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如簧巧舌無往不利,智慧之人“口口聲聲”經營人脈(1 / 3)

人的交際經營不外乎言語和動作,一切的人脈經營,一大半體現在說話當中。如果想有個好人脈,就要巧妙地駕馭和運用話語這個工具。會說話的人,溫言數句,會使朋友眾星捧月般圍繞在他的周圍;而不會說話的人,往往是一開口就招人怨,朋友一個個四散而去,最終落得個眾叛親離、一無所成的悲慘下場。因此,講究說話可謂是人人所需,也是人人必須,誰把說話當小事,誰就將在交際中碰壁。

用恰當的稱呼語來經營人際關係

有個小夥子叫許剛,為人熱情開朗,樂於助人,人品真的很不錯。然而,許剛的人緣卻很不好,一提起他,周圍的人就直皺眉頭,原因是這小子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單位裏的許某已經37歲了,但還是一個小科員,許剛見了他張口閉口地叫“哥們兒”。有一次許某提醒他說:“我比你大十幾歲吧,再怎麼你也應該叫我一聲‘許哥’!”可許剛卻皮笑肉不笑地說:“得了!咱們都姓許,又平級,我叫你‘哥們兒’裏麵不也有個‘哥’字嗎?”許某氣得掉頭就走。有位女同事比許剛大三歲,剛結婚一年多,許剛特喜歡跟人家開玩笑,那個同事姓林,他就跟人家叫“林妹妹”,女同事抗議了幾次,他卻置若罔聞。有一天,許剛逛街時,遇到了女同事和她的丈夫,他走上去一拍同事肩膀就問:“林妹妹,這位是誰啊!”女同事的丈夫臉色當時就變了。回家以後夫妻倆大吵了一架,丈夫指責妻子太隨便,竟然讓一個比她還年輕的人叫出那麼肉麻的稱呼。從那以後,女同事見到許剛眼裏就冒火。其他的同事也都對許剛亂稱呼的做法非常反感,他們建立了“攻守同盟”,故意冷落許剛,和許剛作對,沒幾個月,許剛就自動辭職了!

許剛之所以人緣這麼差,都是由於他不注意對別人的稱呼引起的。和別人打交道,總是以稱呼開頭,這好像是一個見麵禮,又好像是進入社交大門的通行證。稱呼得體,可使對方感到親切,交往便有了基礎。稱呼不得體,就會引起對方的不快和憤怒,甚至會使交往梗阻或中斷。

有這樣一個故事。過去,有個年輕人騎馬趕路,忽見一位老漢從這兒路過,他便在馬上高聲喊道:“喂!老頭兒,離客店還有多遠?”老漢回答:“五裏!”年輕人策馬飛奔,急忙趕路去了。結果一氣跑了十多裏,仍不見人煙。他暗想,這老頭兒真可惡,說謊話騙人,非得回去教訓他一下不可。他一邊想著,一邊自言自語道:“五裏,五裏,什麼五裏!”猛然,他醒悟過來了,這“五裏”,不是“無禮”的諧音嗎?於是撥轉馬頭往回趕。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馬,親熱地叫聲“老大爺”,話沒說完,老人便說:“客店已走過去了,如不嫌棄,可到我家一住。”

這是一則流傳很廣的故事,它通俗而明白地告訴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講究稱呼的重要性。

我們應該明白,一個人不管與誰構成人際關係,都會在這個關係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稱呼,常常就是一個個體在人際關係中所處地位的標誌。

滿足了對方需要的稱呼,就是給足了別人麵子,從而造就融洽的人際關係,為你拉近彼此的關係提供了良好的開端。那麼,怎麼稱呼別人才算得體呢?

