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凝聚自己的個人魅力(1 / 3)

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風度與魅力,是贏得人緣的基本條件。人的魅力來自於人的氣質與修養,表現在形象與儀態上。這種個人魅力能產生一種最具吸引力的人氣,讓身邊的人產生敬佩,讓自己在群體中獲得景仰,讓別人不由自主地喜歡你,接受你的觀點和主張。總之,人生若要精彩,就必須展現出自己的個人魅力。

不要把著裝當成一件小事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恰到好處的著裝可以在人際交往中給人帶來美的感受,讓人對你產生好感。那麼怎樣著裝才能充分體現你的個人魅力呢?

從一般的原則分析,以下兩點最能展現出服飾的風采,給人以美感:

第一,整潔是服飾美的首要條件。

無論在何種場合,穿何種衣服,我們都要保證服裝整齊潔淨。隻有如此,才能保證服飾有美感。否則,無論你穿何種品牌、質地、式樣、顏色的衣服,都會給人留下不潔、不好的形象,也就無所謂服飾美了。

第二,協調是服飾美的藝術特征。

一個人著什麼裝,怎樣打扮,都必須與個人的性格、氣質、職業、年齡以及穿戴的環境、季節相協調,才能與審美要求相符,才能符合社交禮儀的規範,才能給他人以美的感受。

另外,著裝還要與交際環境相協調。

與你工作環境不相適應的著裝可能是叛逆的標誌。一家公司有位年輕、美麗的行政助理,自從她開始與搖滾樂手約會,便逐漸改變了端莊的穿著和職業女性的發型。改變裝束是為了在下班後會男友時不必再換衣服。而不幸的是,正當她在事業上漸具競爭力時,卻破壞了自己的職業形象。無疑她的優勢地位也伴隨著她的職業形象一起消失了。

公然違背著裝規則會被視為對權威的挑戰。無論是女人穿超短裙,打扮得珠光寶氣,還是男人經常敞著襯衫領口,穿運動夾克衫,給人留下的印象可能都是:“此人對工作不嚴肅。”不過,即使是辦公樓裏著裝最佳人士有時也會左右為難:因為同時還要避免給人留下僅僅對衣服感興趣的印象。

要以著裝向人傳達這樣的信息為原則:“我屬於這裏”,“我有獨特的判斷力和高雅的品位”。

一套服裝是否適合你所處的環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你的工作性質,你居住的地區,氣候以及特定的場合。

很自然,衣著是否合適主要決定於你的工作性質。常與別人打交道的工作一般需要使自己的著裝更加職業化一些。與廣告、軟件開發或娛樂業人員相比,領導者應該選擇較為保守的服裝。你穿的衣服應讓你安全自如地完成工作中的各種活動。

在許多情況下,當地的氣候決定著服裝是否合適。衣服的麵料要符合天氣的情況,如果你在深圳溫暖的冬天穿著厚厚的羊皮夾克,人們就會認為你連一些基本的常識都不懂。氣候不僅影響服裝的選擇,還影響著鞋和外衣。在北方,男人常穿帶翼波狀蓋飾的皮鞋,而且比其他地區男人穿的鞋厚實。

環境和場合對衣著也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比如,如果你在星期六下午盤點時穿西服就顯得有點兒不合適了。一家谘詢公司的合夥人清楚地記得,有一天他穿了一雙運動鞋去辦公室。路上不斷有人問他,“你要去打高爾夫球嗎?”

人體是美的,在古代,原始人受社會發展條件的製約,著裝無意識,這是客觀條件造成的。但是,隨著人類文明到達一定程度,人體美就不能像原始社會那樣毫無掩飾地展示了,必須經過服飾的“包裝”,才有美感可言。在現代社會的社交場合,赤身裸體是與社會公德違背的。著名的西方美學家格羅塞曾從人類審美心理角度出發做出分析:“在較低的文化層中,雖則不是常穿衣服,但在文明較高的階層中,衣服已變成男、女兩性最不可少的部分。到了這樣的情境下,人體的顯露就成為不平常的稀奇事兒,而這種習慣衝突,正如其他情形一樣,要發生一種交代不過去的尷尬。”服飾的穿戴要求與時代發展相同步,否則你的著裝就有失禮之處,尤其在重大場合。比如,我國在新中國建國之初,國家領導人接待外賓或出訪,一般都穿當時流行的具有我國特色的中山裝。這是為國際上所接受的,也是與我國的發展狀況相適應的。但是,如果現在我國領導人接待外賓或出訪時,仍然穿中山裝,就會令人感到吃驚。因為,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大家認同的、時代流行的是西服。如果有人要複古,那隻有在一般居家場合或有特殊需要的時候。在重大的社交場合,我們還是應該順從潮流。

