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曹雪芹
2.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枟呂氏春秋·先己枠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孔子
5.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麵對不一定最難過,孤單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
你可能因為某個理由而傷心難過,但你卻能找個理由讓自己快樂。
6.征服世界,並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7.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8.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快樂比名利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9.智商讓人就業,而情商讓人提升。
10.你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製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
名人諺語
(第二節) 時間管理
單元導語
經過一係列的職業生涯規劃,你是否已經足夠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所適合的職業?
是否已經為自己製定了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是否已經摸清自己未來的工作在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中居於什麼位置?也許你已經了解在離開校園之後自己將會麵臨的優勝劣汰,或者已經為提升自身競爭力做好了準備計劃。如果你對以上所說的“musttodo”沒有概念,那麼請直接跳至第一頁進行仔細閱讀;如果你已經對以上大部分的問題sayyes,請找一個安靜、舒適、無人打擾的地方開始認真閱讀以下內容,因為它是你達成夢想,敲擊幸福之門的必經之路!
如果已經有了夢想,設定了目標,並且打算實現它,那麼自己就會去思考如何實現。無論打算從事哪個行業,必須具備的資源有:愛思考的大腦、便捷的網絡、足夠大的人脈網、健康的身體和愉悅的心態。無論是哪一項,都需要花時間去經營和創造。
時間是世界上最充分的資源,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1440分鍾,一周就有10080分鍾,一個月就有43200分鍾,一年就有518400分鍾,四年就有2073600分鍾。雖然每個人都擁有巨大的時間財富,但是大部分人卻沒有發財的感覺。因為在這個時間需求爆炸的時代,人們的時間觀念仍然處於麻木狀態。時間並非物質財富,瞬間流逝而無法覺知,就像朱自清先生的枟匆匆枠裏描述的那樣。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裏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匆匆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麵歎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
這篇文章是中學時代的必背散文,用詞簡練樸實,卻一針見血,可惜如此的惋惜也很難喚醒虛度光陰的人對時間的覺悟。大學生正處於風華正茂的年紀,學習上沒有太大的壓力,也不需為生存而奔波,擁有一生中最寬鬆的時間,本可以韜光養晦、厚積薄發,為能過上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而奮鬥拚搏,但現實卻並非如此,我們來看一看胡適先生在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諸位畢業同學:你們現在要離開母校了,我沒有什麼禮物送給你們,隻好送你們一句話:
珍惜時間,不要拋棄學問。
以前的功課也許有一大部分是為了這張文憑,不得已而做的。從今以後,你們可以以自己的心願去自由研究了。趁現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努力做一種專門學問。少年是一去不複返的,等到精力衰竭的時候,要做學問也來不及了。
有人說:出去做事之後,生活問題急需解決,哪有功夫去讀書?
我認為時間不是問題。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事,每天隻能做一個小時的工作。
你們看他的成績!每天花一個小時看10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3600多頁書;30年讀11萬頁書。
諸位,11萬頁書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學者了。可是每天看3種小報也得費你1個小時的功夫;四圈麻將也得費你1個半小時的光陰。看小報呢?還是打麻將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們自己選擇!”
時間就像空氣,看不見也摸不到,一不留神就從指間流過,但任何的豐功偉績都要用時間去承載。時間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過: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如果時間管理不好,其他事務一定也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