(1)考慮對方的年齡特征

見到長者,一定要呼尊稱,特別是當你有求於人的時候,比如:“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師傅”、“您老”等,不能隨便喊:“喂”、“嗨”、“騎車的”、“穿紅衣服的”、“幹活的”等,否則,會使人討厭,甚至發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還需注意,看年齡稱呼人,要力求準確,否則會鬧出笑話。比如,看到一位二十多歲的女孩就稱“阿姨”,可實際上人家沒那麼老,這就會使對方不高興,不如稱她“小姐”合適。

(2)考慮對方的職業特征

社會上有一些青年人,不管遇到什麼人都口稱“師傅”,難免使人反感。可見在稱呼上還必須區分不同的職業。對工人、司機、理發師、廚師等稱“師傅”,當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對農民、軍人、醫生、售貨員、教師,統統稱“師傅”就有些不倫不類,讓人聽著不舒服。對不同職業的人,應該有不同的稱呼。比如,對醫生應稱“大夫”;對教師應稱“老師”;對國家幹部和公職人員,對解放軍和民警,最好稱“同誌”。隨著改革和開放的深入發展,人們的社會交往日漸頻繁和複雜,人們相互之間的稱呼也就越來越多樣化,既不能都叫“師傅”,也不能統稱“同誌”。比如,對外企的經理、外商,就不能稱“同誌”,而應稱“先生”、“小姐”、“夫人”等。對剛從海外歸來的港台同胞、外籍華人,若用“同誌”稱呼,有可能使他們感到不習慣,而用“先生”、“太太”、“小姐”稱呼則會使人們感到自然親切。這種稱呼,也逐漸為國內的一般工作人員所接受。

(3)考慮對方的身份

有位大學生到老師家裏請教問題,不巧老師不在家,他的愛人開門迎接,當時不知稱呼什麼為好,脫口說了聲“師母”。老師愛人感到很難為情,這位學生也意識到似乎有些不妥,因為她也就比這位學生大10歲左右。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稱呼呢?按身份,老師的愛人,當然應稱呼“師母”,但人家因年齡關係可能不願接受。最好的辦法就是稱呼“老師”,不管她是什麼職業(或者不知道她從事什麼職業)。稱呼別人老師含有尊敬對方和謙遜的意思。

(4)考慮自己與對方之間的親疏關係

在稱呼別人的時候,還要考慮自己與對方之間關係的親疏遠近。比如,和你的同窗好友、同一車間班組的夥伴見麵時,還是直呼其名更顯得親密無間、歡快自然、無拘無束;否則,見麵後一本正經地冠以“先生”、“班長”、“小姐”之類的稱呼,反倒顯得太生疏了。當然,為了打趣故作“正經”,開個玩笑,也是可以的。

在與多人同時打招呼時,更要注意親疏遠近和主次關係。一般來說以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女後男、先疏後親為宜。

(5)考慮說話的場合

稱呼上級和領導要區別不同的場合。在日常交往中,如果年齡相近的話對領導、對上級最好不稱官銜,以“老王”、“老許”相稱,使人感到平等、親切,也顯得平易近人,沒有官架子,明智的領導會歡迎這樣的稱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場合,如開會、與外單位接洽、談工作時,稱領導為“王經理”、“許廠長”、“胡校長”、“孫局長”等,常常是必要的,因為這能體現工作的嚴肅性、領導的權威性和法人資格,是順利開展工作所必需的。

總之,稱呼是人際交往能否順利展開的關鍵,對你能否有好人緣也有很大影響。美國有位心理學家曾教導他的學生說:“記住,稱呼別人是為了滿足別人的需要,而不是滿足你自己的需要”。

巧說話,擴展你的人脈

丁姐是公司的老員工,公司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喜歡她的。那麼她的秘訣是什麼呢?讚美。她常說:“沒人喜歡聽別人說自己不好,即使明知是假的,他們也要聽讚美自己的話。既然如此,何不多讚美別人幾句呢?捧著別人說話人家才會喜歡你。”丁姐確實很會捧人:公司的小趙是個身材略胖的女孩,她很為自己的身材苦惱。有一天她穿了一件碎花長裙,一個女同事大驚小怪地說:“小趙,你怎麼越來越不會穿衣服,胖人怎麼能穿碎花裙呢!”一聽這話,小趙的臉當時就沉下來了。丁姐走了過來“我看看!蠻漂亮的嘛!顏色淡雅,襯著小趙的皮膚,多有氣質呀!”小趙聽了趙姐的話,高興的幾乎跳了起來,整整一天,她始終端著笑臉。銷售部的促銷活動出了問題,何經理臉色陰沉地召開了一次檢討會。輪到丁姐發言時,她以中肯的語氣說:“我覺得我們都應當對這次促銷活動負起責任,多危險啊,如果不是何經理大膽地及時改變策略,我們這一次的促銷活動就會成為一場笑話!”丁姐發言完畢後,何經理的臉色也跟著平靜下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丁姐讚美別人時,總是那樣真誠自然,盡管很多時候大家也都知道丁姐隻是在捧自己,但還是忍不住喜歡她,接受她的讚美。