不要把著裝當成一件小事,它能直接影響到別人對你的印象,影響到你人緣的好壞。因此,如果你想提升社交中公關的效果,那就一定要注意著裝的藝術。

正直的人眼光是光明坦然的

中秋節時,一位男士邀請了兩位家在外地的女下屬到自家過節。男士的媽媽很熱心地為兩個女孩張羅飯菜,陪她們聊天。兩個女孩走後,媽媽問這位男士,是不是短發的女孩在公司更討人喜歡,這位男士大吃一驚,問媽媽是怎麼看出來的,因為在自己家裏兩個女孩表現得都很有禮貌。媽媽笑著說:“是她們的眼神告訴我的!短發的女孩眼神坦白而可親,讓人一看就不由自主地喜歡她。長發的女孩舉止也很文雅,可她的眼神淩厲而閃爍,讓人覺得別扭,我猜她的個性也不會太好,這種女孩怎麼會有好人緣呢?”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之窗”,從一個人的眼神裏往往能看到他的整個內心世界。在這個故事裏,兩個女孩表現得都很有禮貌,但男士的媽媽還是從她們的眼神裏看出了不同。一個人如果能讓自己的眼神看起來友好而親切,那他就一定會贏得別人的好感。

我們常常說某位可愛的女孩子的眼睛會說話,這就是她的眼睛富於表情。實際上,內心充實情感豐富的人的眼睛都是十分動人的。

一個良好的個人形象,目光是坦然、親切、和藹、有神的。特別是在與人交談時,目光應該注視對方,不應該躲閃或者遊移不定。在整個談話過程中,目光要注意對方,專心、溫和、充滿熱情。

人際交往中諸如疲倦、冰冷、呆滯、漠然、輕蔑、驚慌、敵視、左顧右盼的目光都是應該避免的,更不要對人上下打量、擠眉弄眼。

餘曼是一個出色的女記者,她長得並不漂亮,她沒有出眾的口才,但她做的采訪卻都很成功,尤其是人物專訪,她總能讓被采訪人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那麼她的秘訣是什麼呢?餘曼說,每次我做采訪時都會自然真誠地注視對方,用溫和的眼神鼓勵對方不斷說下去。我發現用這樣的方法會使他們迅速對我產生好感,並最大限度地滿足我的采訪要求。

社交中一雙真誠而熱情的眼睛能夠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眼睛會說人們內心深處的話,它表明了你對人家的好感。充滿善意的眼睛不一定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但隻要真誠,同樣可以贏得人們的好感,讓人難忘。

有人說“眼斜心不正”,其實應該說“眼邪心不正”。心術不正的人不光是喜歡斜視,而是“邪”視,就是眼神中透出邪惡的光。

孟子說過,看人胸中正與不正,要看他的“眸子”,正直的人眼光是光明坦然的,不正直的人眼光是怯懦而灰暗的。曾國藩也說過:一個人目光閃爍不定,這個人定非善類。這些說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們如果遇到一個人,眼睛急速地躲開你的目光而閃爍不定。你心裏就會很不舒服。我們相信自己的人品,但從儀態上也不要染上這些壞毛病。

眼神不能濫用。自然眼神是語言表達的得力助手。眼神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能表達比言語更深切、更微妙的含義。許多動物不會說話,卻會瞪眼,其目的是向對手發出威脅的信號。蝴蝶經過長期進化,翅膀上的斑紋越來越醒目,這種斑紋會使其他動物誤認為是猛獸的怒目,從而不敢輕舉妄動。

眼神可以顯示出人的喜悅或冷漠,每一種眼神都有特定的含義:明亮的眼神表示心情愉快;平靜的目光表示溫和善良;靈秀的目光表示聰明智慧等。可見,在交際活動中注意眼神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的眼神應該智慧、誠懇、明亮、平靜、友好、坦然、專注、堅定。切忌挑逗、仇恨、輕佻、卑瑣、輕蔑、奸詐、憤怒、凶狠、陰沉、遊離、茫然的眼神。

眼神是一種在社交中通過視線接觸來傳遞信息的表情語言。人們曆來重視眼睛對行為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思想感情的存在和變化都能從眼睛顯示出來。從理論上講,眼神主要由以下兩方麵組成。

一是注視時間。在我們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注視對方的時間是談話時間的一半左右。如果超過這個比例,說明我們對對方本人比對方的話更感興趣;低於這個比例,說明對二者都無所謂。交談時的其他眼神表現,總的講要靈活自然。對一般的談話對象,不要長時間凝視,否則就會讓對方有被侵犯的感覺。

二是注視方向。談話時,我們注視對方的部位可以顯示我們與對方關係的親疏。在生意、談判、商務等場合,要用眼睛看著對方臉上的三角部位。這個三角就是雙眼和前額的中心位置。如果你看著對方的這個部位,就會顯得嚴肅認真,別人也會感到你有誠意。所以,這是把握住談話主動權和控製權的重要因素。

