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本身並沒有多少意義,意義是怎樣定義它。我們不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麵目來看待它,而是按照自己的觀點來看待它。也就是說,無論價值規則是否真正反映現實,是否真正恰當,但在心中認為它已經是絕對正確的,所以問題就出現了,當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時,你發現結果卻沒有如願,仍然陷在痛苦裏,得不到快樂。原因是你製定的價值規則出現了問題。
價值規則調整就是糾正對價值觀不合理的定義。合理定義的重要原則就是:所製定的規則要能夠提供幫助你,而不是阻礙達到目標:它必須是所能掌握的,這樣外界就無法控製自己的感受;它要讓自己能很容易地感到快樂,而很難感到痛苦。理順職業價值觀,規劃的生涯將更順。
3)職業價值觀澄清的步驟
要了解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就需要在做出職業選擇的過程中,仔細覺察自己選擇時所依據的內心價值觀。根據LouisRaths的理論將價值觀的澄清分為三個階段,七個步驟,他指出一個“價值”需要具備以下基本要素。
①珍視
你對一個職業有強烈的感覺並珍惜它嗎?
你會在公共場合提到這個珍視的價值觀,必要的時候會很確定地肯定它嗎?
②選擇
在選擇一個職位之前你是否會考慮其他可能的選擇?
在選擇一個職位之前你是否會考察一個職位帶來的結果?
你是否會獨立於外界的壓力而選擇一個職位,保持感受、思考和行動的一致?
③行動
你會用行動來支持你的感受和信念嗎?
你是否始終如一地根據你的感受和信念來行動?
4)職業錨
職業興趣決定了最喜歡做的職業,而價值觀則決定了重視什麼。在職業價值觀上,美國E.H.施恩教授提出的概念“職業錨”是目前最有效的工具。這一概念最初產生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研究院的專門小組,是從斯隆研究院畢業生的縱向研究中演繹成的。職業錨,是自我意向的一個部分。這個部分在進入早期工作情境後,由習得的實際工作經驗所決定,與在經驗中自省的動機、需要、價值觀、才幹相符合,達到自我滿足和補償的一種穩定的職業定位。
施恩認為,職業設計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隨著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了解,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占主要地位的“職業錨”。這個所謂的“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即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經過近30年的發展,職業錨(職業定位)已經成為職業發展、職業設計的必選工具。
國外許多大公司均將職業錨作為員工職業發展、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參考點。自1992年以後,麻省理工管理學院將職業錨拓展為8種錨位。
技術/職能型:技術/職能型的人追求在技術/職能領域的成長和技能的不斷提高,以及應用這種技術/職能的機會。他們對自己的認可來自專業水平,喜歡麵對來自專業領域的挑戰。他們一般不喜歡從事一般的管理工作,因為這將意味著他們放棄在技術/職能領域的成就。
管理型:管理型的人追求並致力於工作晉升,傾心於全麵管理,獨自負責一個部分,可以跨部門整合其他人的努力成果,他們想去承擔整體的責任,並將公司的成功與否看成自己的工作。具體的技術/功能工作僅僅被看做是通向更高、更全麵管理層的必經之路。
獨立/自主型:自主/獨立型的人希望隨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習慣和生活方式。追求能施展個人能力的工作環境,最大限度地擺脫組織的限製和製約。他們寧願放棄提升或工作發展機會,也不願意放棄自由與獨立。
安全/穩定型:安全/穩定型的人追求工作中的安全與穩定感。他們可以預測將來的成功而感到放鬆。他們關心財務安全,如退休金和退休計劃。穩定感包括誠實、忠誠及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盡管有時可以達到一個高的職位,但並不關心具體的職位和具體的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