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沒有人脈辦不成事,廣結人脈,成為贏家(3 / 3)

常常有這種情況,在準備求人之前,自以為對方會以熱情接待,可是到現場卻發覺,對方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采取了低調。這時,心裏就容易產生一種失落感。

其實,這種冷遇感是自己對彼此關係估計過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應該說,這種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這種情況,應自己檢點自己,重新審視自己期望值,使之適應彼此關係的客觀水平。這樣就會使自己的心理恢複平穩,心安而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煩惱。

對於無意的冷遇,則應采取理解和寬恕的態度。在交際場上,有時人多,主人難免照應不周,特別是各類、各層次人員同席時,出現顧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見的。這時,照顧不到的人就會產生被冷落的感覺。

當你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責怪對方,更不應拂袖而去,相反應設身處地地為對方想一想,給以充分的理解和體諒。

這種態度引起的震撼,會比責備強烈得多,同時還能感召對方改變態度,使彼此關係得到發展。

對於有意的冷遇,也要從具體情況出發給予恰當處理。一般說,當眾給來賓冷遇是一種不禮貌行為,而有意給人冷落那就是道德問題了。在這種情況下,予以必要的回擊,既是維護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對方批判錯誤的正當行為。當然,回擊並不一定非直通通地對罵不可。比如,譏諷性幽默就是很好的一種回擊方法。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對有意冷落自己的行為持滿不在乎的態度,以此自我解脫。有時候,對方冷落你是為了激怒你,使你遠離他,而遠離又不是你的意願和選擇。

這時,聰明的人會采取不在意的態度,“厚臉皮”地麵對冷落,我行我素,以熱報冷,以有利對無禮,從而迫使對方改變態度。

比如:一個老太太看不上女兒的男朋友,每次來她都不愛搭理,還常常給點難聽的話。對此,男青年並不計較。照樣彬彬有禮,該幫助幹活照樣去幹,最後終於以自己的言行使未來的嶽母轉變了態度。

屈尊事小,辦事事大。辦事本來就是求人的事情,要想成功就要厚起臉皮,不論對方的態度如何,隻要你善於用行動證明你的誠意,就能夠打動對方把事辦成。

人緣的好壞不是一日之功

小郭和小毛一同進入某單位,當時兩人都還是毛頭小夥子,各方麵都差不多。但10年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小毛還是小毛,每天還在單位裏混日子;小郭卻成了單位裏的骨幹。10年裏,他參加單位組織的技能培訓,獲得了領導的多次表揚,他結交了很多“大人物”……單位裏的同事每天都在誇小郭人緣好,辦事能力強,小毛卻被大家當做可有可無的閑人扔在一邊,小毛實在不明白,自己到底和小郭差在哪裏?還是旁觀者清,小毛的妻子這些年倒看得很明白:自己的丈夫差就差在沒有好人緣。

中國的曆史傳統造就了辦事講人情、重關係的習慣,一個人在社會上的辦事能力和水平,往往直接反映出了這個人人緣的好壞,小毛之所以不受重視,不會辦事就是因為他少了一個好人緣。不管靠人緣辦事是否合理,既然它是現實存在的客觀現象,那麼你就要正視它、研究它,努力為自己贏得一個好人緣。

在人際交往中,誰都想給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有個好人緣。

因為辦事講人緣,成功靠人緣。沒有好的人緣,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機會,幹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如果說人際關係是成功的普遍法則,那麼這一點在中國更為重要。

緣是一根無形的磁力線,彼此的情,全賴緣才得以相通。聯結人緣,必有主動的一方,你取得主動的地位,你就有了聯緣的方法,別人的情,就會向你播撒,建立了大家對你的人緣,人人願意被你所用,你才成為無往而不得,所求無不遂的會辦事兒能辦事兒的人。

然而,人緣的好壞不是一日之功,怎樣才能贏得一個好人緣呢?

