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誰最先把“信”送達“加西亞”(2 / 3)

就拿征地拆遷來說吧,如今號稱“天下第一難”的工作,怎樣破解?發揮團隊作用是上策。餘杭“六大聯動”工程27個工業項目,餘杭經濟開發區(臨平街道)有14個,占了“半壁江山”。14個工業項目需要用地2000畝,那麼征地拆遷的工作量就更大了。但是,征地拆遷進展基本順利,多數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餘杭經濟開發區(臨平街道)征地拆遷堅持任務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考核化;堅持依法拆遷,讓老百姓知情;堅持文明拆遷,讓老百姓滿意;堅持親情拆遷,讓老百姓感動;堅持聯動拆遷,讓老百姓參與。

餘杭經濟開發區(臨平街道)組成了21個征地拆遷、項目推進工作小組分赴各村,圍繞項目建設的要求夜以繼日開展征地拆遷工作,並與各村簽訂重點項目任務書,明確征地拆遷完成時間和任務,開發區(街道)領導幹部、駐村幹部、村幹部三者“捆綁式”操作,加快了征地拆遷進度。他們的經驗就是合力拚搏、協同作戰,團隊效應顯而易見。同時,開發區(街道)也加快新型社區建設,為解決拆遷安置,安撫民心夯實基礎。今年15萬平方米社區將竣工,可安置470戶拆遷戶,助推下一步征地拆遷工作。

運河鎮選派中層幹部進駐南橫港村,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推進征地拆遷進度。倉前鎮下派幹部,充實永福村兩委會,做征地拆遷工作。鸕鳥鎮定期召集各村書記、村委會主任、部分黨員及相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進行現場踏勘,督查項目推進。中泰鄉創新項目推進激勵機製,加大了推進力度。這一切,都說明了項目推進需要發揮團隊作用,隻有合力拚搏,才能完成目標任務。

[記者思考]推進“六大聯動”工程27個工業項目,好比中尉羅文奉命給加西亞送信,但也有不同之處。羅文是送信的“單打冠軍”,而項目推進是爭“團體冠軍”,隻要哪個環節上不夠協調,就會延誤發展機遇。項目推進,全區上下一定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奮戰,才能把“信”送達“加西亞”。如果全區上下“擰”成一個“羅文”,那麼什麼困難都能戰勝,項目如期投產,餘杭工業就可以再上台階!

“行走在消逝中”展風采

——餘杭區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調查報告

2007高考浙江卷作文題目是《行走在消逝中》,社會各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所思、各有所悟。

近日,杭州蘭菱彈簧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和平一見記者,就吐出一句話來:“企業是靠自主創新吃飯的!”不錯,中國融入全球經濟,國內國際兩大市場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再不搞自主創新,再不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何以求生存?何以謀發展?

然而,依記者愚見,工業經濟的自主創新如同“行走在消逝中”。綜觀餘杭工業經濟發展軌跡,這幾年來,傳統的產品、落後的設備、陳舊的管理模式……正在被市場淘汰。家紡行業的人造絲被麵消逝了,62式鐵木織機消逝了;服裝行業的中山裝消逝了,穿針走線的裁縫消逝了;電信行業的按孔旋轉撥號電話機消逝了,長途人工接線台消逝了……。隨著科技進步,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工業經濟為“行走在消逝中”而發展,且永無止境。

麵對市場競爭激烈的“紅海”,餘杭工業企業需要開拓“藍海”,而企業的自主創新是開拓“藍海”的惟一途徑。何謂自主創新?有專家認為,自主創新是指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特的核心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新產品的價值的過程。自主創新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技術再創新。自主創新的成果,一般體現為新的科學發現以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品牌等。通俗地說,別人沒想到的你想到了,別人沒發現的你發現了,別人沒做成的你做成了,企業“行走”在老產品、老工藝、老設備的“消逝”中而展現風采。

最近,記者在餘杭區工業企業采訪時,采擷了企業“行走在消逝中”展風采的故事,值得企業界朋友借鑒。

“行走在消逝中”獲得新生和壯大

坐落在星橋街道的杭州蘭菱彈簧製造有限公司名聲大振了,連美國“福特”、“通用”汽車製造業巨頭也要登門造訪,要求“蘭菱”為他們配套生產汽車發動機彈簧。現在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和平說話的分量也不一樣了,“質量保證,但價格低就不做!”

