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如簧巧舌無往不利,智慧之人“口口聲聲”經營人脈(2 / 3)

故事中的張峰就是一個套近乎的高手,經過他的溝通,校長對他的態度由冷淡變成了熱絡,還主動提出幫他解決孩子的工作問題,張峰順利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套近乎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本領,它可以拉近雙方距離,擴展人際關係。

套近乎是交際中與陌生人、尊長、上司等溝通情感的有效方式。套近乎的技巧就是在交際雙方的經曆、誌趣、追求、愛好等方麵尋找共同點,誘發共同語言,為交際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進而贏得對方的支持與合作。

外交史上有一則通過套近乎而順利達成談判目的的軼事:

一位日本議員去見埃及總統納賽爾,由於兩人的性格、經曆、生活情趣、政治抱負相距甚遠,總統對這位日本議員不大感興趣。日本議員為了不辱使命,搞好與埃及當局的關係,會見前進行了多方麵的分析,最後決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動納賽爾,達到會談的目的。下麵是雙方的談話:

議員:閣下,尼羅河與納賽爾,在我們日本是婦孺皆知的。我與其稱閣下為總統,不如稱您為上校吧,因為我也曾是軍人,也和您一樣,跟英國人打過仗。

納賽爾:唔……

議員:英國人罵您是“尼羅河的希特勒”,他們也罵我是“馬來西亞之虎”,我讀過閣下的《革命哲學》,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奮鬥》作比較,發現希特勒是實力至上的,而閣下則充滿幽默感。

納賽爾:(十分興奮)嗬,我所寫的那本書,是革命之後,三個月匆匆寫成的。你說得對,我除了實力之外,還注重人情味。

議員:對呀!我們軍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馬來西亞作戰時,一把短刀從不離身,目的不在殺人,而是保衛自己。阿拉伯人現在為獨立而戰,也正是為了防衛,如同我那時的短刀一樣。

納賽爾:(大喜)閣下說得真好,以後歡迎你每年來一次。

此時,日本議員順勢轉入正題,開始談兩國的關係與貿易,並愉快地合影留念。

在這段會談的一開始,日本人就把總統稱做上校,降了對方不少級別;挨過英國人的罵,按說也不是什麼光彩事,但對於軍人出身,崇尚武力,並獲得自由獨立戰爭勝利的納賽爾聽來,卻頗有榮耀感;沒有希特勒的實力與手腕,沒有幽默感與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從上校到總統呢?接下來,日本人又以讀過他的書,稱讚他的實力與人情味,並進一步稱讚了阿拉伯戰爭的正義性。這不但準確地刺激了納賽爾的“興奮點”,而且100%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人的話收到了預想的奇效。日本議員先後五處運用尋找共同點的辦法使納賽爾從“不感興趣”到“十分興奮”而至“大喜”,可見日本人套近乎的功夫不淺。

這位日本議員的成功,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就是不能打無準備之仗,有備而來,才能套得近乎,並且套得結實,套得牢靠。

日常生活中,會套近乎的人往往擁有較多的朋友,較好的人緣,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也就更容易獲得幫助和支持,為此,我們需要好好學習與別人套近乎的本領,給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交際氛圍。

會說話還要會傾聽

有一位在報社任職多年的記者,後來成了一家大企業的部門主任,薪水上漲了幾倍。認識這位記者的人都知道,他其貌不揚,口才一般,又沒有任何驕人的學曆。這樣的人何以在60多名應征者中脫穎而出呢?

原來他在接到麵談通知時,立刻去圖書館查資料,知道了這家企業創辦人的生平背景。

從背景資料中他發現這位企業負責人年少時曾因打架進過牢獄,這些不便為人道的事,這位記者暗記在心。同時他知道這個大老板在出獄後,從一個路邊的水果零售店做起,後來涉足建築業,最後才有了現在的大企業。

這位記者在麵談時,說:“我很希望在這樣組織健全的大企業效力,聽說您當年隻身南下闖天下,由一個小小的水果攤開始,到今日領導萬人以上的企業……”