(1)對人以誠相待

與他人交往要以誠相待,虛偽、表裏不一的行為隻會被人疏遠。誠實是你贏得好人緣的第一原則。

諸葛亮高臥隆中,自比管樂,抱膝長吟,略無意於當世,他與劉備原是素昧平生,談不上有什麼私人友誼;劉備也知道諸葛亮是傑出人才,一心想收為己用。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漢室的子孫,希望利用人心尚未忘漢的機會成就大業,於是親自去訪問諸葛亮,一連去了三次,才得相見,這種行徑,十足表示他的誠摯,諸葛亮無意當世,原是找不到合意的主子,親見劉備有重建漢室雄圖,對他又萬分誠摯,才認為他是合意的主子。便放棄高臥隆中的想法,以身相許,雖幾經挫折,絕不灰心,到後來竟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報效。可見誠摯動人之深。

千萬不要對別人使用欺騙手段,人無誠不信、無信不誠,你要誠,必先要修身,修身乃能立信,立信乃能行誠。因此,勸誡欲求人者,一生不要欺騙別人,免得同事對你抱有成見而發生不必要的懷疑。“汝也不爽,幹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對配偶的粗心,還會遭到怨恨,何況是朋友呢!你應該增加你的誠,直到足以打動對方的心為止,任何事都要“反求諸己”,不必“求諸於人”。這是用誠摯去感動他人的唯一方法。

(2)對人守信用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與好友約定相見,老是遲到;但和客戶談生意時,卻一定比對方早到,這樣的人總認為彼此即是好友,守不守時無所謂,而縱容自己的疏失。實際上,這樣做隻會失去朋友的信賴,友誼肯定會因此而逐漸疏淡。因此,贏得好人緣的又一條原則就是始終保持守信用的美德。

不論公事或私人的約會,不遵守約定日期或時間,對方基於友情不會露骨地表示不滿,但在心中定會感到不悅。如果隻限於此,倒還是幸運的事,擔心的是因此視你為沒有修養的人而不願繼續深交。

不守信用的人,往往會被視為一個連交往中最起碼道德都不遵守的人。對於那些平時負責任的人,他們認為對方也該如此,所以會拒絕言行不一致的毛病,這在與人交往上是非常有利的。

(3)說話不要得罪人

說話把握分寸,別得罪人,是一個人獲得好人緣的第一準則。不去提及他人平日認為弱點的地方,才是待人應有的禮儀。尤其是軀體上的缺陷,本人幾乎沒有任何責任,同時也是事出無奈,所以千萬別用侮辱性的言語,攻擊他人身上的殘缺。

可是,生活中有些人盛怒時往往忘了自身形象,忘了失去人緣可能會對自己帶來的損害。平日相當友善的同伴,不至於和你反目成仇,但日後你再找他辦事,可能就不靈了。如果你也是經商人士的話:“得罪人”就是代表對方的拒絕往來或“關係凍結”。

(4)廣交朋友

靠個人力量以求發展,則發展有限,多與各方朋友結緣,則發展的後勁沒有止境。一個人可以有好幾種投資,對於事業的投資,是買股票;對於人緣的投資,是買忠心。買股票所得的資產有限,買忠心所得的資產無限;買股票有時會吃倒賬,買忠心始終能把事兒辦好;股票是有形資產,忠心則是無形的資產。“紂有人億萬,為億萬心,武王有臣十人,惟一心。”紂之所以敗亡,武王之所以興周,就在於有沒有這份無形資產,“得天下者得其人也,得其人者得其心也,得其心者得其事也。”

(5)千萬不要情緒化

一個情緒性太強的人大多被認為神經質,這種人易給人造成一種不合群的感覺,人緣也便隨之而去,隻有言談舉止始終保持常態,在公開場合上隨圓就方,才會在社會上取得別人的認同。這種隨圓就方,是贏得好人緣的又一個原則。

我們平時所遇到的事情或大或小,或間接或直接,其中涉及原則的事本沒有多少,在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上犯不上與人斤斤計較,特別是感情用事,比如單位裏某個同事就薩達姆的好壞談了一種觀點,雖然他的觀點過於偏頗,你也沒有必要情緒激昂地去與之辯出個勝負來,因為一句話兩句話傷了感情,實在沒什麼必要。

(6)別盲目炫耀自己

生活中,要注意謙虛待人,不要把自己的長處常常掛在嘴邊,老在人前炫耀自己的成績。如果一有機會就說自己的長處,無形之中就貶低了別人,抬高了自己,結果反被人看不起。切忌誇誇其談。有人在與別人交往中,為了顯示自己“能說會道”,便喋喋不休,沒完沒了地長篇大論,這種人會給人以不夠穩重的印象。

力避憨言直語,用詞要委婉,要融彙各方意見,不要隻憑自己的主觀願望,說出不近人情的話,否則,是得不到別人好感和讚同的。隻有言辭婉轉貼切,才有利於融洽感情,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人要在社會上辦成事,就離不開好人緣。人緣好的人在社會上形象就好,社會評價也高,托人辦事也容易得到理解、支持和幫助,因此我們要堅持以上幾點原則,為自己在社會上建立個好人緣。