千萬不要小看了眼神的作用,一個可親的眼神可以使我們在不說一句話、不打一個手勢中俘獲人們的注意,拉近彼此的距離,幫你獲得一個好人緣。

輕鬆敏捷的走路姿勢讓人樂於接近

劉強雖然是個年輕人,走起路來卻總是有氣無力的,看他走路的樣子總讓人覺得別扭。上學時,同學們就勸他說:“哪有你這樣走路的呀!打起精神來吧!”找工作時,他有氣無力的行姿也給他添了不少麻煩;他向一個大企業投了簡曆,初試、筆試都很順利,最後一次麵試是由公司老總主持的,從劉強走進辦公室開始,老總就一直皺著眉頭,簡單問了幾句就把他打發了。那個老總後來對人事經理說,劉強各方麵的條件都不錯,可是他有氣無力的走路姿勢實在讓人受不了,看了就覺得刺眼,公司員工也一定不會接受這樣的一個同事。

劉強由於行姿太差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工作機會,行姿是個人形象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別人對你的觀感。因此,走路姿勢雖然是小節,但我們還是要對此多加注意。

有一家大企業公司的董事長,在某次偶然的機會中請一位走過身旁的年輕人,到自己的公司裏擔任秘書。因為這位董事長覺得這位年輕人的走路方式,將來必定大有作為。這位年輕人果然不負其望,持續不斷的優良表現,最後成為這家公司的總經理。

不要以為這個故事太誇張,從一個人的走路姿勢上確實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修養。

一般說來,張開步伐較大者,自我表現的欲望比較大。喜歡將自我存在的意識讓對方接受。

腳步很快而手臂大搖大擺的人是積極的,被人認為是目標誌向型的。而不管天冷或天熱,總是將手插於口袋中,不時地低頭、拖著腳走路,好像是有東西掉到地上似的,這種人是喜歡找他人的碴,喜歡陷他人於困境之中,也喜歡將他人的秘密公開。

將手搓著腰,重心向前,而步伐很快,眼睛好像在尋找東西,一般說來這種走路的方式,大多是表示此人目光短淺,隻看到眼前的利益。

喜歡踢著地板走路,有時好像受到挫折般地怒氣衝衝,有時心灰意懶,經常不能保持心理的平靜。在職業訓練的團體中,有10%是屬於這種走路的方式。像如此沒有幹勁的人,會讓指導者無心訓練,最後損失的還是自己。

也有人將腳步盡量抬高走路,好像在跳舞似的,甚至不管旁邊的人如何,也同樣邊走邊跳。走路外八字,或是走路故意交叉一步接一步的走,更有人臀部故意左右大幅搖擺,這種人通常是喜好表現的。

將兩手背在後麵,低頭俯首,然後慢條斯理地一邊走一邊想問題,這種走路方式被認為是思考型的人。將下巴抬得高高的,而手臂擺幅很大,腳步也很誇張,步伐故意與眾不同的人,這是屬於自我滿足型,喜歡得到別人的尊重。擺動臀部的走路方式,則以女性為多,此時需要注意姿態方麵的美觀。

那麼理想的行姿應該是怎樣的呢?

行姿的基本要求是,起步時上身略向前傾,身體重心落在前腳掌上。行走時,雙肩平穩,目光平視,下頜微收,麵帶微笑。手臂伸直放鬆,手指自然彎曲。擺動時,以肩關節為軸,上臂帶動前臂,前後自然擺動,擺幅以30°~35°為宜。

步幅適當,一般應該是前腳的腳後跟與後腳的腳後跟相距一腳長。跨出的步子應是全腳掌著地,膝和腳腕不僵直,行走足跡在一條直線上。行步速度,一般是男士108~110步/每分鍾,女士每分鍾118~120步。

行走時,男士不要左右晃肩。女士髖部不要左右擺動,著高跟鞋應注意保持身體平衡,以免摔跤。男女兩人同行,女士步幅較小,男士步幅較大,男士應適當調整步幅,盡量與女士同步行走。

行走時,不要左顧右盼,左搖右擺,大甩手,也不要彎腰駝背、歪肩晃膀,步履蹣跚,不要雙腿過於彎曲,走路不成直線,更不要走“內八字”或“外八字”。

不僅如此,還應該根據不同的著裝變換步態:

直線條服裝具有舒展、莊重、大方、矯健的特點,而以曲線條為主的服裝則顯得嫵媚、柔美、優雅、飄逸。走姿要展現服裝的特點。

(1)穿西裝的走姿。西服以直線為主,應當走出穿著者的挺拔、優雅的風度。穿西裝時,後背保持平正,兩腳立直,走路的步幅可略大些,手臂放鬆伸直擺動,手勢簡潔大方。行走時男士不要晃動,女士不要左右擺髖。

(2)穿旗袍的走姿。行走時,要求女士身體挺拔,胸微含,下頜微收,不要塌腰撅臀。走路時,步幅不宜過大,以免旗袍開衩過大,露出皮肉。兩腳跟前後要走在一條線上,腳尖略微外開,兩手臂在體側自然擺動,幅度也不宜過大。站立時,雙手可交叉於腹前。

(3)穿裙裝的走姿。穿著長裙顯出女性身材的修長和飄逸美。行走時要平穩,步幅可稍大些。轉身時,要注意頭和身體相協調,調整頭、胸、髖三軸的角度。

穿著短裙,要表現輕盈、敏捷、活潑、灑脫的風度,步幅不宜過大,但腳步頻率可以稍快些,保持輕快靈巧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