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誰最先把“信”送達“加西亞”(3 / 3)

自主創新離不開品牌建設。餘杭區製定了以品牌經濟戰略工程提升餘杭企業市場競爭力、拓展市場空間的發展思路,出台了相應政策,支持企業品牌建設。至2006年5月,餘杭區有注冊商標3508件,其中馳名商標“華立”1件、浙江著名商標26件、杭州市著名商標36件、餘杭區知名商標68件;餘杭區馳(著、知)名商標品牌經濟總量已突破300億元。此外,“老板”為中國名牌。

還可以舉出許多例子,這些例子說明有了自主創新的政策,有了自主創新的平台,有了人才,企業就能大膽“行走在消逝中”,固本強體,再創輝煌。

[記者思考]自主創新,如同“行走在消逝中”。雖然,許多餘杭工業企業在“行走在消逝中”已經跨出去了,但總體不夠明顯,行業領銜、產業示範作用不強,企業“塊頭”不夠大;而在品牌建設上,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的各1件,與餘杭工業發展要求不適應。尤其在以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方麵不足,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產業優勢缺乏力量。所以,要通過各種手段,推進企業自主創新。自主創新要抓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自主創新,自主是前提,創新是重點,產權是關鍵,創新能力是核心。所以,記者希望企業要有“行走在消逝中”的意識,要練好內功,同時希望各級各部門需要有製度、企業文化等方麵的保障。

“行走在消逝中”需要持續和後勁

“蘭菱彈簧”自主研發的汽車發動機彈簧獲得成功,此外用於其他領域的彈簧也獲得了成功。也許,忙於研發而忘記了“行走在消逝中”需要後勁和持續,也許未曾想到“蚌鷸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有兩隻新產品被別人仿冒了。要派人打假,且不說要費大勁,就是“打”也不一定能真打得掉。人家在暗處,你在明處,打假真難!但是,反思這件事,也要怪自己未申報專利。自主創新是應該保護自己的利益,所以要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獲得品牌。

在自主知識產權建設,品牌建設方麵,餘杭的工業企業做得好的也有不少。“老板集團”積極申報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現在已獲中國名牌的稱號。“老板集團”十分重視研發新產品,一年裏要成功研發各種抽油煙機30多款,今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會上展出抽油煙機新品每台售價2.8萬元。但是,當他們推出新品之前,就申報了國家專利,用自主知識產權保護自己。星橋街道的“泰格電子”是一家專業生產節能燈的企業,他們也深知用自主知識產權保護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泰格電子”已經獲得專利32件,今年上報的省級新產品,也馬上申報專利產品。“行走在消逝中”,關鍵是產權,隻有獲得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夠實現真正的市場競爭力。

自主創新需要後勁,餘杭有許多企業為自主創新注入一定的經費,研發中心,技術中心,聘請大學教授、專家都要有一定的經費,有了經費才能“行走在消逝中”,不斷攀登新高峰。但是,自主創新,還需要政府根據產業特點加以謀劃、部署、布局。比如,餘杭區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方麵已具備了一定基礎、規模和優勢,涉及的產業有生物製藥、電子儀表、光機電一體化、汽車配件、通信器材、建築材料等多個領域。但是,產業分布偏散,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後勁就顯得有些不足。

自主創新要培育後勁,有了後勁總有一天會成氣候,成大氣候。餘杭有1萬多家企業,而規模企業僅占10%左右。麵對大量的未上規模的小企業,要想上規模、上檔次,惟有自主創新,必須通過發展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才能做大做強。雖說,不反對“小狗經濟”,但是“小狗”的質量一定要好,外型要美、體質要強,才能受到寵愛。近年來,“崇鋼集團”在鋼管生產上進行一係列的自主創新,生產的鋼管型號,質量都好於其他鋼管生產企業。所以,“杭鋼集團”多次派人到“崇鋼集團”取經。“大哥哥”向“小弟弟”學習取經,正折射了“小狗”變美、變強而受寵愛的原因。

[記者思考]自主創新如同“行走在消逝中”,這是餘杭工業發展的方向,需要持續下去,需要有強大的後勁。要進一步引導企業向科技型、高新企業方向發展。有關部門及各鎮鄉街道、開發區每年篩選出一批企業進行重點培育的扶持;要鼓勵企業積極與大學、研究所“聯姻”,根據產業特點引進發展高新技術項目,拓展新的發展領域。充分發揮浙江大學國家光儀中心餘杭產業化基地、浙江香港科技大學先進製造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學現代數碼紡織技術與創新產業化基地、國家紡織CAD技術餘杭發展中心、上海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餘杭分中心的作用,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自主創新需要有超前意識,前瞻意識。一家企業,一個鎮鄉,還得因產業製宜,確定自主創新目標。自主創新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功近利,重要的是堅忍不拔,永不止步。隻有勇於“行走在消逝中”,前進在崎嶇小路上,才能登上一個個高峰,鑄就餘杭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輝煌。