彈簧,人人知道,用途廣譜,上到航天航空,下到門鎖圓珠筆,什麼地方都需要彈簧。但是,高檔的彈簧科技含量高,生產很不容易。如,汽車發動機上的彈簧要求很高,全國385家彈簧生產企業沒有幾家能生產的。當時,“蘭菱”因體製原因瀕臨破產,轉製後從杭州主城落戶星橋,企業老總決心依靠自主創新尋找發展新路子。正巧,台州“吉利”汽車要上馬,卻遭日本“封殺”。大家都知道,發動機是汽車的“心髒”,而發動機裏的彈簧是不容易生產的。“蘭菱”的技術人員卻靠自主創新,研發成功。

“吉利”知道後就找“蘭菱”合作,但“蘭菱”接單後,在生產過程中也遭日本“封殺”,因為生產汽車發動機上的彈簧,鋼材要從日本進口,而日本竟不同意。但是,“蘭菱”技術人員知道了鋼材的成分,立即與韓國一家企業合作,生產出汽車發動機彈簧鋼材。“吉利”汽車終於成功上市,而“蘭菱”也走出困境獲得新生,去年產值3000萬元,今年預計達5000萬元。

與“蘭菱”相距100多米的杭州群力電力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原先也是一個虧損企業,依靠自主創新而扭虧增盈。“群力”主要生產高、低壓配電櫃,箱式變電站,電氣控製櫃,電纜分支箱,各類計量箱、各種橋架等產品。近年來不斷推出新產品,有的產品兩年一過就“落後”了,又有更新的產品替代,所以市場越做越大,企業產值、利潤年年增加。2006年銷售收入6000多萬,今年可望超1億。

此外,“華立集團”、“八方電信”、“南方特種泵”、“爭光樹脂”、“金城科技”、“微光電子”、“飛華照明”、“錢江製冷”、“海虹化工”等一大批企業通過自主創新,“行走在消逝中”展現了各自風采。自主創新,推進了餘杭工業的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傳統產業的檔次有了一定的提升。

至目前,餘杭區已有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有53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33家,市級16家;省級科技型企業13家。已有市級以上高新技術研發(技術)中心28家,其中省級5家,市級23家。2006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7.8億元,比上年增長1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8.14%,其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1.5%,工業新產品產值率為11.72%。2006年,專利授權量達到479件。此外,餘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倉前高新技術產業區塊及科技孵化器,杭師院有機矽重點實驗室正在加緊建設中。可見,餘杭工業的自主創新已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對照餘杭工業發展現狀,自主創新任重而道遠。

[記者思考]自主創新對餘杭工業經濟發展猶如一柄“雙刃劍”。一方麵,餘杭土地資源稀缺,環境容量有限,企業難走外延擴張發展之路。另一方麵,餘杭傳統產業比重不小,且企業“規模小、設備落後、產品附加值低”的狀況還沒有得到較大改觀。麵對市場競爭的“紅海”,企業發展的出路在何方?自主創新是惟一的選擇。

企業實施自主創新,如同“行走在消逝中”,要讓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消逝”,要讓落後的設備“消逝”。如果不“消逝”,依然是老產品、老工藝、老設備,也就談不上自主創新之言。“蘭菱”、“群力”等企業能夠獲得新生,靠的是自主創新;“華立”、“八方”等企業能夠做大,靠的是自主創新。自主創新也不是一勞永逸,需要不斷努力。

“行走在消逝中”依靠新政和人才

自主創新,“行走在消逝中”,需要有政策支持,也需要有人去做,而做的人應該聰明能幹,也就是人才。一靠政策,二靠人才,企業自主創新才能順利推進。

去年,餘杭區先後製訂出台《關於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若幹政策意見》、《加快推進區域科技創新體係建設的若幹意見》等一係列扶持、獎勵新政,支持企業進行自主創新。同時,餘杭區構建了浙江大學國家光儀中心餘杭產業化基地、浙江香港科技大學先進製造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學現代數碼紡織技術與創新產業化基地、國家紡織CAD技術餘杭發展中心、上海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餘杭分中心等自主創新平台,這些自主創新的平台,成為餘杭企業實施自主創新的“孵化器”。

餘杭區出台的新政和構建的平台,為企業自主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天奇印染”與浙江理工大學、上海東華大學、蘇州大學合作,成功開發了新功能原料,也改造了傳統印染工藝,在節能節水等方麵都取得成效。“爭光樹脂”擁有一批研發能力較強的科技人員,積累了許多研發經驗,在新政出台後自主創新的積極性更高,現在該公司已成為國際水質協會(WQA)的成員單位,國內離子交換樹脂的重要生產基地。“爭光”牌離子交換樹脂遍銷全國各地,並遠銷美國、歐盟、東南亞及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飛華照明”自主創新的節能燈、LED燈暢銷售世界各國,生產能力快速提升,每月能生產500萬隻,成為中國最大的節能燈、LED燈生產基地之一。“錢江製冷”有一支追求卓越的壓縮機設計工程師和勇於不斷進取的技術隊伍,掌握了高效節能壓縮機的核心技術與關鍵製造工藝,並成功開發無氟壓縮機係列產品,受到市場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