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除了最後一句話為了警示李儒,有些誇張之外,其餘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要是官軍與黃巾如此羸弱,那他董卓早就從涼州出兵,一統天下了,哪裏還會被困在涼州,用黃巾來吸引劉宏的注意力呢?
十萬大軍說起來多,這也是劉宏還沒有頒布建立州牧製的命令,要是劉宏為了讓黃巾軍這樣的事件不在發生,令各地自行募兵,恐怕擁有十萬大軍算得上是一方諸侯,但是絕不是最強的諸侯,至少袁紹,曹操這些猛人就不會有絲毫遜色。
兵力和實力絕不能混為一談,要不然為什麼袁紹在遠勝於曹操的時候卻被曹操給翻盤了呢?
須知曆史絕非偶然,曹操的勝出那是各種隱形實力而成,兵力絕不能代表一切。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發展,董卓清晰地知道,劉宏被黃巾拖住,自己的軍權暫時保住了,劉宏決計不會在鎮壓叛軍的時候還來動一員邊疆的領軍大將,抓緊時間發展實力才是正理。
並且盧植率北軍五校與張角周旋是絕對剿滅不了張角的,曆史上也是如此,將張角戰得節節敗退的盧植就是被董卓換下的,原因就是沒有賄賂劉宏派去的太監左豐。
國之將亡,必出妖孽,此言不虛啊!董卓心中不由得感歎一聲。
隻需同曆史上一般,等待時機接下盧植的位置,剿滅張角,立下大功,想必自己這未來涼州牧便是板上釘釘,沒跑了。
到時候憑借自己的威望,天下謀士能臣若是能看透這亂世之勢,那麼必定會對自己的橄欖枝動心。
現在自己手中固然是猛將如雲,但是謀士卻寥寥無幾,根本無法支撐起大軍所用。
董卓的打算就是仿照上一世,設立參謀這一職位,以能力來確定參謀的地位。
若是二三流謀士,可為一校參謀,一流謀士可為一軍參謀,頂級謀士,那就是董卓的幕僚,專門替董卓製定戰略規劃的。
如今董卓手中也就李儒賈詡是頂尖謀士,其餘謀士不過小貓兩三隻。想來也是,涼州地處邊界,習武之風盛行,多是不識大字的武將,文臣幾乎少得可憐。
董卓也在自己一戰成名後招攬過一些謀士,像穎川,荊州自己就派來不少了人前去備下厚禮相請,但來的人寥寥無幾,隻是尋來了一些因生活所困的寒門學子。
根本無法解決董卓軍的問題,像與韓遂邊章這般在西涼直接數萬大軍決戰還好,畢竟金城就這麼大塊地,戰略空間狹小,還不足西涼六分之一大小。所以韓遂邊章也就沒有將兵力分散在個城池之中而守,而是全部囤積到了最前線。
要是在中原作戰,若是敵軍層層布防,堅壁清野,等你一個一個城池打過去,手中的兵力早晚地打幹淨,並且對方本土作戰,還能夠號召百姓上城樓,戰鬥力還翻倍。
這就是董卓不斷想方設法招攬謀士人才的根本原因,有力量還不夠,還得需要頭腦,光憑賈詡李儒幾人可不行,董卓打算組建一個龐大的謀士團隊,才能減少被陰的可能性。
這次黃巾之亂就是極大的刷聲望的機會,董卓隻需靜待劉宏的旨意,聖旨到來之時即是封賞,也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