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很快,丘吉爾在唐寧街10號接見了沃德。可是站在英國首相麵前,撲火英雄緊張得滿臉通紅,說不出一句話來,丘吉爾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位硬漢,問道:“你在我麵前一定覺得非常緊張和窘迫吧?”
沃德承認確實如此,丘吉爾溫和地反問:“那麼,你也能想象得到,我在你麵前也是如何的緊張和窘迫呀!”
無論是當首相,還是成為平民,丘吉爾謙遜的美德一直都保持著。1955年,丘吉爾辭去首相職務,告老還鄉。
一天,英國著名作家、史學家羅斯來拜訪,一踏進丘吉爾的書房,陳列在房中的一張布告引起了羅斯的興趣,隻見上麵寫著:“懸賞通緝捉拿戰犯一名:英國人,現年25歲,身高5英尺8英寸,體態臃腫,其貌不揚。走路時上身略向前傾,有一嘴亂七八糟的小胡子,說話時鼻音很重,口齒極不流利,不懂荷蘭語,愚蠢如豬,此人名叫溫斯頓·丘吉爾。”“以25英鎊的賞價緝拿逃犯丘吉爾,無論是活的還是死的都行。”丘吉爾看到羅斯緊盯著布告,便加重語氣說:“25英鎊,這就是我生命的價格!”
這張布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那是1899年10月,英國發動了對南非布爾人的戰爭,年方25歲的丘吉爾以隨軍記者的身份前往戰地采訪,在一次深入敵區的偵察任務中當了俘虜。但不久,他又機警地逃跑了,於是,布爾人懸賞緝拿逃犯,丘吉爾之所以要陳列這份布告,無非是告誡自己,永遠不要以了不起的“大人物”自居,充其量自己才值25英鎊。
當了首相身價沒有增,身為平民亦未減,丘吉爾陳列展示這張布告,其用心可謂良苦!
“滿招損,謙受益”。謙遜是每個人都應當具備的美德,作為一國首相的丘吉爾,可謂大人物中的大人物,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物還能時時胸懷著謙遜之心,實在難能可貴。對於生活在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來說,多半出身平凡,因而就更應當具有謙遜之心。隻有這樣才能贏得人們的信賴,使自己立於人生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