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上述顧客的投訴,廠長可以不負任何責任,完全是由於顧客粗心所致。但是作為善於處理投訴的張廠長卻並不這麼看。顧客粗心固然是事實,但如果我們在銷售過程中再細心一點,不就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嗎?
為了對顧客負責,為了弄清症結所在,當聽到李先生投訴時,便當機立斷,陪他們父女去醫院檢查,取得說服顧客的有力證據。消除誤會後,張廠長絲毫沒有責怪顧客,還向顧客繼續賠禮道歉,身體力行,贏得顧客的好感。
因此。對於顧客的投訴,不管責任在誰,精明的生意人都要毫不猶豫地向顧客表示歉意並提出補救辦法。
首先,要耐心聽取顧客投訴,弄清責任不在我們,而且,要婉轉、心平氣和地解釋,但絕對不要正麵指責或批評顧客,也絕不能含沙射影地說:“不,先生,那是您誤會了,絕不會有這種事!”或者:“先生,您搞錯了,我們公司怎麼能生產出這樣劣質的產品?”因為這樣的話會更加加深雙方的誤會與不滿,擴大顧客的憤怒情緒,很容易使顧客產生對抗心理,那麼處理投訴的主動權就不會掌握在我們的手裏。
總之,正確處理顧客投訴問題不僅會提高我們的聲譽,而且還會擴大商品的銷量。其原則在於“有理更讓人”。
但願您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商人。
精打細算
一台彩電3000多元,價格是高,是低,還是剛好?這是一個很難籠統回答的問題。善於做生意的商人為了說服顧客總是收集一些必要的資料,如實例、圖表,以便隨時將自己的商品和其他商品相互比較,為顧客著想解除顧客的顧慮。有位售貨員就是這樣動員一對猶豫不決的夫婦下決心購買彩電的。
“這台彩電價錢似乎較高,但如果精打細算,您們就會認為不太貴了。一台彩電,最少也能使用5年,每年365天,如果您府上5人每天隻看兩場電視劇,每年看730場演出,五年共看3650場演出,平均每天晚上花費不到1元,每個人分攤還不到2角,加上電費,每人2角。而現在一包中等的香煙都要1元以上,一張電影票還要07、08元。”聽了售貨員這樣精打細算,這對夫婦倒覺得非常合算,於是就痛快地買了這台彩電。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當顧客抱怨我們價格太高時,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向他證明,我們的價格是合理的。一般來說,可從下麵幾個方麵精打細算:
價格比較。把一種價格高的產品與另一種價格更高的產品相比較,它的價格就會顯得低些。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如果顧客覺得我們的商品價格高、難以接受,我們就把自己的商品與另一種價低質劣的同類產品進行比較,使顧客明白:一分錢一分貨,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
有位經營液壓千斤頂買賣的商人,在價格上遭到顧客的強烈反對。這位商人當場用一隻普通的千斤頂(價格便宜許多)與一隻新式的液壓千斤頂去分別頂兩輛汽車,經過一番比較,顧客對價格的反對意見頓時煙消雲散。
列舉優點來衝淡價格因素的影響。當顧客在價格上持有異議的時候,我們應該向顧客強調所有能夠抵消價格的因素,這是一種好辦法,也是切實可行的辦法。如逐一反複說明我們商品在性能、外觀、包裝、售後服務、支付方式等方麵的優點,就是抵消價格因素所帶來的心理影響的一個可行的方法。
化大的差別為小的差別。如果兩種同類產品價格上存在一定差別,除了用貨比貨的方法來衝淡價格因素外,還可以采用“化大為小”“化整為零”的方法進行比較,目的在於縮小它們之間的差別。
“印一萬冊書的差價是500元,每本書才多收您5分錢,這算什麼,連一支香煙都買不到。您再看看我們用的紙張,印刷效果,完全符合您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準時交貨。”這席話使得一個印刷廠很快得到一筆生意。
精打細算還可以挽救瀕於絕境的生意。某單位原考慮向一家汽車製造廠購買一輛4噸車,後來為了節省開支,又打消了主意,準備購買另一家的2噸小卡車。汽車製造廠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派出有經驗的業務聯係人。這位聯係人憑他那三寸不爛之舌,替他們精打細算,果然不負眾望,馬到成功。談話是這樣開始的:
業務聯係人:“您需要運輸韻貨物平均重量是多少?”主管:“大概2噸左右。”業務聯係人:“有時多,有時少,對嗎?”主管:“對!”業務聯係人:“究竟需要哪種型號的卡車,一方麵要根據貨物的數量,另一方麵也要看在什麼公路上行駛,您說對嗎?”主管:“對。不過……”業務聯係人:“據我所知。您單位在冬天出車比夏天多,您單位的卡車一般情況下運載貨物為2噸,有時超過2噸,冬天在丘陵地區行駛。汽車就會處於超負荷的狀態。”主管:“是的,情況確實是這樣。”業務聯係人:“所以,在您決定購買汽車時,是否應該留有一定的餘地?讓我們來比較一下,一輛馬力相當大,從不超載,另一輛總是滿負荷甚至經常超負荷,您認為哪種卡車的壽命會長呢?”主管自己動手進行了核算,得知如果多花5000元,就可以買到一輛多使用3年的汽車。業務聯係人:“一部車每年可贏利多少?”主管:“少說也有5、6萬吧!”業務聯係人:“多花5000元,三年贏利10萬元,這難道不值嗎?”最後,這個單位恢複了原來的購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