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加工技術(1 / 2)

1.蔬菜初加工

新鮮蔬菜是人們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它除含有能促進人體腸胃蠕動、以利排泄的纖維素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新鮮蔬菜是烹製各種菜肴的重要原料,它既可以廣泛用作各種菜肴的配合,也可單獨製作某些菜肴品種,烹調中還可以用蔬菜製作出高檔的菜品。

新鮮蔬菜初加工,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黃葉、老葉必須清除幹淨 蔬菜上的黃葉、老葉、老幫一般不能食用,必須清除幹淨,以確保菜肴質量不受影響。

(2)蟲卵、雜物必須清除幹淨 蔬菜在處理時,除將黃葉、老葉、老幫去掉外,夾雜在蔬菜裏的雜草汙物也要清除幹淨,特別要除盡新鮮蔬菜葉片背部和根部的蟲卵。

(3)要先洗後切 蔬菜的初步加工,不但要洗滌幹淨,而且在程序上最好先洗後切。如果先切後洗,不但在原料改刀的刀口處流失較多的營養成分,而且也增加了細菌的感染麵積,所以在保證菜肴風味特色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先洗後切。

2.水產品初加工

水產品的種類很多,分為鹹水產品和淡水產品兩大類。水產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食物,是一類重要的烹調原料。由於水產品的種類繁多,性質各異,因此,初加工的方法也較為複雜,必須認真細致地加以處理,才能適合於烹調的原料。

水產品初加工的一般原則:

①必須除盡汙穢雜質。

②注意不同品種和不同用途。

③注意合理使用原料,減少浪費。

④根據烹調要求加工。

3.禽產品初加工

用於烹製菜肴的家禽有雞、鴨、鵝、鴿等。其初步加工主要有四個步驟,即宰殺、煺毛、取內髒和洗滌。

在對家禽進行初步加工時,應遵循如下原則:

①宰殺時血管、氣管必須割斷,血要放盡。割斷血管、氣管,目的是將家禽殺死,讓血液流出。如沒將氣管割斷,家禽不能立即死亡;血管沒割斷,血液流不盡,則會使禽肉色澤發紅,影響質量。

②煺毛時要掌握好水的溫度和燙的時間,主要根據家禽的老嫩和季節的變化而靈活掌握。

③必須洗滌幹淨,符合衛生要求,否則會影響菜肴的口味和色澤。

④注意節約,做到物盡其用。家禽的各部分均可利用,不能隨意丟棄,應予合理應用。

4.畜產品初加工

家畜內髒和四肢粘液較多,汙穢較重並帶有油脂和腑髒臭味,故在加工時要特別認真,處理幹淨後方可食用。

內髒和四肢的加工方法有:

①裏外翻洗法。主要用於腸、肚等內髒的洗滌加工,在一麵洗淨後,須將另一麵翻過來再洗。

②鹽醋搓洗法。此法和裏外翻洗法兩者在使用過程中是結合進行的,缺一不可。

③刮剝洗滌法。主要用於去掉原料外皮的汙垢、硬毛和硬殼,如豬爪的加工。

④清水漂洗法。主要用於洗滌家畜的腦、筋、脊髓等。這些原料極嫩,容易破損,應置於清水中輕輕漂洗。

⑤灌水衝洗法。主要用於洗滌豬肺和豬腸等。或用清水反複衝洗幹淨,或套在水龍頭上,灌水衝洗數遍,然後再入開水中汆一下即可。

5.幹貨漲發

烹調使用的原料,不僅有大量的鮮活的動植物性原料,還有相當一部分經脫水幹製的原料。它們與鮮貨原料相比,具有幹、硬、老、韌等特點。由於原料的性質及幹製方法不同,幹硬程度也各不相同。如動物性幹製原料一般比幹製植物性原料更為堅硬。同樣的原料,幹製方法不同其脫水率也不同。

原料之所以要經過脫水幹製,一是為了便於保存,二是方便運輸。此外,有的原料經幹製後還可以增加特色和風味。

幹料漲發,主要有水發、油發、鹽發、堿發和火發等五種,其中以水發和油發最為常用。

水發是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發料方法。正因為如此,所以在習慣上把“發料”統稱為“泡發”。

油發即把幹貨製品原料放在適量的熱油當中,經過加熱使之膨脹。

6.分檔取料

分檔取料就是把已經宰殺的整隻家畜、家禽根據其肌肉、骨骼等組織的不同部位進行分檔,並按照烹製菜肴的要求進行有選擇地取料。分檔取料是切配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它直接影響菜肴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