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溝通篇 營造上下貫通的交流環境(2)(2 / 3)

就這樣,寶潔公司的尿布很快就進入了中國香港和德國市場,上市的時候很多消費者看到是美國進口的暢銷品,而且是寶潔公司生產的,很多母親都很信任它,於是都買了這種嬰兒尿布給自己的寶寶使用。但是,沒過多久市場就沒有活力了,購買寶潔尿布的人越來越少,公司的領導人覺得非常奇怪,於是就仔細的做了一番市場調查。

原來,這次的失誤是由於寶潔公司忽略了不同國家的習慣,即使是在使用嬰兒尿布上,也存在這文化差異。中國香港的銷售點向總公司回報說:“香港的消費者反映,寶潔公司生產的尿布太厚了,完全是在浪費。”而德國的消費者卻向他們反映說:“寶潔公司生產的尿布太薄了,吸水性根本就不好。”這讓寶潔公司很是不解,因為尿布是一樣的,怎麼會讓消費者同時覺得太薄或者是太厚呢?公司的管理者們有些摸不著頭腦,經過再一次調查後才發現,同時反映尿布太薄又太厚的原因是這樣的:中國香港的母親和德國母親使用尿布的習慣不同才導致這一現象的發生,兩國嬰兒每天的平均尿量是大體相同的。在中國,母親們將嬰兒的舒適當作頭等大事,孩子隻要一尿尿她們馬上就會給孩子換上新的尿布,一天不知道要換多少次,所以寶潔公司的尿布感覺上就太厚了;而德國人凡事都製度化,按規矩行事,德國的母親也是比較製度化,早上起床時給孩子換一塊尿布,然後就一整天不再怎麼管這事了,一直到晚上才可能會給孩子再換一次尿布,所以,寶潔公司的尿布在這裏就顯得太薄了。

認識到這個問題以後,寶潔公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立即改正了,將銷往中國香港的尿布和德國的尿布分別按當地的需求進行調整,果然,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銷售量大增,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承認錯誤是一個人最大的力量源泉”是“特裏法則”的精髓,它是經過無數實踐證明的真理。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管理者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敢於承認錯誤

很多管理者顧及“麵子”,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還有的管理者顧及到自己的威信,害怕承認錯誤。其實,管理者們大可不必這麼想。不承認錯誤,反而會讓員工在背後議論,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犯了錯誤,掩飾並不是解決的最好辦法。還有就是,管理者發現自己的錯誤了,就要真心認錯,不要隻是將認錯停留在口頭上,而心中很不服氣,假裝認錯還不如不認錯。所以,管理者害怕認錯不如認錯,敷衍認錯不如真心認錯,隻有這樣,才能獲得員工的認可。

●及時糾正錯誤

承認錯誤隻是認識的開始而已,但是解決錯誤才是結果。犯錯誤在人的人生中在所難免,隻要認錯了,立即改正,大家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怕就怕,很多管理者承認錯誤但是沒有行動,到頭來,耽誤的還是管理者自己。

●吸取教訓,避免再犯

犯了錯誤,就要長記性,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管理者也是人,犯錯誤在所難免,但是每次認識到錯誤糾正了之後,就應該總結經驗教訓,避免再犯。俗話說,人不可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第一次摔倒大家可以原諒,但是第二次還是在這裏摔倒就不會那麼容易得到別人的原諒了。很容易讓員工的心裏產生隔閡,大家會猜測,到底是管理者不長記性,還是明知故犯?

●不要亂擋錯誤

不論是員工還是領導,犯錯誤都是難免的。但是,管理者在處理員工犯錯時,一定要注意分寸,是非分明,不要亂批評人。但是,還有一部分管理者在處理員工錯誤的問題上,有失偏頗。比如說,為了搞好上下級之間的關係,員工犯了錯誤不敢批評,或者是替員工承認錯誤,然後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實際上,這樣做隻會縱容員工的錯誤繼續發展,並不是真正關心愛護員工的表現,管理者在處理這樣的事情時,一定要就事論事,並且要對下屬進行適當的批評,不要隻替人認錯,但是不讓他認識錯誤的所在。就好比一個孩子和同學打架了,都是家長去承認錯誤,但是不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話,下次,孩子還有可能和同學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