攻·略

記者思惟新說

兩篇調查報告,為什麼能引起社會反響?除了寫作手法上與眾不同外,主要成功之處還是思惟。在寫作手法上,第一篇引入了《致加西亞的信》的背景,項目推進重在執行力;第二篇引入了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題《行走在消逝中》,給熱議中的高考作文題以新的注釋,自主創新要敢於“消逝”落後設備、陳舊工藝。但是,在思惟方式上卻運用了“兩點論”。

新聞作品是客觀事物(事件)在記者頭腦裏的反映,需要記者進行認識、判斷、分析、求證、綜合,把素材加以取舍、提煉、深化,等等。從看、聽、想、問、查,到寫成作品,整修過程無不在進行思考。因此,思惟方式是記者的一大基本功。學會“兩點論”的思惟方式,就能客觀判斷事物(事件)、合理取舍,再加上寫作手法的創新,作品才有影響力。一根筷子不能吃飯,兩根筷子才能吃飯;一條腿走不快,兩條腿可以跑步;一隻手的力量不大,兩隻手能移山填海。所以,用“一點論”思惟不夠全麵,用“兩點論”分析才比較完整。作為一個記者,要寫作品就得先分析社會現象,分析就是思惟;用“兩點論”進行思惟,才能看到更多的“焦點、熱點、難點”,才能抓到更多的“活魚”(活的第一手材料)。

有一年,SARS橫行,餘杭區眾誌成城抗擊SARS,這是突發危機時期中的重點。但,抗擊SARS到了後期,人們發現受其影響的不僅僅是人民群眾的生活、健康,還有經濟運行。因此,就寫了《讓餘杭經濟衝出SARS陰影》發於當時的《餘杭日報》,介紹有的企業開始在網絡上談業務、做生意。因為“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經濟發展”是符合黨和國家的意圖和要求,也是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記者在突發危機時期可以運用“兩點論”采寫新聞,看來平時也可以。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記者應具備的工作能力,也隻有這樣,才能源源不斷獲取各種信息,根據新聞價值的取舍標準,進行目的性相對明確的采訪,然後才能形成新聞稿件。但是,在對各種信息的分辨、取舍的過程中,應該用“為什麼”來提醒自己。也就是說,記者要學會“反證法”。

在《幾何學》中,人們常用“反證法”求證命題的正確。所以,“反證法”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解題方法,更是一種科學的思惟方法。比如,地處江南的餘杭有梅雨季節,“入梅”意味著主汛期到了,防汛就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所以,記者需要從各種渠道獲悉信息:降雨量如何?防汛工作如何?等等,應及時告訴讀者。但是,有的年份也有特殊,梅期短而降雨量較常年偏少。在獲取信息後,即可采用“反證法”進行思惟,如果降雨量偏少,那麼抗旱將成為重點了。當然,要去氣象部門、水利部門等單位進行“求證”,否則不能輕易下結論,因為記者不是這方麵的權威。但是,運用“反證法”的思惟,記者心裏有“譜兒”。一出梅,就很快把采訪的觸角伸向供水、供電、冷飲業、商貿業等部門,“挖掘”出更多的新聞來。可以這麼說,采用“反證法”的思惟方法,是記者打開思路,拓展視野的一種好方法。

“反證法”也是確保新聞真實性,減少由於“偏聽偏信”或“一知半解”所造成的失實。如,在采訪餘杭各鎮鄉(街道)工業經濟“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時,一聽介紹,各地都可以寫就一篇稿子。采用“反證法”的思惟方法,對經濟社會現象的認知就能更深、更全麵。因為記者不僅要告訴讀者發生了什麼事情,還應該告訴讀者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讓新聞作品真正發揮“啟示、提示、警示”的作用。

在兩篇調查報告中,就運用了“兩點論”和“反證法”的思惟方法。根據事實,提出觀點,深化主題:工業項目推進的關鍵是執行力的提升;企業自主創新重在行走在消逝之中。有了“兩點論”和“反證法”,素材則可“順藤摸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