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父親拉著兒子的手來到柵欄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你看看那些釘子在柵欄上留下的小孔,柵欄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當你向別人發過脾氣之後,你的言語就像這些釘子孔一樣,會在人們的心靈中留下疤痕。你這樣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別人的身體,然後再拔出來。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傷口都會永遠存在。”不良情緒不僅會讓我們身邊的人無所適從,受到傷害,也會讓自己受到傷害。
所以,我們應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以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健康心態工作,而不是讓急躁、消極等不良情緒影響我們。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自己的心情,影響別人的心情,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這是一個健康樂觀的人要做到的最基本一點。
如何改掉亂發脾氣的壞習慣,讓憤怒的情緒盡快遠離我們,是幸福人生必修的課題。
首先,我們要積極調動自己的理智來控製情緒,讓自己在憤怒的時候先冷靜下來。當他人的言語或者行為刺激到你時應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如果發脾氣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後果,然後再采取表達憤怒情緒或消除衝動的做法,盡量使自己不陷入衝動魯莽、簡單輕率的被動局麵。比如,當我們被別人無端地諷刺、嘲笑時,如果頓然暴怒,反唇相譏,則很可能引起雙方爭執不下,怒火越燒越旺,自然於事無補。但如果此時你能提醒自己冷靜一下,采取理智的對策,如用沉默為武器以示抗議,或隻用寥寥數語正麵表達自己受到傷害,指責對方無聊,對方反而會感到尷尬。
其次,我們在感到憤怒時還可以用暗示、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使我們生氣的事情,一般都是觸動了自己的尊嚴或切身利益,很難一下子冷靜下來,所以,當我們察覺到自己的情緒非常激動,眼看控製不住時,可以及時采取暗示、轉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鬆,鼓勵自己克製衝動。言語暗示如“不要做衝動的犧牲品”,“過一會兒再來應付這件事,沒什麼大不了的”等,或轉而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或去一個安靜平和的環境,這些都很有效。人的情緒往往隻需要幾秒鍾、幾分鍾就可以平息下來。但如果不良情緒不能及時轉移,就會更加強烈,發怒者越是想著發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發怒完全應該。根據現代生理學的研究,人在遇到不滿、惱怒的事情時,會將不愉快的信息傳入大腦,逐漸形成神經係統的暫時性聯係,形成一個優勢中心,而且越想越鞏固。此時如果馬上轉移,想高興的事,向大腦傳送愉快的信息,爭取建立愉快的興奮中心,就會有效地抵禦、避免不良情緒。
40歲女人平時不妨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培養自己的耐性,比如練字、繪畫、製作手工藝品,等等。堅持下去,你的心態一定會平和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