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聘過程中,專業知識技能絕對不是用人機構所唯一重視的。當前的狀況是知識技能的重要性被誇大,這樣的後果是導致許多的大學生投身於各種各樣的考證隊伍中,以獲得一大堆的證書來“充實”自己的簡曆。他們往往忽視了自我管理技能和可遷移技能的培養。在2005年發布的一份名為枟應對中國隱現的人才短缺枠的報告中,麥肯錫谘詢公司指出:“中國今年將有310萬名大學畢業生,是美國的兩倍多,但在龐大的畢業生群體中,極少有人具備從事服務業的必備技能??中國工程類職位的求職者存在的主要缺點是教育體係偏重理論??缺乏參與項目或團隊協作的實際經驗。實踐經驗和英語口語水平的欠缺,使求職者中不到10%能夠滿足跨國公司的要求。”從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反饋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們通常不乏知識技能,但常常缺少敬業精神、溝通能力等自我管理技能和可遷移技能。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一定要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自我管理技能和可遷移技能的培養。
練習1:你具備哪些知識技能?
請同學們對下麵列舉的經曆進行分析,盡可能全麵地列出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再從中分別挑出自己感覺比較精通的和在工作中使用或希望使用的知識技能。
在學校期間學習到的書本知識:語文、化學、物理等。
在兼職或暑假工作中學到的:如文字編輯等。
從興趣、愛好中學到的:如繪畫、集郵等。
通過看電視、聽廣播、上網閱讀等方式學到的:如圖片處理等。
(2)自我管理技能
自我管理技能涉及個體在不同的環境下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是勇於開拓創新還是循規蹈矩,是認真還是敷衍了事,能否在壓力下保持鎮定,是否對工作有熱情,是否有自信等。它常常被看做是個性品質而非技能。自我管理技能被用來描述或說明人具有的某些特征。自我管理技能一般以形容詞和副詞的形式出現,自我管理技能也被稱為“適應性技能”,因為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能夠幫助個體更好地適應周圍的環境、應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工作的態度甚至比工作的技能更重要。自我管理技能是成功所需要的品質、是個人最有價值的資產。對於大學生來說,在校期間培養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大學生從小受到父母、老師的嗬護,在處理工作問題和人際關係上往往顯得不成熟、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很好得適應用人單位的工作要求。自我管理技能無論是一個人先天具有的還是後天習得的,都需要練習。它們可以從非工作(生活)領域遷移轉換到工作領域。也就是說這些技能並不是通過專門的課程學習到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培養的。
練習2:他人眼中的我
了解自己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通過他人對自己的反饋。可以向身邊的親朋好友詢問一下,如果讓他們用幾個詞來形容你一下,他們會說什麼?
他們所說的符合你對自己的評價嗎?有沒有以前沒有想到過的呢?哪些是你的優勢?哪些是你的劣勢呢?
(3)可遷移技能
可遷移技能就是可遷移的通用技能。可遷移技能指的是在某一種環境中獲得的,並可以有效地移用到其他不同的環境中去的技能,是個人能夠持續運用和最能夠依靠的技能。如某人從事保險推銷員工作時練就的善於同人們溝通交往的技巧,在擔任公司的銷售經理時,也極有可能用這些技巧去同客戶打交道,建立良好的關係。可遷移技能主要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獲得並不斷得到提升,且在許多領域裏都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增強。所有的學生都可以通過正式教學活動或其他活動來發展這些技能。
總體上看,可遷移技能具有可遷移性、普遍性和實用性。
交流表達能力:通過口頭或書麵形式,以及其他適當形式,準確清晰地表達主體意圖,與他人進行雙向(或者多項)信息傳遞,以達到相互了解、溝通和影響的能力。
數學運算能力:運用數字工具、獲取、采集、理解和運算數字符號信息,以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的能力。
創新能力:在前人發現或者發明的基礎上,通過自身努力,創造性地提出新的發現、發明或者改進革新方案的能力。
自我提高能力:在學習和工作中自我歸納、總結,找出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揚長避短,不斷加以自我調整改進的能力。
與人合作能力:與他人相互協調配合、互相幫助的能力。包括正確認識自我,尊重與關心別人,能對他人的意見、觀點、做法采取正確的態度。
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工作中把理想、方案、認識轉化為操作或工作過程和行為,並最終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工作目標的能力。
組織策劃能力:計劃、決策、指揮、協調、交往的能力。
信息處理能力:運用計算機處理各種形式的信息資源的能力。
外語應用能力:在工作和交往活動中實際運用外語的能力。
學習能力:善於發現並記錄,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繼續學習的能力。
管理能力:包括管理自己、信息、他人和任務的能力。
這些是對大學生就業和獲得自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校大學生應努力培養良好的可遷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