那個大老板有段不堪回首的牢獄生涯,所以從不願提起過去。不料這個記者能避開那不光彩的一麵,直接把出獄後的創業和他南下闖天下連起來。這樣他就名正言順地說起了他的成功史,說的超過麵談時間了,大老板還是意猶未盡。

最奇怪的是,原本麵談應該是應聘的說,招聘的聽,而這位記者幾乎不用說任何與將來有關的計劃,甚至連自己那毫不驕人的學曆也不用提到,隻要當聽眾就行了。

大老板為什麼聘用了這個才不驚人的記者呢?顯然是因為記者耐心地傾聽了他的講話,給了他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如果這個記者也和別的應聘者一樣滔滔不絕地介紹自己,把自己誇耀一番,那麼肯定會出現另一種結局。所以人際交往中,贏得別人好感的秘訣就是:多聽少說。

卡耐基去歐洲作了一次旅行,從歐洲回來後,他的一個朋友特意邀請他參加一次舞會。跳了幾支舞後,卡耐基就和一位女士聊了起來。這位婦女知道卡耐基剛從歐洲回來,於是就對卡耐基說:“啊,卡耐基先生,你去歐洲演講,一定到過許多有趣的地方,歐洲有很多風景優美的地方,你能講講嗎?要知道我小時候就一直夢想著去歐洲旅行,可是到現在我都不能如願。”

卡耐基一聽,就知道這位女士是一位健談的人。他知道,如果讓一位健談的人很久地聽別人說話那就如同受罪,心中定是憋著一口氣,並且不時要打斷你的談話,或者對你的自豪感根本毫無興趣。他明白這位女士想從自己的話中尋找一些契機好幫助她能夠開始自己的談話。

卡耐基剛進客廳時聽朋友介紹過她,知道她剛從南美的阿根廷回來。阿根廷的大草原景色秀麗,到那個國家去旅遊的人都要去看看的,且都有自己的一番感受。

於是他對那位女士說:“是的,歐洲有趣的地方可多了,風景優美的地方更不用說了。但是我很喜歡打獵,歐洲打獵的地方就隻有一些山,很危險的。就是沒有大草原,要是能在大草原上邊騎馬打獵,邊欣賞秀麗的景色,那多愜意呀……”

“大草原,”那位女士馬上打斷卡耐基的話,興奮地叫道,“我剛從南美阿根廷的大草原旅遊回來,那真是一個有趣的地方,太好玩了!”

真的嗎,你一定過得很愉快吧。能不能給我講一講大草原上的風景和動物呢?

“當然可以,阿根廷的大草原可……”那位女士看到有了一個傾聽者,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她在大草原的旅行經曆。然後在卡耐基的引導下,她又講了她沿途旅行的國家風光,甚至到了最後,變成了她對自己這一生去過的美好地方的追憶。

卡耐基在一旁耐心地聽著,不時微笑著點點頭鼓勵她繼續講下去。那位女士講了足足有一個多小時,然後晚會就結束了,她遺憾地對卡耐基說:“卡耐基先生,下次見麵我繼續給你講,還有很多很多呢!謝謝你讓我度過了這樣美好的一個夜晚。”

卡耐基在這一個小時中他隻說了幾句話,然而,那位女士卻向晚會的主人說:“卡耐基真會講話,他是一個很不錯的人,我很樂意和他交談。”

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有好人緣的人,那你就得先做一個注意傾聽的人。要使別人對你感興趣,那就先對別人感興趣。問別人喜歡回答的問題,鼓勵他人談論自己及他所取得的成就。不要忘記與你談話的人,他對他自己的一切,比對你的問題要感興趣多了。他對他脖子上的小痣比加勒比地區的幾十次地震還要充滿熱情。

如果你希望別人對你產生好感,那就必須先學會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他會對你產生好感和親近感,你們的友誼會因此不斷加深。因此多聽聽別人怎麼說吧,善於傾聽會讓你處處受歡迎。

