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牆高還靠眾人扶,成功人士隨時隨地把握人脈(1 / 3)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在社會上闖蕩,如果沒有眾人的鼎力相助,成功機會將是十分渺茫的。多個朋友多條路,你的朋友、你的親人、你的鄉鄰、你的同事、你的下屬……這些人都能給你提供各種幫助,拓展你的思維、開闊你的眼界。因此,你必須廣聚人緣,把眾人當成你最強有力的靠山,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真心對待周圍的人才能擴展你的人脈

小陳總覺得自己朋友不少,但真有什麼事時,他卻很難找到願意幫他的朋友,所以他常抱怨自己的朋友“不夠意思”。然而,小陳不知道,他的朋友也常批評他“不夠意思!”比如,他的大學同學王某說,“小陳這個人不值得交往,他對朋友的態度從小事兒上就能看出來,上學時我不小心碰碎了玻璃黑板,他生怕老師誤會他,還沒等我主動承認錯誤呢,他就先跑去告密了,把我弄得被動極了!”他的同事趙某也說,“小陳太不夠意思了,跟他同享福行,共患難就沒戲了!有了好事就‘哥們兒’長‘哥們兒’短的,要是碰上了麻煩,他馬上就和我們劃清界線,生怕連累了他。平時油腔滑調的,把朋友義氣說的那麼好聽,遇上事兒他一下子就跑了。他跟我們來虛的,我們又何必對他講義氣呢?平時麵子上過得去就行了,跟他太實誠了準吃虧!”

小陳對朋友總是留個心眼,無法對朋友保持忠誠,結果沒有人把他當成是真正的朋友,遇到事情也沒有人肯幫他,可以說在交友這方麵他做的是相當失敗的。《聖經》上說:“忠誠的朋友是無價之寶。”忠誠的朋友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但要得到朋友的忠誠,我們就必須敞開心扉,對朋友坦誠以待,這樣才能換來朋友真摯的尊敬。

忠誠的朋友完全承認你的自主權,從不幹涉你的所作所為。他隻會帶給你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自真誠的友誼。

這裏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一位先生,他有一個朋友坐了牢。這位朋友既不是行凶搶劫犯,又不是強奸殺人犯,更不是縱火犯,隻不過是因為做生意時無意中觸犯了法律。這位先生當時不知道自己的朋友進了監獄,當他打電話到對方的辦公室得知此事以後,便在星期六清晨,開車跑了60多公裏路去探望他。到那以後,由於探監的親屬人多而未能看到朋友。第二個星期六清晨,他又去了一次。可是這次監獄方麵要求他辦個通行證。第三次雖然又遇到別的障礙,但他還是想方設法要見朋友,卻沒想到他的朋友因為感到羞愧,不願見他。可他依然滿不在乎,徑直往監獄裏走去,像在咖啡館裏一樣自然,終於跟朋友會了麵。朋友獲釋後,兩人繼續保持著友好關係。當這位朋友談到自己在監獄的經曆時,他隻是靜靜地聽著,不提問,不做任何評價。於是這位先生被他的朋友稱為“最可信賴的朋友”。

最感人的還要算古希臘民間傳說中的達蒙和皮斯亞斯之間真誠的友情:皮斯亞斯由於反抗君主被判死罪,達蒙用生命作擔保使他能回家料理私事及與家人告別。但是,執行死刑的日子快到了,而皮斯亞斯卻還沒有回來。君主嘲笑皮斯亞斯的忠誠,說達蒙是個傻子,把友情看得過重,白白為朋友灑熱血。君主還說如果達蒙能真正了解人的本性,他會明白現在皮斯亞斯早已逃之夭夭了。執行死刑的那一天,正當達蒙被押上刑場時,皮斯亞斯趕到了,他十分激動地衝上前去,上氣不接下氣地解釋自己是由於洪水而遲到的。兩個朋友親切地互相問候,做了最後的告別,場麵非常動人。君主被他們的真摯友誼深深感動了,寬恕了皮斯亞斯。並帶著羨慕的口吻說:“為獲得這種友情,我甘願獻出我的王國。”

