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價值觀探索活動中,可能有人會發現對價值的取舍和排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甚至做完了這個活動,仍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這樣的情況也是正常的,因為大學生還處在建立和形成個人價值觀的生涯探索期,有一些混亂是必然的。重要的是對自己的職業和生活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探索。價值觀的澄清本身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過程。因此,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索,並在今後的生活中不斷反思。
1)價值觀剖析
先來剖析價值觀與理想、欲望及偏好的區別,避免混淆。
理想:它是一種僅存於概念中的完美典範,而不存在於現實環境中。理想主義者總是努力地追求個人的理想。不平凡的人多屬於此類。理想讓我們憧憬未來,使我們願意奮力追求。應善用個人的理想,朝完美的人生邁進。
然而,無時無刻均在追求理想的人生,並非喜事,因為人是絕對無法靠理想度日的,這就是為什麼它們會被稱為理想而非現實的原因。若一味地漠視現實,凡事均與理想做比較,那麼理想將成為阻力,而非助力。
欲望及偏好:某些價值觀也許僅是個人的欲望及偏好罷了,舉例而言,將冒險視為個人的價值觀之一。冒險應稱不上是理想,而僅是想要做的事,或希望它成為職業生涯的一部分。那麼,欲望與偏好之間有何差別呢?欲望的背後應比偏好儲藏了更多的動能。
換言之,前者比後者更緊急、更迫切。
真正的價值觀:所謂真正的價值觀是指人們奉為圭臬、願意矢誌信守的價值觀,它們往往適用於生活的所有層麵。舉例而言,誠信不僅是工作中重要的價值觀,對於人生的其他方麵也不可缺少,然而,某些人生中極為重要的價值觀,卻不見得適用於職場。因此,有必要將價值觀分為與工作有關或無關的兩大部分。
職業價值觀:與職業密切相關的價值觀,其中部分可能是生活的價值觀,而有一些則僅適用於工作。職業價值觀有時候會與生活價值觀完全背道而馳,舉例而言,某人在職場中也許保持高度的競爭,總是想要勝出、拔得頭籌;然而,回到家中卻十分溫柔、與家人融洽相處。
2)如何走出職業價值觀的困惑
職業價值觀困惑,也是職業成功與否的迷思。它會影響職業生涯發展和生涯滿意度,應當在規劃生涯時做好準備。
有時在職業選擇上遇到價值困惑,一方麵,重視所選職業與所學專業或經驗是否對口,希望個人的興趣愛好得到滿足,實現個人的價值;另一方麵,擇業方向高度集中,絕大部分求職者希望到外資企業、政府機關和國有大企業事業單位。
職業價值觀的困惑,更突出地反映在職業道德的衝突上,一方麵,自己有著強烈的集體主義意識,並崇尚自強進取、勤奮敬業、質樸儉約、誠信交往的道德價值觀;另一方麵,又有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傾向。甚至表現出對物質、功利、享樂的崇拜,對精神世界、意義世界的漠視。這時,需要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觀進行審視與調整。
首先,分清職業中的終極型價值觀和工具型價值觀。
工具型價值觀和終極型價值觀是有巨大區別的,金錢、工具、汽車、房子、工作??都屬於工具型價值觀;而快樂、幸福、成就感、尊重、被信任??都屬於終極型價值觀。比如,開“奔馳”,住別墅,吃山珍海味,穿世界頂級名牌的衣服,其實仔細想想,真正想要的並非是所說的奔馳、別墅,真正要的是開“奔馳”、住別墅的那種自豪美好的感覺,這種感覺才是最終想要的,而奔馳、別墅、山珍海味和衣服隻不過是幫助達到自豪美好感覺的工具而已。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忙於追求工具價值,而漸漸忘記了當初真正想要的價值,而最終成為工具價值的犧牲品。
許多人之所以在職業上走偏了路,是因為沒有弄清楚“終極價值”和“工具價值”這兩者間的差異,常常費心於那些並非真正想要的工具價值上,因此才會遭受那麼多的痛苦。
任何人職業中所追求或逃避的都隻是一種感覺,真正所要的並不是諸如上大學、工作、娶媳婦、生孩子等這些外在的表象事物,而是這些事物給我們帶來的感覺。我們要的可能是考上大學帶來的自信、快樂,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婚姻家庭帶來的幸福、安全和溫馨??唯有終極型價值觀才能使人的心靈得到滿足,讓人生更豐盛、收獲更多。
人生最重要的價值是心靈的幸福與快樂,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需要這樣高度的認識。
其次,改變價值規則。
價值規則是人們對所持價值觀的定義。例如一個人追求的職業價值觀是“成功”,那麼對於成功的定義是什麼,也就是他認為什麼樣的事情發生時才覺得成功。這就是“成功”這一價值觀的規則。兩個人擁有一樣的價值觀,但是對這一價值觀的定義及價值規則未必一致。比如對於“成功”,有的人的規則是要掙到1000萬元才等於職業成功,而有的人卻認為每天都活得健康、工作得快樂就等於職業成功。這是對同一價值觀的兩種不同的定義,也可以說是不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