得理饒人讓溝通更有效果

有一個商場營業員,遇到一個中年男子來退一個電飯鍋。那鍋已經用得很舊了,他卻粗聲粗氣地說:“我用了一個多月就壞了,這是什麼貨?你再給我換一個!”營業員耐心解釋,他卻大吼大嚷,並滿口髒話說什麼“我來了你就得給退,光賣不退算什麼,當心我砸了你的櫃台。”營業員雖然占理,但為了不使爭吵繼續下去,便溫和地對他說:“這個電飯鍋已經用一段時間了,又沒有質量問題,按規定是不能退的。可是你執意要退,那就幹脆賣給我好了。”就在她掏錢的時候,那個粗暴的男顧客臉紅了,他終於停止了爭吵,悄然離去。

這位營業員是得理者,但她並沒有仗著自己有理而與中年男子爭吵。她的得理饒人反襯出對方的無理和卑劣。從而從容地製止了事態的擴大。如果我們能用這種得理饒人的方法去處理人際關係的話,我們一定會更有人緣。

美國有位總統馬辛利,因為用人問題,遭到一些人的強烈反對。在一次國會會議上,有位議員當麵粗野地譏罵他。他極力忍耐,沒有發作。等對方罵完了,他才用溫和的口吻道:“你現在怒氣應該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沒有權利這樣責問我的,但現在我仍然願意詳細解釋給你聽……”他的這種姿態,使那位議員羞紅了臉,矛盾立即緩和下來。這位議員後來和別人說,“最後決議是什麼我已經記不清了,可總統的大度讓我心服口服!”試想,如果馬辛利得理不讓人,利用自己的職位和得理的優勢,咄咄逼人進行反擊的話,那對方絕不會服氣的。由此可見,為了人際交往的順利進行,得理者也要得理讓人。

下麵介紹兩條適時退讓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各退一步下台階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特別固執己見,十分容易為些小事情同別人爭論,而且火藥味濃烈。這時候,得理的一方應當有饒人的雅量,他可以一麵解釋一麵折中調和,最好使用不帶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語言形式,以避免衝突的擴大。有一位那先生,一次上嶽父家吃飯,進餐時翁婿兩人聊起了一條高速公路的修建問題。那先生強調:公路的進度一再推遲,是有關方麵的一個嚴重錯誤;而嶽父則不同意,認為公路本來就不該興建。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漸趨激烈。後來那位泰山大人把問題扯到“年輕人自私心重,沒有環保意識”上麵,顯然是在批評那先生。那先生怕再爭下去傷和氣,便開始緩和下來,他婉轉地說:“可能我們的看法永遠也不會合轍,可是,那沒有什麼,也許我們都是對的,也許我們都是錯的,這也是不可知的事。”那先生的一席話,不僅給自己搭了台階,也給爭論雙方打了圓場。避免了雙方爭論不休,矛盾擴大,影響感情。試想,如果那先生意氣用事地與嶽父爭論下去,結果會如何呢?很可能惹火老嶽父,被臭罵一頓。

(2)耐心解釋別發火

不少時候,人和人之間的相互發火,是因為互不了解、有失溝通造成的。這時候得理的一方切不可因對方的錯怪而以怒製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釋,想辦法溝通或者道歉、勸慰,與對方達成諒解或共識。一所醫院裏,病人擠滿了候診室。一個病人排在隊伍中,將手上的報紙都看完了也沒有挪動一步,於是他怒火萬丈,敲著值班室的窗戶對值班人員大喊:“你們這是什麼醫院?這麼多人排隊你們看不見嗎?為什麼不想辦法解決?我下午還有急事呢!”值班員麵對病人的怒火,耐心解釋說:“很抱歉,讓你等了這麼久。是這樣的,醫生去開刀了,搶救一個危重病人,一時脫不了身。我再打電話問問,看看他還要多久才能出來。謝謝你的耐心等候。”患者排大隊得不到及時診治,責任並不在那個值班員身上,但是麵對病人的錯怪,他卻沉住氣一麵解釋、一麵勸慰,這就比以怒製怒、火上添油的回答好多了。

