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傾向都是從大的類別描述的,從這個表格去了解自己的職業傾向,不要陷入類別名稱的描述,更重要的是應該看到這一類別工作的特點。
這個ENFP類型的同學,他的性格類型是外傾、直覺、思考、知覺。他適合的工作,就是能第三章 了解自己 職業心理探索93夠讓其利用創造性的發揮和無障礙的交流去幫助促進他人成長的工作。企業工作需不需要這樣的特質?這樣的特質在工作中是不是重要?回答是肯定的。其次,每個人將來或者現在從事的職業也不是都會完全符合自己的性格特點,可能會受到現實因素的製約。是不是從事與自己的職業性格傾向不相符的工作就不能獲得成功呢?其中除去個人職業價值觀、職業技能、職業興趣的影響之外,個人後天的主觀努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就像經常會舉的例子一樣,習慣用右手的人,用左手一樣可以寫下自己的名字,隻是可能會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
另外,還有的同學會覺得自己的性格類型適合的職業傾向怎麼不如別人的好啊?其實職業類型隻有不同,沒有好壞,更沒有對錯。每種類型都是獨特的,都有適合自己發揮的環境。
認識自己的性格類型,是讓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為特點,根據自己的特點學習、解決問題;同時理解自己和周圍同學、朋友的區別,接受這種不同。世界上沒有人的性格百分之百地適合某種職業的需求,也沒有百分之百不適合某種職業的性格,懂得利用自己性格的長處,整合周圍的資源,才是學習職業性格的目的。
認識到性格的差異性,了解自己和周圍其他人的區別,對於以後走入職場、進入工作世界的幫助是毋庸置疑的。認識性格的差異性,對於工作情境下的團隊建設、解決矛盾衝突、問題的解決、時間管理、壓力緩解等也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對於一個外傾人,在實際的工作中,遇到問題的時候需要三思而後行,而不是急於得出結論,與內傾的同事相處,需要給他時間去消化和思考。
一個感覺型的人對於一個直覺型的工作夥伴,需要盡可能地清晰、簡練地去表達觀點;而直覺型的人需要把握必要的細節。
一個思考型的人要注意,對待自己的工作夥伴過多的理性的批評可能會起到破壞性的作用;一個情感型的人,要想到有時候為了團體,可能要勇敢地麵對衝突,當團隊不可避免地出現異議時,不要把它當做是對自己的人身攻擊。
一個判斷型的人,要給自己留出適當的自由時間去應對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突發情況,留出時間進行“頭腦風暴”,不要認為自己必須做出決定或者是對結果進行判斷;一個知覺型的人,要盡量讓工作夥伴知道你對靈活性和多項方案選擇的需要,也要意識到有時候結構和程序也是必要的。
行動建議
1 交流、思考與調查
完成careersky北森職業測評的性格測試部分。與同學交流,對職業性格測評的結果的看法,有沒有什麼困惑?對這些問題,你是如何解決的?其他同學是如何處理這些可能存在的問題?
2 閱讀、思考與選擇
1)我的困惑
職業測評做完以後,困惑好大啊!我發現MBTI描述的性格特點根本就不適合我的專業!是不是根本就成功不了啊?我的性格類型是INTP,適合的職業是“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和知識獨立、客觀分析問題的職業,科學或技術領域”,但是現在學的專業是管理啊,以後也願意從事企業管理方麵的工作,但是這樣的性格特點是不是根本就不能成功呢?
就像前麵所提到的,MBTI的使命不是告訴你你最適合哪個工作,而是告訴你哪種工作特性適合你的職業性格,通常是提供工作組群,幫助你挖掘出個性全麵因素,指導你將這些因素運用到新的工作和新的環境中,這樣你的職業適應性就增強了。
我們了解職業性格的目的是看到自己的行為、做事的特點。職業性格的類型是否可以決定成功?職業價值觀、職業技能、職業興趣是否也在考慮之列?是否有一種職業是對性格有絕對的要求?同學們可以思考這些問題。
2)流水的老總,鐵打的兵
幾年前,我所在的公司被另一家公司兼並,新老總找我們談話。我想,反正命運攥在人家手裏,愛咋地咋地吧。於是放開心懷,想到哪說到哪。想不到一星期後,人事部門下調令,讓我做辦公室副主任,負責行政內務。我當時傻了,辦公室主任需要八麵玲瓏,性格外向。可我是個內向的人,平時並不愛言語;辦公室主任需要耐心細致,可我是個有名的馬大哈。此時真是進退兩難,既不能一口應承,也不能說“我不行,您換人吧”——因為一個“不”字,我就下崗了。
想了一天,我想通了,辦公室主任也沒有固定的模式,我不會八麵玲瓏,但咱責任心強那也是大家都公認的。
被“趕著鴨子上架”之後,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時上班,把每一件需要辦的事都寫在台曆上,分輕重緩急處理。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想一想明天需要安排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