如果你對朋友並不是真心實意,此刻不是懲罰自己的時候,而應從中汲取教訓,抓緊時機表達你的真誠友情才是最好的補救方法。

如果你對他忠誠,那麼你就找到了一位忠誠朋友。然而,不是每個朋友都能成為這種“寶石”,所以,你的手中一定要有一塊試金石。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說是什麼樣的人就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價值觀相近,所以才湊得起來。即《易經》中所說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所以性情耿直的就和投機取巧的人合不來,喜歡酒色財氣的人也絕對不會跟自律甚嚴的人成為好友。因此人們常說觀察一個人的交友情況,大概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性情了。

沒有真誠便沒有真正的友誼,如果你希望朋友對你推心置腹,那麼就不要以自己的圓滑和虛偽作條件,換取朋友的友情,坦誠地伸出你的雙手吧,這樣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好朋友,才能有個好人緣。

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

杜朋把“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當成了自己的座右銘,因此不管什麼樣的人,一起幹兩杯酒,說幾句親熱的話,杜朋就把對方當成了“好哥們兒”,認為彼此“肝膽相照”。他的父母曾幾次勸他交友要重“質”,不能隻重“量”,否則早晚要出問題,可杜朋卻根本聽不進去。2003年,他的一個朋友來找他合夥做買賣,杜朋湊了3.5萬元錢交給那個朋友張羅,結果買賣沒做成,“朋友”帶著那筆錢一去無影蹤,警察在調查時才發現,杜朋除了那個人的名字,對他的其他情況一無所知。警察責備杜朋交友太輕率時,杜朋還大大咧咧地回了一句,“交友嘛,重的是義氣,其他的管那麼多幹嗎?”

杜朋錯就錯在不該把廣交友等同於濫交友。我們說交友範圍要廣,但也要有選擇,不加選擇地濫交友,到最後隻會害了自己。

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朋友都能肝膽相照,有的人交友就是為了害友。比如說有些人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為了實施某種非法行為,不擇手段尋找勾引目標。一旦他選中了,便千方百計地拖其下水,使用脅迫、利誘、欺騙、教唆等種種手段使原來品行良好的人走上邪路,毀滅了自己。應該說,這類朋友是最可怕的,也是最惡毒的,和這樣的人結交無異於自我毀滅。

“蔡寧被警察帶走了!”這個消息惹得同事們議論紛紛,蔡寧本來是個不錯的年輕人,怎麼會犯罪呢?原來這都是由於蔡寧交友不慎引起的。蔡寧是個很開朗的人,一年前,他在迪廳裏認識了一群“好朋友”,他們帶蔡寧吃吃喝喝,跳舞玩樂,沒幾天蔡寧就把他們當作了自己的知己、死黨。這群朋友又對蔡寧灌輸了很多“哥們兒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思想,還帶他去打鬥、飆車……漸漸地,蔡寧變了,在公司還能維持彬彬有禮的樣子,一出公司就滿口贓話,蠻橫無理。他和原來的同學、朋友都斷絕了來往,隻和新朋友混在一起……2004年9月,公安局打擊違法犯罪團夥,他們在蔡寧家裏搜出了二十多包搖頭丸和K粉,還有大量的鐵棍、匕首,蔡寧因此鋃鐺入獄。

有一句成語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的,一個益友,會拉著你共同進步;一個損友,卻可能會把你推入萬丈深淵,因此交朋友一定要精挑細選,千萬不要犯蔡寧那樣的錯誤。

交朋友時,你一定要多問問自己:你為什麼要結交朋友?需要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如何選擇朋友?在結交朋友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哪些問題?隻有這樣,你才能保證所結交的朋友對你會有幫助,不會因擇友不慎而招致麻煩和災難。

首先,我們在擇友時,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標準,即結交品行端正、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勤奮上進的人。這樣的朋友就是益友,一生中都會對你有很大幫助。有的人以興趣相投作為唯一標準,而不論對方的思想品行,隻講朋友義氣,隻要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同樣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肯為我赴湯蹈火,我也會為你兩肋插刀。至於是不是有利於自己,有利於他人和社會,則根本不考慮了。在他的朋友中,既有講吃講喝者,又有講玩講鬧者,甚至還有為非作歹,流氓地痞之類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一來,難免影響到自己。因此,我們一定要慎重選擇朋友,切不可濫交,一定要避免和那些道德品行不端的人結交,免得沾染惡習。

