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無所不能的語言技巧(3)(2 / 3)

為省錢,許多人去抽一塊錢的煙,買過季的菜,挖鼻屎當鹽吃,養得老婆風車似的,孩子竹馬樣子,雖對親人“秋風掃落葉般冷酷無情”了些,但這種崇錢拜金敬業的精神真值得開經驗交流會。

鑽石圈套

在商場中,詐的手法多種多樣,有人以哄騙,有人以巧取,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通過詐來獲得錢財。有一種人喜歡假借身份蒙騙他人,或大吹大擂,或裝腔作勢,騙取信任,以此來詐取錢物。

哈默先生來到以刁鑽圓滑而負有盛名的“三得”珠寶古玩店。

“我想買一顆鑽石”,他說,“就是在您的那個鎦金盒裏,那顆粉紅色的,請報價。”

好眼力,一進門就識出那是個鎦金品,來者不善,隻好認真做這筆生意,店主心裏想,忙招呼著:“說實在話,這顆鑽石非常美麗。是送情人,還是送夫人?”

“送情人,明天急用。”

“好!有錢可賺了。”店主邊在心裏想著,高興地說:“好吧,鄙人成人之美。能買這顆鑽石的肯定是大富翁。我願交個朋友,拉個老主顧。原本12000美元,我讓2000美元,先生您付10000美元算了。”

“那太感謝了。”哈默先生付了錢,心滿意足地走了。不一會兒,他又返回店來,對店主說:“您是不是還有第二顆跟這一模一樣的鑽石?我想……幹脆實說吧,怕萬一讓太太知道此事,再送她一顆。這樣好叫她閉上那討厭的嘴。”

“哎呀!本店沒有第二顆了。”店主確實不是在作戲。“又白丟了一次撈錢的機會。”他在心裏很惋惜地嘀咕。

“幫幫忙,我準備出13000美元。”哈默著急地說。

“那麼,讓我再想想辦法。”店主點點頭。

“非常感謝。”買主把散發著一種名貴香水味的名片遞過去,“一有確切消息,望賜告。”

過了半個月,那個珠寶商接待了一位臉上布滿愁雲的太太,她想賣一顆跟哈默買走的完全一樣的鑽石。瞧她那神情,一準是急等錢用。

“夫人”,珠寶商興奮得腔調都幾乎要變了,“我現在手頭拮據,沒有13000美元現款,請等幾天再來吧。?他得意地衝小夥計眨眨眼:你們都學著點。

“可……可是……那就12000元吧。”太太緊追一句,無可奈何地聳聳肩。那是說,認倒黴吧,誰讓自己急等錢用呢。

“好吧,請你稍候,我查一下錢。”店主進了裏問,不一會兒,他手中舉著錢返回,抱歉地說:“夫人,隻有11030元,你看這……”

那位太太先是猶豫了一下,焦急地看看手表,又歎口氣,“11030元就11030元吧。”

“成交了!是嗎?夫人。”珠寶商麻利地驗了貨,辦理完收購手續,等太太後腳剛邁出店門,就急不可耐地找出那位先生留下的名片,撥通電話。

“先生,本號碼沒有哈默先生。”電話裏回答說。

店主一驚,冷汗從腦門流了出來,“那您是哪裏?”

“本號碼是‘幸福離去’殯儀館,本館24小時忠實地為每一位客戶服務……”

第二天,珠寶商收到一封散發著同哈默先生名片一樣香水味的信,裏麵有兩張單據:一張是銷出那顆粉紅色鑽石的付款單據,一張是購進那顆粉紅色鑽石的付款單。

珠寶商之所以中了圈套,虧了103°美元,主要是犯了以下幾點錯誤:

第一、當看到內行的有誠意的買主時,放鬆了警惕。買主放出煙幕,他卻深信不疑。為了賺到一筆錢,有些忘乎所以。

第二、買主又返回時,所說的要第二顆同樣鑽石的理由,可謂天衣無縫,令人深信不疑。但按常理,買主隻會付同樣的價錢來買第二顆鑽石,可他卻主動加價,違反常規。

第三、那位太太來賣鑽石時,“臉上布滿愁雲”正是作戲讓珠寶商看的。一般精明的賣主即使真想脫手鑽石,一般會這樣問:“貴店收鑽石嗎?”

“收。”

“我這一顆值多少錢?”

“1萬。”

“1萬?別開玩笑了。我買時可不是這個數!”這樣賣主就有議價的實力了。

可那位太太一開始就擺出一副急於脫手的模樣,而沒有引起他的懷疑,這是他的失策之舉。

第四、珠寶商太急於求成,這是交易的大忌。如果他拿起哈默留下的名片,打一個電話,證實一下哈默其人,也就不會上當了。

哈默之所以能夠得逞,主要是鑽了珠寶商如下的空子:

第一、先以誠意的買主出現,小小的一張名片,還飄出一種名貴的香水味,暗示出有相當的身分。他知道有身分的人往往使人尊敬,進而產生好感。這是一種煙幕,也是一種戰術。

第二、賣主對誠意的買主,而且是成交了的買主是相當信任的。哈默深諸此道,所以,敢於用10000美元的抵押,也算是一種“風險投資”吧。即使此招不果,最多也不過是10000美元買了顆鑽石,吃不了什麼虧。

第三、公然用這麼昂貴的鑽石來送情人,暗示了哈默的富有。隻有上層社會和相當有錢的人才有這種能力和財力。這就給人一種假象:這麼有錢有身份的人還能是騙子?

鑽石圈套告訴我們,商場中形形色色的詐騙案隨時有可能發生,隻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越是容易做的生意,越要三思而後行。記住一點“得來容易失去也“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把被人欺詐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裝聾作啞

據說,精明的葛朗台也曾上過一個猶太人的當。在一次談生意時,那個猶太人總是把雙手捧著自己的耳朵,假裝什麼也聽不清;同時,結結巴巴得十分厲害,半天也說不出一個完整的句子,表現得十分痛苦似的,以至葛朗台競也發了善心,自動替猶太人尋找他心中想要表達的話語。結果,把猶太人想要說的全都說了出來,他說的話就像那猶太人說的一樣。葛朗台在這場十分古怪的辯論中所做的交易吃虧了,這是老箍匠平生第一次吃虧的買賣。但他仍然不忘這猶太人給他的教訓,臨終前,他為猶太人祝福,因為他學到了一套本領:怎樣使對方替自己考慮而改變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