在這個社會上,會說恭維話的人,肯定比較吃香,人緣也一定特別好。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恭維話時,心中總是非常高興,臉上堆滿笑容,口裏連說:“哪裏,我沒那麼好”,“你真是很會講話!”即使事後冷靜地回想,明知對方所講的是恭維話,卻還是沒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悅。

因為,愛聽恭維話是人的天性,虛榮心是人性的弱點。當你聽到對方的吹捧和讚揚時,心中會產生一種莫大的優越感和滿足感,自然也就會高高興興地聽從對方的建議。相信你也曾到私人商攤處買過衣服,在你試衣時,賣主肯定就來話了:“啊!真漂亮!穿起來非常合身,樸素、大方、有風度。”本來你是不想買那件衣服的,卻買回來了,這就是讚美的力量。

美國前總統威爾遜在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時候,也應用讚美他人和巧於恭維的這種方法:有人發布威爾遜多年以前所寫的一封信,在那封信裏,他表示要將某議員打得一塌糊塗。在信件發布不久以後,在華盛頓的某一場宴會中,那位議員也在座,威爾遜在他的演說辭裏,對那位議員的品格和他所博得名譽的緣由,讚譽備至。過了不久,威爾遜又和該議員碰麵了,那位議員與原來判若二人,對威爾遜十分熱情客氣並在競選中支持了威爾遜。

可以說讚美他人、巧於恭維是博得他人好感、獲得他人讚同的一把金鑰匙。把讚揚送給別人,就像把食物施給饑餓的乞丐。在許多時候,它就像維生素,是一種最有效果的食物。

但是捧著別人說話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否則就會變成令人生厭的討好和獻媚,以下就是讚美別人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1)時間上要及時

生活當中,同事、朋友或家人的優點,隨時都可能顯現。而且,它是出現於一個稍縱即逝的運動過程之中,個別時候還猶如曇花一現。所以,一個會讚美別人的人,總是能抓住時機,奉獻讚美,贏得對方和在場者的好感,起到一種征服人心的效果。當你下班後走進家門,看見嬌妻已先到一步,已經為你準備好晚餐,你隻要深情地望她一眼,說一句“看到桌上的菜我就餓了”,她一定會心花怒放的。倘若你酒足飯飽之後,才說一句,“你今天回來得真早”,那樣的效果,已經是雨後送傘了,她還能感受到你當時就有的那份熱情麼?

(2)內容要巧妙

讚揚的形成,在於一般雙方都是麵對麵的,所以,內容上要具體,對象上要分明,有時盡管不直接涉及你所要讚美的客體,但對方早已心照不宣地知道你所指的是什麼了。某單位“五一”節組織大家春遊,辦公室的一位女同事穿了一身非常得體的粉紅春裝,加上她那複旦學子的氣韻和風度,和往常相比,的確光彩照人。這時一位朋友走到她的身邊,僅道了一聲“今天心情好?”她就知道是在讚美她的著裝。嫣然一笑,道一聲“謝謝”。撲麵而來的,是一股人際相知的春風。

(3)要顯得真誠

我們去讚美一個人的時候,一定要找到所要讚美的人值得讚美的地方,從態度上看,需要讓人覺得誠懇。如果顯不出真誠,在印象中給人一種虛情假意,人家會懷疑我們居心不良。我們的讚揚不但不能得到回報,甚至還會招致冷遇和討厭。

(4)說話要“對症下藥。”

俗話說:對症下藥,量體裁衣。恭維也要“因人而異”,對於商業人員,如果說他學問好,品德高,博聞強識,清廉高潔,他不一定高興,而如果說他才能出眾,手腕靈活,現在滿麵紅光、印堂發亮,發財在即,他一定會很高興。對於政府官員,恭維他生財有道,定發大財,這不是表明你的無知,就是表示你對他在進行諷刺,肯定會惹人反感,這時應該說他為國為民,淡泊名利,清廉公正。對於教授、教師,說他為人師表,學問淵博,思想深遠,妙筆生花,他聽了肯定高興。要結合對方的職業與工作說話,有道是“上山打柴,過河脫鞋。”不要弄得“牛頭不對馬嘴”,免得好意恭維人家一番,人家還覺得這是“亂彈琴”。