再者,交友結友不在多,而在於質量,多交必濫,這是在中國古代人們對交朋友的經驗總結。人們常說:“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幾人?”的確,知音難覓,況且,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加選擇,一味地以多結交朋友為榮,則會整日忙於應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與朋友的周旋上,必然影響自己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再者,結交的人多了,也必然影響到對朋友的視察和鑒別,如果所結交的人中有品行不端或用心不良者,也很可能給你帶來危害。

第三,我們應把結交朋友看作一項十分嚴肅的事情。當你在結交朋友時,一定要認真對待,絕不可輕率。在與對方交往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其思想、興趣、愛好、品質和行為,掂量一下是否值得結交。當然,這裏並不強求朋友是各方麵都比自己強的人。“毋友不如己者”。孔子是說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這種觀點雖然帶有很大的片麵性,但也說明了交友的道理不可輕率。因為朋友之間本是互有短長的,在這方麵你有優點,在其他方麵他有特長,朋友相處,長短互補,這也是交朋友的益處之一。孔子的意思是要交思想純淨,品德高尚的人,向這樣的人看齊。還要注意,看朋友是不是值得結交,並不是不允許朋友有缺點,人無完人,朋友也是如此。隻要你所結交的朋友品行端正,能夠真心幫助你,不至於對你有害,就可以了。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要和各種各樣的人交往,正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這裏麵既有謙謙君子,也有行為不端的小人。我們不能為了求“量”就忽略了“質”,朋友雖然多多益善,但還是要審慎一點,免得事到臨頭“好朋友”跑得一幹二淨,有的甚至回頭“咬”你一口。

大肚讓你的交際圈子越來越寬

從前,一個年輕人走在山路上,忽然看見有個皮袋子橫在路中間,他走過去隨便踢了一腳,可奇怪的是皮袋不但沒被踢開,反而還變得更大了。這個人很生氣,就又狠狠踢了一腳,可皮袋變得更大了。這個人在暴怒中一腳又一腳地踢過去,可那個皮袋子竟然大得幾乎把山路堵上了。正在這時,一個老人走了過來,“年輕人,快放開它走你的路吧,它叫仇恨袋,你越想報複它,它便越大,你不理它,它自然就變小了。”

在一個市場裏有兩個緊挨著的攤位,左邊的甲經營著肉類產品,右邊的乙則專賣各種調料。按理說兩人應當是井水不犯河水,但因為剛來時兩家搶攤位發生過一次爭執,所以兩個攤主就結下了仇,誰看誰都不順眼,經常互相找碴爭吵。一次乙不小心碰歪了甲的肉案子,甲就不依不饒地大罵一通。正在這時,一個顧客要買幾斤豬肉,甲剛要下刀切,乙就在一旁陰陽怪氣地說起話來,“要說買肉啊,還真得選對地方!聽說現在有些不法商販不是在豬肉裏注水,就是拿沒經過檢疫的肉當好肉賣,不小心不行啊!”那個顧客聽了這番話連忙朝甲擺手說不買了!甲氣得把刀往案板上一摔,就跟乙對罵起來,鬧到最後又動起了手。商場管理員把他們帶走了,並按規定沒收了他們的執照,把他們清理出市場,兩人這時才後起悔來:何必把仇結得這麼深呢,現在鬧到兩敗俱傷,對誰又有什麼好處?

甲乙二人的悔悟來得太晚了,如果他們能早點化敵為友,又何至於鬧到如此下場。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一旦別人得罪了你,仍免不了耿耿於懷。看到這個人時,輕則形同陌路、視若無睹;重則似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其實世上沒有永遠的仇人,報複心不利於人際交往,你應該學著放棄仇恨,原諒你的敵人。

冤冤相報何時了,仇恨隻會加深彼此的對立,加重生活的不安與憂慮,於人於己兩不利。所以我們應當學會用大度和寬容去原諒敵人。

在一個偏遠的山村,王姓與金姓兩家是三代世仇,兩戶人家一碰麵,經常演出全武行。有一天傍晚,老王與老金從集市裏回來,碰巧在返村的路上遇見了。兩個仇人一碰麵,倒沒有開打,不過,也各自保持距離,互相不搭理對方。兩人一前一後走在小路上,相距約有幾米之遠。

天色已經相當暗了,是個烏雲蔽月的夜晚,走著走著突然老王聽見前麵的老金“啊呀”一聲驚叫,原來是他掉進溪溝裏了。老王看見後,連忙趕了過去,心想:“無論如何總是條人命,怎麼能見死不救呢!”

