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董卓謀黃巾(1 / 2)

“張角利用他在民眾中的威望,將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的信眾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為大規模的起義做好了準備……”

董卓岷縣大本營中,李儒詳細地將張角起義的情況彙報給董卓。

其中包括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在作為起義中心的冀州的軍力分布,以及由張曼成領導盤踞在南陽宛城的南方黃巾軍主力,還有波才,彭脫在穎川,汝南,陳國一線的黃巾軍,最後是卜已率領東郡的黃巾軍。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漢帝見太平道如此厲害,慌忙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穀關、大穀、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皇甫嵩上諫要求解除黨禁,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提升士氣,而呂彊又對靈帝上言:“黨錮久積,若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漢帝接納提案,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眾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麵試。

而另一方麵又發精兵鎮壓各地亂事:盧植領副將宗員率北軍五校士負責北方戰線,與張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儁各領一軍,控製五校、三河騎士及剛募來的精兵勇士共四萬多人,討伐潁川一帶的黃巾軍,朱儁又上表招募下邳的孫堅為佐軍司馬,帶同鄉裏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發與朱儁軍連軍,戰事一觸即發!”

李儒的描述語氣輕微平淡,好似對黃巾起義這般大事毫不在意。

這也可以理解,如果張角盧植等人能夠見到董卓率領十萬大軍激戰羌軍時候的情景,那就是可以明白李儒此時的心緒了。

那簡直就不在一個檔次上,不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士卒的精銳程度,董卓軍士卒都遠遠超過這些剛丟下農具的農民,也就是黃巾軍。也遠遠超過剛拿上武器的青壯,或者是久久未上戰場的北軍五校。

在李儒的眼中,主公不僅僅操縱了黃巾起義的爆發,加上自己的遠見卓識,還擁有著舉國最強軍,所以對黃巾軍以及官軍不屑一顧。

見到李儒的這番語氣,董卓自然猜想到了李儒的一些想法,眉頭不自然地皺了皺。

自從自己率軍與外族作戰連連得勝之後,軍中慢慢滋生驕縱之氣,不僅是軍中士卒將領,連機敏狡詐的李儒都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響,隻有一直低調冷靜的賈詡還沒有絲毫變化,謹慎小心。

也許曆史上的董卓如此囂張跋扈,也是如李儒等人一般,因為手中有著西涼精兵鐵騎,視天下英雄於無物吧。

但是他不同,他可不是那個身為數十萬大軍的掌控者,卻因為王允的美人計,就被呂布斬殺的董胖子。

“文優,獅子搏兔尚需全力,更何況是如同虎狼一般的黃巾。張角能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蠱惑人心,致使遍地黃巾,不下百萬,其能力不言而喻。縱使不知其排軍布陣,指揮戰鬥之能,也知其不是好相予的。再言盧植皇甫嵩等大漢將領,無不深諳兵法,乃軍中宿將,為大漢之肱骨,漢帝之根基。別說吾有十萬大軍,哪怕是二十萬,三十萬也難以取勝於其中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