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無所不能的語言技巧(1)(3 / 3)

再看看藝術界、歌唱界,隨時可以聽到業餘作家、業餘歌手的名聲超過行家的例子,現在已經不是門外漢一籌莫展的時代了。隻要有好東西,隻要肯幹,成功的桂冠立刻可以拿到手,雖然商場上充滿了荊棘、陷阱。

說門外漢經營成功的例子吧,可以說不勝枚舉,令人驚歎。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多變的社會,誰的腦盤動得快,誰肯吃苦,誰成功的可能性就高。因此,不管是行家,門外漢,稍一不慎就有可能步入死路,商場上本來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怎樣在遇到危險時眼明手快,溜之大吉,怎樣在機會來臨時,一鼓作氣,賺他一筆,全靠平時觀察、動腦、動手的功夫,不管你是行家還是門外漢。

如果你認為勇往直前,橫衝直撞,生意就會成功,那就大锘特錯了,世界上沒有這麼便宜的事。

門外漢所要吃的苦,一定要在行家的一兩倍、甚至無數倍以上。即使這樣,也許還不能穩操勝券。不!甚至行家都不能穩操勝券。

做生意本來就是一種冒險,而現在這種傾向十分突出。什麼東西銷路好?什麼辦法賺錢快?什麼東西在什麼地方孕育發展?誰也不能預測。

生意難做,這不是內行、外行的問題,問題在如何眼明手快,掌握時機。即使是初學經營的門外漢,隻要具備銳利的眼光、隻要肯吃苦耐勞,成功的鑰匙就在你手中。

但是,硬闖是不行的,有勇無謀、橫衝直撞的結果就是死路一條。因此,致力於經營的人應該如何避開必定會遭遇的危險,如何避免做無益的努力,如何在競爭中一較短長!有了這些心理準備,再加上你努力動眼、動腦、動手,相信成功一定屬於你。

巧取豪奪

報紙曾經刊載一則新聞,有一名45歲教師上了一名賣西裝黑市販子的當。某日他在街上行走,有輛小型貨車突然停在身旁,起初以為是問路,不料卻是向他推銷廉價西裝的,其價格是百貨公司的2至3成,這位受害者認為世上哪有這等好事,便不予理會,但這位黑市生意人此時便將音量放得更低說:

“說實在的,朋友,如果我將這批貨帶回去對公司不好交代,所以我希望你還是救救我,發發慈悲吧!”

於是,這位教師相信了他的話,以1500元與他成交,待拿回去細瞧一番,才發現這是件連外行人都看得出的劣質西裝,此時教師對自己的行動感到十分懊惱,但已後悔莫及。

任何人對過於誇張的辭令開始時都不予理會,而此時若對方說句“因為這東西有點小瑕疵”而自動道出缺點的話,便讓人感覺到“若真是如此就值得相信”,於是他就上當了,而這也如百貨公司處理商品的性質一樣,製造一些有關瑕疵的說法來吸引顧客,以巧妙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存貨。

人心都是脆弱的,雖然對明顯的謊言不會相信。其中若有1%的真實性,則其餘99%縱使是謊言也毫不在意,而奇怪的是,這種現象智商愈高愈容易受騙。

這一類的技巧可應用在各種場合。比如說媒時,如果你說:

“這位男子是某一流大學畢業的,身材挺高,品性也很好!”

諸如此類十分普遍的說法,恐怕是引不起對方的興趣,不如一開始就說:

“他雖然不是一個美男子……”

如此輕描淡寫即足夠了。來個反麵強調,對方反而會相信你的話。

扮豬吃虎

這種口才是處處尋求幫助,從處處詢問中獲知對方資料。交涉中,看似愚笨的一方往往占到便宜;言語笨拙的往往勝過口齒伶俐的。試著偶爾去說:

“我不知道。”“我不懂。”“幫幫我。”“我不清楚你的意思。”將這些詞句適當插入你的需求中。

試著回想經驗中你與反應遲鈍的人是如何交涉的。你那靈活的比喻生效嗎?麵對低能兒,天花亂墜的數據對他都等於零。顯然你的才幹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失效。

有過和聾子或啞巴交涉的經驗嗎?這樣好了,我現在正與你交涉,而你是有口吃的人,不論是真的還是假裝的。我說:

“好吧,你說我們如何才能達成交易?”

你答道:

“第……第……第……”

“別急,你想說什麼?”

“第……第……第…第一?”

你點頭。

“好吧,第一什麼?”

你說:

“價……價……價…”

“價錢嗎?”

“好,我們繼續。第二呢?”

你說:

“品……品……品…”

“品質?”

你點頭。第三、第四……

你說了什麼?什麼也沒說。我呢?我在做什麼?我在幫你向我辯論,我在投資時間使你成為控製全局的人。

每次向聾啞人回答問題時,人們總是提高音量,又比又畫的。為什麼?我想是急於替他們解決問題。

弱者往往在交涉中達到目的。通知客戶超過了分期付款的期限,貸款者答道:

“接到你的電話真好,我的財務正好有大麻煩,事實上,除了你能降低利息並且延後一年再付的話,破產是惟一的途徑了。”

另一種方法是在談判中用弱智兒童般的聲音說:

“我們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