老王看見老金在溪溝裏浮浮沉沉,雙手在水麵上不斷掙紮著。這時,急中生智的老王連忙折下一段柳枝,迅速將枝梢遞到老金的手中。

老金被救上岸後,感激地說了一聲“謝謝”,然後猛一抬頭才發現,原來救自己的人居然是仇家老王。

老金懷疑地問:“你為什麼要救我?”

老王說:“為了報恩。”

老金一聽更為疑惑:“報恩?恩從何來?”

老王說:“因為你救了我啊!”

老金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不解地問:“咦?我什麼時候救過你啦?”

老王笑著說:“剛剛啊!因為今夜在這條路上,隻有我們兩個人一前一後行走。剛才你遇險時,倘不是你那一聲‘啊呀’,第二個墜入溪溝裏的人肯定是我了。所以,我哪有知恩不報的道理呢?因此,真要說感謝的話,那理當先由我說啊!”兩人的雙手緊緊握到了一起,山村生活重新恢複了平靜。

人與人之間沒有什麼事是不能和解的,就像老王和老金一樣,隻要伸出和解之手,化解彼此心中的怨恨,我們就會減少一個敵人,多一個肝膽相照的好朋友。

另外,我們也應該明白,人與人之間隻有合作才能共同獲益,互相扯後腿互相對立,對誰都沒有好處。美國競選時,對手之間相互攻訐,甚至敗壞對手的名聲,但仍可在對手所組內閣中擔任重要職務,對人性的協調不能不說是一種啟示。能夠與你成為對手的人,必定有著與你能夠分庭抗禮的能力和實力,你能原諒你的仇人嗎?由林肯委任而居於高位的人,很多都是曾批評或者羞辱過他的政治對手,於是林肯得以統一南北美。

可是,如果你用報複和仇視對待對手,你會招致一個什麼樣的局麵呢?它將使你的敵手更堅定地站在你的對立麵,去阻撓、破壞你的行動,破壞你創造的一切成果。而你,也會因為心中充斥報複的憤怒無暇他顧,你的思想和目標又如何能實現呢?“如果有可能的話,不應該對任何人有怨恨的心理。”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也如是說。

原諒你的敵人不是軟弱,而是聰慧大度的表現。一個人如果想有好人緣,想在社會上吃得開,就要學會化敵為友、求同存異。這樣才能擴大交際麵、廣泛進行合作,而更重要的是,大肚能容天下人,你的路子才會越來越寬。

經濟上的互助隻是友誼的派生物

張宇和鐵哥們兒呂文鬧翻了!起因是呂文抱怨兩人在一起總是他花錢。張宇和呂文從初中到大學都是好朋友。剛畢業時兩人合租了一套房子,發了工資就隨手放在客廳的櫃子裏,誰想用就去拿,從來不分你我,兩人戲稱這種情況是“小共產主義”。後來由於工作變動,兩人各自租了房子,但感情卻沒變,誰缺錢了隻要說一聲,幾百塊錢就送過去,從來也不記賬。年初的時候呂文交了個女朋友,花費大了起來,常常向張宇拿錢,張宇漸漸地就有了怨氣。有一次,呂文又要借八百,張宇拒絕了他,呂文很生氣,他跟別人說:“這麼多年了,這小子不知道跟我拿了多少錢,一起吃喝都是我付賬,沒想到他翻臉就不認人了!”張宇也很生氣,“他花了多少錢,上一次他爸爸住院,不是我送去了三千嗎?剛畢業時我的工資幾乎是他的兩倍,那些錢都讓誰花了?”於是兩人大吵了一架,從此一刀兩斷了。

