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的時候願意參加討論,遇到難題的時候,也喜歡大家在一起討論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如果大家都自己冥思苦想的,我很快就筋疲力盡了”
“在家的時候媽媽經常說我找東西是用嘴在找,而不是用眼睛。我常常會問:‘我的眼鏡哪裏去了?剛才還在這裏啊?怎麼不見了?’哈哈,實際上,眼鏡就在書桌上。”
②內傾型
“我喜歡獨處給我帶來的感覺:平和、安靜。可以閱讀,可以思考,那種感覺真的不錯。當然我也有朋友在一起分享有意義的時光,感覺很不錯。”
“上課的時候,我願意傾聽同學們在課堂上高談闊論,但是不願意站起來發表自己的意見,雖然有時候,覺得自己的想法比他們的新奇有趣。當然,我發言的時候也不喜歡被別人打斷。”
“我父母總是對我說:‘你怎麼不出去找朋友玩啊’,他們可能擔心我沒有朋友,我雖然有點靦腆,但是有好幾個可以交心的好朋友,可不是一般的泛泛之交哦。”
看看這兩位同學的自述,會體會到他們獲得能量的方式是如此的不同,現在對外傾和內傾應該有了更詳細的了解。
的確,外傾型的人有時候會責備自己說得太多,但是往往是在說的過程中整理自己的思維,當越來越多人參與自己的生活工作時就越有活力,做事情的時候也喜歡很多事情一起去處理,對自己往往會持懷疑態度,自己的很多方麵需要別人的認可。內傾型的人說話之前會考慮第三章 了解自己 職業心理探索87再三,善於傾聽別人的觀點和看法,在和很多人交往以後,如參加完一個大型會議以後可能需要獨處去恢複精力。
那是不是在MBTI類型中顯示為內傾型的人,就意味著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內傾的人呢?其實不然。MBTI的每個維度隻是偏好,隻是程度的不同。可能某位同學是內傾型的人,但是在有些時候表現出的是外傾型的特點,這也不難理解,就好像大部分人習慣用右手,但是左手也是很有用處的,很多時候,做事情的時候是左右手配合工作。這樣的道理同樣適用於我們對感覺和直覺、思考和情感、判斷和知覺的理解。MBTI四個維度的兩極基本上是程度上的差異,而不是有和無的關係。可能在有些維度上差異的程度較大,但是更多的時候,外傾型的特點和內傾型的特點同時存在,隻是更傾向於某一種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MBTI所講的“外傾和內傾”這兩個維度和平時理解的“外向和內向”是有區別的。在習慣中,我們會覺得一個同學如果善於和別人打交道,能言善辯就是外傾的人,其實不然。內傾和外傾這個維度說的是能量的朝向。內傾者並非不善於表達,隻是談話內容多是朝向內而已,內傾者不願意與人過多地打交道,但不是說這樣的人的人際交往能力就差。所以,不管是對內傾外傾這個維度進行探索的時候,還是把對這個維度的理解運用到現實的學習和生活的時候,都要注意這個問題。
(2)接受信息
有一個笑話說的是感覺型的人和直覺型的人的衝突。
阿甘:什麼時間了?
阿誌:很晚了。
阿甘(頗有些吃驚):我問的是“時間”!
阿誌(堅持):快到該下班的時間了?
阿甘(變得不耐煩了):喂!你看看我的嘴!請告訴我現在的“時間”?
阿誌(同樣不耐煩的):五點剛過?
阿甘(氣急敗壞):我問的是具體時間,幾分幾秒?明確的答案!
阿誌:你怎麼這麼挑剔啊!
阿甘決定自己去辦公室看時間!
顯然,阿甘是感覺型的人,而阿誌是直覺型的人。大家看了這個笑話可能覺得有點誇張,但是這確實是感覺型和直覺型的人衝突的一個小縮影。感覺型的人忠於事實,他們需要具體、明確的信息,而不是模糊不定的答案,但是直覺型的人往往給出的是無數個花樣百出的答案,而沒有一個是夠“明確具體的”。所以如果問路的時候,恰巧遇到的是一個感覺型的人,他會告訴你在第三個路口往左拐,再往前走十步,你的右手側就是你要找的文具店。但是如果遇到的是直覺型的人,他可能就會告訴你:往前,再往左。這就是區別。
感覺型的人在觀察世界,收集信息的時候,忠實於原貌,更加重視信息的真實性和實用性,喜歡生活中可以觸摸的、質感的一麵,對環境中看得見、摸得著的、此時此刻的部分更感興趣,所以感覺型的人如果是處理應用性的工作,可能會得心應手;而直覺型的人富於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特點可能會在理論性的工作或者是研發工作中如魚得水。
(3)處理信息情感F(Feeling)喜歡考慮對自己和別人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會在頭腦中將自己放在情景中所涉及的所有人的位置上並試圖理解別人的感受,然後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做出決定,從對他人表達讚賞和支持中獲得活力。目標是創造和諧的氛圍,把每一個人都當作一個獨特的個體來對待。
善於體貼他人、感同身受
受個人價值觀的引導
衡量決定對他人產生的後果和影響
尋求和諧的氣氛和積極的人際交往
富有同情心
可能會顯得心腸太軟
公平意味著每個人都被作為獨立的個體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