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導語
通過前麵幾章的學習,可能已經對職業生涯規劃有了一定的了解,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技能、性格、價值觀進行了一些探索,也開始關注感興趣的職場世界。
本章開始,進入職業生涯的決策與行動環節。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會麵臨一些決策:衣服到底是上街買還是網上買?這個學期選擇哪些選修課程?這是小的方麵。大的方麵,如選擇高考誌願、選擇職業,這些情況下可能親人都會參與進來,成為影響自己決策的因素。而這些決策無論大小,可能都或多或少帶來一些困惑,甚至有時候左右為難。
老子雲:“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方向,並在此基礎上製訂出目標計劃,然後一步一個腳印地邁向自己的理想,一定是每位同學在進入大學之初就有的渴望。
下麵介紹幾種決策模型,教你如何在綜合各種信息基礎上進行科學有效的決策,學習突破各種職業決策阻礙和轉化非理性職業信念的技巧,製定自己的大學發展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並落實在明確具體的目標上,貫徹到當前的實際行動上。
生活角
案例1 小魚的日誌
有時候我特別討厭自己,無論做什麼選擇都會猶豫不決,哪怕是芝麻綠豆大點的事也會掂量來掂量去、患得患失,總擔心如果選擇了這個溜掉了那個,特別怕自己會後悔,往往是在最後一秒隨便抓一個答案,結果常常是更後悔。一些小事我都拿不定主意,何況是關乎未來的事呢。上大學讀金融就是父母給選定的誌願——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現在已經大三了,有時候同學一起聊天,到底是考研還是找工作,找什麼樣的工作,去外地還是回家鄉??我是一點頭緒也沒有。唉,鬱悶,迷茫??
案例2 啟軒的傾訴
新學期伊始,啟軒就走進了谘詢室。高大帥氣的男孩,此刻卻似乎沒什麼神采。他說:
“唉,我覺得我快沒救了,幫幫我吧,昨晚難過得失眠了??”
原來,啟軒上個學期的期末考試又掛了一門。
“每個學期開始,我都想,這個學期一定要好好學習。寫決心書、訂計劃表,可總堅持不了幾天。老師說我腦子還算聰明,就是沒有執行力。就拿期末考試複習來說吧,我心裏也明白個輕重緩急,可是一在書桌前坐下來,想起校內網上的狗狗還沒喂呢,先打開電腦上個網吧;上了網就看個新聞吧,順便再和哥們聊上幾句吧??書沒翻幾頁,一天就這麼過去了。晚上躺下來就想明天真的要好好複習了??長此以往,周而複始。這不,又掛科了??其實掛科我也不難過,補考就是了。對自己生氣的是,怎麼老重複同一個低級錯誤呢?怎麼老是在一個地方摔倒呢?真怕自己將來有一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案例3 小佳的理想
小佳是我的小學同學,每次回家我都會找她聚聚聊聊天,常常一起.想未來。高中畢業小佳讀了一所普通專科,那時候她的理想是出人頭地,怎麼算是“出人頭地”,她也說不清楚;等畢業體會了找工作的艱辛,她降低了自己的目標,“出名不用了而有錢就行,在不久的將來要變成一個小富婆”,怎樣才能變成“小富婆”她也不知道;工作了兩年,小佳中間也曾想自己出去創業,有過很多想法但從沒付諸實行過;最近見到她,說月薪3000就滿足了??小佳目前為止的人生就這樣,一直在設置一些模糊的目標,然後再否定它。
案例4 林小溪的日誌
我覺得我比任何一個人都了解自己,但又覺得了解得不夠,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深入探索自己的途徑——做各種各樣的測評、做沙盤體驗、到學校谘詢室做輔導??得到了關於自己的各種“信息”,可即使這樣,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可以做點什麼。有時候對自己說,不小了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然後下一個關於“我一定要做什麼”的決心,但下一秒馬上又會反問自己:我真的決定了嗎?一輩子???我就這樣一直活在尋找自己、卻無法擔負起自己的迷茫之中。
活動園
活動1 回憶人生最重要的三個決策
活動地點:室內。
人員要求:不限。
材料準備:紙、筆。
活動目的:初步了解決策風格。
活動流程:請回想迄今為止人生中所做的三個重大決定,按以下幾部分予以描述並在紙上記錄。
目標或當時的情境;所有的選擇;做出的選擇;決策方式;對結果的評估。
我的三個重大決定:
通過以上三件事總結描述自己的決策風格:
引導討論:
如何描述自己在上述三個事件中的決策風格?它們有共同之處嗎?
以前曾意識到過自己的決策風格是呈現一貫性的嗎?
活動2 完美生活活動地點:室內。
人員要求:不限。
材料準備:紙、筆。
活動目的:探索向往的生活。
活動流程:大家一定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向往,下麵用一頁紙寫下你所希望的未來最完美的兩天。一天與工作有關,一天與業餘休閑有關。
具體描述:思考一下希望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和什麼人在一起??盡可能具體地描述所想象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