俗話說:“交義不交財,交財兩不來;要想朋友好,銀錢少打擾。”把友情建築在金錢的基礎上,就像把大樓建在沙灘上一樣,是極不牢靠的,而且嚴格地說這種友誼也算不上真正的友誼。如果朋友交往中,像張宇和呂文一樣,經濟上長期不分你我,那麼必然會導致惡果。

首先,會使友誼變質,使純潔的友誼蒙上金錢拜物主義和物質至上主義的灰塵。天長日久,相互之間的平等關係會變成經濟上的依附關係。

其次,由於物質至上主義的侵入,朋友之間平等的關係還會被金錢交換關係所代替。這時,被金錢腐蝕了的“友誼”就可能變成掩蓋錯誤甚至包庇違法犯罪行為的“保護傘”;經濟上的不分你我,就會演變成不講原則,不分是非。

最後,因為受金錢腐蝕,“以財交友,財盡則交絕”,最終會使友誼不複存在。比如呂文便因為張宇不再借錢給他而與張宇一拍兩散。

但是朋友之間,免不了要牽涉到經濟問題。

比如,請客吃飯。這是一個禮尚往來的事情,朋友之間為了增進友誼,加深了解,一起吃吃飯,娛樂娛樂都是很正常的。甚至一起出去旅遊,尤其年輕人喜歡結伴旅遊。這種情況下,一定要表現得大方一點,因為沒有人願意同小氣的朋友來往,互相算計的友誼是長久不了的。當然,現在都很時興AA製,一副親兄弟明算賬的架勢,這樣最能獲得大家的認可,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喜歡AA製,覺得這樣疏遠了感情,那麼就要事先溝通好,要將AA製的形式提前提出來,然後才能執行。

再比如,婚喪嫁娶,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情禮。曾經有媒體反映,中國家庭中一個月的人情禮錢就要高出平均收入,這在外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也許這就代表了“禮儀之邦”的特點吧,遇到紅白喜事,作為朋友、親戚、同事,都要表表心意,尤其是朋友,隨著關係的遠近還會輕重有別。所以,朋友之間既然免不了這個“俗”,就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首先是不能超出自己的經濟承受水平,量入為出;其次要考慮到對方的經濟條件,因為中國人都知道這些人情禮都是要“還”的,禮送得太重就等於給朋友加上了包袱,這樣做也是很不合適的。

再有就是借錢。這個問題向來是很敏感的。朋友之間,往往是一方不好意思開口,另一方則不好意思拒絕。處理這個問題,作為借錢的一方,開口前要想到,能否想出別的辦法,向銀行貸款什麼的;對方的實力如何,借錢紿自己是否有難處;自己的償還能力怎麼樣,可以向對方承諾多長時間內一定還清(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否則就沒有下次的機會了)。而借錢出去的朋友,一旦朋友開了口,礙於麵子又不好拒絕,而除非真的是大款,否則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借錢給別人還真是比較為難,那麼,你就應該想好了:首先這個朋友是不是有信用,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道德約束,品質不好的人本身就不值得你為借不借錢給他而發愁;然後是自己的實力,是否真有這樣一筆閑錢,還是要從自己的開支中省出,如果是省出來的錢借給別人,就要問問自己願不願意,還要考慮家人的感受;還有,考慮對方的還錢能力是無可厚非的,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當然要花在刀刃上,有去無回的借錢是絕對不能忍受的。如果朋友已經犯過一次這樣的錯誤,絕對不要再給他第二次騙你的機會,借錢不還的人終歸是沒有信用,不值得一交的朋友。

應該肯定,朋友之間經濟上的幫助是應該的,也是無私的,不希圖對方報償的。但這隻是事情的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應該明白,幫助從來是相互的,即使被幫助的一方無力對等的給朋友以相應的幫助,但也要心中有數,記住“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古訓,當有機會對朋友的幫助進行報答時,一定要及時報答,使這種物質上的來往大體保持平衡。當在朋友之間已經和正在產生較大的經濟利益關係時,則不要忘記“好朋友還須明算賬”,采取適當的方法,互相尊重對方的權益,商妥處理相互經濟利益關係的原則和方法,把權利、義務關係弄清楚。這樣做,看似無情,實則有義,“買是買,送是送”,可以避免許多無益而有害的糾紛,使友誼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