有理走遍天下,並不是說有了理就要不依不饒。在得理的情況下退讓一步,對方一定稱道你的寬宏大量,對你感激備至,這樣一來何愁人緣不好呢?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小何兩年換了三個寢室,沒人願意和他住在一起,就是因為他嘴太“毒”。要說小何這人還是很不錯的,寬宏大量、熱情善良,可是一想到他那張嘴別人就想躲得遠遠的。人家說“罵人不揭短”,但小何卻偏要挑人“短”處說:寢室的一個男生因為身體不好,有時候會“尿床”,這件事使得這個男生很自卑,生怕別人嘲笑他。可在一次班級聚會時,小何卻突然當眾提起了這件事:“我說,你小子累不累呀,沒事就‘畫地圖’,實在不行去醫院看看吧!”全班同學的目光立刻集中到這個男生的身上,他狠狠地瞪了小何一眼就衝了出去,後來大家在學校旁邊的水庫大壩上找到了他,原來他差點想不開要自殺。同學們批評小何說話太損,小何卻大大咧咧地說:“怎麼著?還不讓說話啊,我又沒造謠,這也是為他好啊!”當然,大家也都知道小何並不是故意要取笑人,但對他說話總是不給人留麵子的行為還是無法諒解,久而久之,大家一看到他就趕快走開,他一張口大家就表現出冷冷冰冰的樣子,小何委屈地說:“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怎麼就成了‘萬人煩’?”

小何錯就錯在說話太不知輕重,他隨意丟別人的麵子,結果別人也不給他麵子,讓他變成了一座孤島。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要想有個好人緣,首先就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照顧他人的麵子。

某作家每年都會受邀參加某專業團體的雜誌年終評鑒工作,這工作雖然報酬不多,但卻是一項難得的榮譽,很多人想參加卻找不到門路,也有人隻參加一兩次,就再也沒有機會。問他為何年年有此殊榮,他在屆齡退休,不再參加此項工作後才公開了其中的秘訣。

他說,他的專業眼光並不是關鍵,他的職位也不是重點,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請,是因為他很會給人留麵子。他說,他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一定把握一個原則:多稱讚、鼓勵而少批評,但會議結束之後,他會找雜誌的編輯人員,私底下告訴他們編輯上存在的缺點。因此雖然雜誌有先後名次,但每個人都保住了麵子,也就因為他顧及別人的麵子,承辦該項活動的人員和各雜誌的編輯人員,都很尊敬他、喜歡他,當然也就每年找他當評審了。

其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視自己的麵子,為了麵子,小則翻臉,大則會鬧出人命;如果你是個對麵子淡漠的人,那麼你的人緣一定不會好;如果你是個隻顧自己麵子,卻不顧別人麵子的人,那麼你肯定有一天要吃大虧。

那麼,在交際中,怎樣才能顧及別人的麵子,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麵子問題”呢?

(1)在交際中要多誇別人的長處,盡量回避對方的缺點和錯誤:“好漢願提當年勇”,又有誰願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頁呢?特別是如果有人拿這些不光彩問題來做文章,就等於在傷口上撒鹽,無論誰都是不能忍受的。

肖眉長得很胖,吃了不少的減肥藥也不見效果,心裏很苦惱,也最怕有人說她胖。有一天,她的同事大陸對她說:“你吃了什麼呀,像氣兒吹似的,才幾天工夫,又胖了一圈兒。”肖眉立刻惱羞成怒,“我胖礙著你什麼了?不吃你,不喝你,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大陸不由鬧了個大紅臉。在這裏,大陸明知對方的短處,卻還要往話題上趕,這自然就犯了對方的忌諱,不找麻煩才怪。

(2)指出對方的缺點和不足時,要看場合,別傷對方的麵子。有一個連隊配合拍電影,因故少帶了一樣裝備,延誤了拍攝。營長火了,當著全連戰士的麵批評連長說:“你是怎麼搞的,辦事這麼毛毛躁躁,要是上戰場也能裝備不齊?”連長本來就挺難過的,可營長偏偏當著自己的部下狠狠批評自己,心裏自然覺得大失麵子,於是不由分辯道:“我沒帶是有原因的,你也不能不經過調查就亂批評!”營長一下懵了,弄不懂平時服服帖帖的連長怎麼會這樣頂撞他。事後,在與連長談心時,連長說:“你當著那麼多戰士的麵批評我,我今後還怎麼做工作?”從這個事例中不難發現,假如營長是背後批評,連長不僅不會發火,還會虛心接受批評。營長錯就錯在說話沒有注意時機和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