讚美既是一種至高的說話技巧,又是聯係人們情感的重要橋梁。如果你能學會技巧地捧著別人說話,你就會受到大家的歡迎,人緣就會越來越好。

不可不說的人情話

隻要你真正關心他人,就會贏得他人的注意、幫助和合作,即使最忙碌的重要人物也不例外,也正是在這種條件下,你說話的分量才會越來越大。要做到這一點也許並不難,你隻需真誠地說幾句關心人的人情話就行了。

你知道誰最得人緣嗎?也許你在外麵行走的時候就會碰見它。當你走到距離它10公尺附近時,它就會向你搖頭擺尾,如果當你停下來摸摸它的頭,它就會高興地向你表示親熱。而且它的這些表現絕對沒有不良企圖:既不會向你兜售房地產,也不想同你結婚。大家都應該知道這是誰了吧?一隻可愛的狗。

不知你是否想過,狗是不用工作而能謀生的動物。牛得犁地、母雞得下蛋,但狗卻什麼也不用做,隻是對你表示親熱。它從沒讀過心理學,憑著其天賦和本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憑借著對人表示誠心誠意的親熱而贏得了許多朋友。

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罷,這種讓人從心裏感動的人情話都應該多說,這樣會給自己的人際關係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生活中,有的人說話過於隨便,不分場合說個不停,可對於人情話卻惜語如金。如果你能真誠地多說一些感謝話、問候話、關心話,以及其他一些好聽的話,那麼你的人緣一定會好得多。就拿朋友交往來說吧,在一起時間長了,彼此之間常會互相幫忙,完事之後,一句人情話適時遞上:“張哥,昨天那事你受累啦,咱哥倆兒這關係感謝的話我就不多說了。”“大李,孩子這麼大了,你還給他買玩具幹嗎?他喜歡得不得了,可以後你這當叔叔的也別太慣著他,哪天來我家嚐嚐你嫂子包的韭菜餡餃子。”這時候幫你忙的人感覺到自己的好意被你領受了心裏自然也受用。

其實,朋友也好、親戚也罷,幫個忙、送點禮是常有的事。人們做這些事的時候跟求人辦事不同,並不是想從你這裏得到些什麼好處,甚至於因為關係鐵還很意幫忙,他所要求的也並不是等額的回報。這時候,如果你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沒有一句表示的話,人家怎麼知道自己的好意是不是已被你接受?要知道,再要好的關係,既然受了別人的施予,就要做出及時、明確的表示,當然,一句恰到好處的人情話也就足夠了。

人情話並不是虛虛飄飄的閑扯,把人情話說到對方心坎上還要投其所好和真誠。一個人如果能把人情話說得既動聽又合人心意,那麼他就可以贏得人心,有個好人緣。

怎麼用語言來經營自己的圈子

張峰的兒子從師範學校畢業後,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在家一待就是半年多,張峰看在眼裏急在心頭。聽說某中學缺老師,張峰就打算幫兒子聯係一下。張峰敲開了該中學校長的家門,校長冷冰冰地接待了他,張峰見狀,也不談正事,在房間裏看了半天,正巧看到校長兒子身穿博士服的照片被擺在櫃子上,張峰立刻羨慕地說:“哎呀,穿博士服這位是令公子吧!真了不起呀,什麼學校畢業的!”校長立刻高興地回答說:“是呀,是我大兒子,複旦大學畢業的,現在去美國留學了!”“唉喲!您看看令公子多爭氣,不但考上那麼好的大學,還能出國留學,這以後前途無量啊!”校長一聽,隨即眉飛色舞地談起了自己的兒了,還把自己珍藏的名茶拿出來和張峰分享。聽校長說了一個多小時後,張峰歎了口氣說:“人和人沒法比呀,我就沒您的福氣!我的兒子上了一個師範專科學校,畢業時安分點找個工作不就行了,可他偏想去什麼北京上海,結果把自己給耽誤了,現在什麼工作也沒有,在家後悔呢!”校長點了點頭:“可憐天下父母心呀!這樣吧,現在第二中學還缺幾名老師,你讓孩子帶著簡曆來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