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用人篇 引爆團隊的最大潛能(6)(2 / 3)

●克服考核中的“老好人思想”

在中國,很多企業進行基層績效考核時,尤其是采用基於行為打分的方法,老好人思想普遍存在,這樣就不容易找出不稱職的人,但是采用末位淘汰法則的話,就能夠有效地克服老好人的思想。

●增強員工的競爭意識

如果一個企業沒有競爭、沒有激勵的話,就意味著企業缺乏生機、缺乏希望。末位淘汰是一種強勢管理,能夠將強勢的壓力演變成一種無形的推動力,讓員工更加努力的工作,激發員工的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立精英隊伍

目前我國不少企業人浮於事的現象非常嚴重,采用末位淘汰可以淨化和精化員工隊伍,通過此舉,能夠留下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將留下的人才打造成一個精英隊伍。

●減少管理成本

如果企業內部管理不完善、人力資源基礎比較薄弱,那麼實施有效地績效考核,一般情況下,企業采用係統的工作分析以及崗位職責的調查,這樣企業需要花費的成本比較高,考察周期很長。但是如果企業推行末位淘汰的話,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企業管理的成本

因此,“末位淘汰法則”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采用,並且被企業視為有效法寶,這樣將競爭從外部轉向企業內部,使企業組織處於一種被激活的狀態,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更好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GE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曾經說過:“在製造行業,我們盡力體現出自己的差別;但是對每個人來說,差別就是一切。”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深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長和優勢,假如不能夠將這些人區別對待,就容易把優秀的人當作普通員工來對待了,這樣就會打擊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企業也會缺乏努力向上的內部競爭氣氛。多年以來,他都要求每一家GE公司為他們的員工進行分類排序,他的基本構想就是強迫每個分公司的領導對他們的員工進行區分,區分出在組織中,哪些人是屬於最好的20%,哪些人是處於中遊的70%,哪些是最差的10%。比說說,他們主管團隊有20個人的話,那麼就必須知道20%做最好的四個和10%最差的兩個人都是誰,包括他們的姓名、職位和薪金待遇,通常情況下,表現最差的兩個人必須走人,這種評判方式被稱為“活力曲線”。

一般,傑克·韋爾奇會要求經理人員將普通員工按照“活力曲線”的要求分為三類——A類、B類、C類。A類是所有員工中最優秀的,在他們的身上都有著這樣一些特點:滿懷激情、敢於擔當、思想開闊以及富有遠見。他們不僅自己充滿活力,還能帶動自己周圍的人,他們不僅能夠讓生產效率大幅提高,並且使工作更充滿情趣。B類員工是公司的主體,同時也決定著經營的成敗。GE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來提高這部分員工的水平,希望他們每天都能夠思考一下自己為什麼沒有成為A類員工,經理的工作就是將他們帶入A類。C類員工指的是那些不能勝任自己工作的人,他們存在的作用就是打擊別人而不是鼓勵,他們能使目標落空而不是實現,管理者並不會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所以要花一定的資源將他們安置到別的崗位上去。

韋爾奇認為,失去A類員工是公司的一大損失,一定要熱愛他們關心他們,擁有A類員工也是一種管理的業績,並且確認和獎勵中間的70%也不太麻煩,但是,徹底處理10%卻是個難題。也許在前幾年都不是問題,但是隨著最差的員工的離去,很多經理就不願意把其餘的人放到C類,因為他們已經喜歡上了這個團隊的每一個人,於是他們會想出各種方法敷衍上級領導,比如說將已經退休的員工名單放進來之類的。他們認為,把10%去除是件很殘暴、野蠻的事。但韋爾奇並不這麼認為,他認為讓一個員工在一個他不能成長的環境裏生存才是真正的野蠻,先讓一個人等著,什麼也不說,等到最後出了事,再對別人說:“你不行了,你被解雇了。”而這時,這個人已經錯失了很多選擇工作的機會,剛好還要供養上學的孩子,支付大額的住房按揭貸款,這才是真正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