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位麵,有時候汪正國看到網絡上鋪蓋地噴601所時,某人心裏實際也會生出一些感慨,有種莫名之感動。
也就是601所這種堅守,這才最終迎來太行發動機成熟,從這一點來,其實北方所也是有它的閃光點。
“保守”、“落後”是它身上的標簽,但換個法,用“踏實”、“默默無聞”來形容也沒錯。
一個國家,特別是一個大國,需要具備各種不同的優良品質、文化,要是沒有601所堅定地對國發支持,同樣也倒向進口俄發,那結果恐怕......
“屠總,你這邊超七項目雖然前期趕時間,隻能用進口的RB-199發動機,但還是希望後續您能夠盡可能多支持一下國發,別人家孩子雖好,但終究是別人家的,和自家的孩子永遠是比不了。”
汪正國就怕這次又像上位麵那樣,渦噴14發展到最後,殲七係列不要、殲八三也最終下馬,那這渦噴14發動機的結果就......
上位麵的太行發動機在早期,實際也不比渦噴14的故障少到哪裏,但最後就是因為有機型堅持使用,這才發展成熟,所以發動機成熟與否,不僅看設計、生產,還得看實際使用的裝機率。
“我們當然是願意支持國發,國內有自己的發動機,誰會沒事兒跑去用進口,況且這次新中推是軍隊和部裏聯合立項,擺明是要做超七、殲八大改的國產動力係統。”
一款飛機使用什麼發動機,作為項目總師,屠吉達隻有建議權,而非是擁有最終拍板決定權,新中推也好、RB-199也罷,對它而言,其實差別不大。
倒是對這次新中推發動機本身,他還頗有些微詞:“不過我聽606所的新中推還是走了渦噴發動機路線,這一點就有些讓人想不通,現在全世界範圍之內都是渦扇發動機,我們還繼續花大力氣研製一款渦噴,這就顯得有些......”
八十年代上馬新研製一款渦噴發動機,聽起來確實不怎麼樣,這簡直就是反人類、反時代潮流。
上位麵的渦噴14項目之所以被噴的那麼慘,不僅僅是因為發動機本身故障纏身,有關渦噴發動機的身份證,同樣也是“原罪”。
那麼,渦噴真的就那麼不堪?
恐怕這話還有待商榷,在脫離飛機型號本身需求的情況下,孤立的談渦噴還是渦扇好,這本身就是一種流氓行為。
“屠總,關於渦噴還是渦扇的問題,這個我倒是覺得沒必要太糾結,單就根據我們要裝機的超七和殲八改來,這兩款飛機都定位於國土防空型空軍需求,在飛機有截擊要求的情況下,開發渦噴發動機也不是什麼錯誤。”
八九十年代的軍用戰鬥機,確實服役的都是些注重中低空亞音速機動的產品,所以渦扇發動機可以有非常不錯的表現,但翻過000年之後再看,情況又大不一樣。
一代神器F-119就不用,那家夥是渦扇發動機,但就涵道比而言,它的飛行品質又無限趨近於渦噴機,這明在未來的需求中,渦噴發動機還是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