求人先要“捧”著人

有位朋友萬霖,人送外號“萬事通”,這就是說他無論辦什麼事都能暢通無阻,讓人羨慕不已。他有個朋友叫李凱,最近一直為孩子調動工作的事頭疼不已,東跑西跑事就是辦不成,想起好友萬霖精通求人之術,特意跑來向他請教。萬霖指點朋友說:“辦事就要會求人,要辦成事就得讓人家喜歡你,願意幫助你,為做到這一點,起碼你嘴得甜點吧,你得會捧著人說話,你要多讚美他,說他愛聽的話,做到這一點,事不就好辦了嗎?”李凱如夢方醒,興衝衝地走了。沒過多久,聽說他兒子調動工作的事成了。

這位“萬事通”先生完全掌握了拉關係辦事,獲得別人好感的訣竅,那就是先讚美再求人。人處世間,難免有求人辦事的時候,事兒是否能辦成,還要看你是否能與對方拉好關係,討對方的喜歡。我們都知道,讚美別人能增加別人對你的好感,如果你能在求人辦事時,恰當地讚美對方,那麼對方在獲得心理滿足之後也一定會樂於滿足你的要求。

求人辦事時讚美別人和在一般交往時讚美別人還有不同,前者的讚美應當更有針對性。

(1)有目的地讚美對方

心理學證明:當一個人驕傲地談到他的專長,或他所取得的成績時,你適時地提出與之相關的要求,在這樣的時刻,他拒絕你的可能性最小,你的要求得到滿足的成功率最大。所以,當你有求於人時,就需要運用讚美,營造一個合適的氛圍,使你的需求最大可能和最大限度地得到滿足。

某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魏某,和妻子兩地分居十多年了,錢花了很多禮品也送了不少,不知為什麼,妻子就是調不過來。這件事搞得魏某精疲力盡,但也無可奈何。這不,在他妻子調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某局局長又換人了,新上任的是從外地來的李局長。他聽說這位李局長能急人之急,為群眾辦真事、實事。他先了解了幾個受李局長幫助的例子,然後登門拜訪。他一開始沒談自己此行的目的,先是對李局長進行恭維,說他做的比較突出的政績,是真正為人民做實事的公仆。李局長也很謙虛,哪裏,哪裏,他們的確有困難,有的已經分居好幾年了,就是調不到一起,他隻是做了他應該做的事情。到了這個關口,魏某就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李局長,我也有點小事,需要麻煩您,我和妻子已兩地分居十多年了,一直沒有解決,本來不打算找了,聽大家都說你的政績,心中仰慕,來請您幫幫忙。”接著魏某介紹了一下自己的情況,李局長讓他回去靜候佳音。果然沒過幾天,一紙調令到手,魏某全家團聚。

在這個事例中,魏某是有求於人的,他所求的正是這位局長分內之事,並且這位局長也因之名聲遠揚,魏某首先對局長進行讚美,使局長在興頭上輕鬆地給他把事辦了。如果像有些人,隻知道自己訴苦,去讓別人幫忙,激發別人的同情心,還是不夠的。在話題展開即問題提出之前,先行讚美是很好的鋪墊。

有位吳先生,他認識許多學術界的泰鬥,並常常得到他們的指點。問及他們之間的相識,也是緣於讚美運用的得法。因為有很多人也曾拜訪過這些大師,但往往談不幾句便無話可說,很快被“趕”了出來,而他竟成為大師們的座上客,其中有奧秘自不待言。作為準備在學術領域有所建樹的吳先生,自然也很仰慕這些大師,他深知拜訪這些人不易,在每次拜訪一位第一次見麵的專家前,他先將這個人的專著或特長仔細研究一番,並寫下自己的心得。見麵之後,先讚揚其專著和其學術成果,並提出自己的想法,他這種投其所好的讚美自然也就激起大師的興趣,並有共同話題,於談話中,吳先生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請求大師指點,在興奮之際,大師自然不吝賜教,於是吳先生既達到了結交的目的,又增長了許多見識,並解決了心中存在的疑惑,可謂一舉多得。

此例中,吳先生就在有求於人時,巧妙地運用了讚語。自己所稱讚的,正是對方引以為自豪,並最感興趣的,自然使對方高興,使其心理得到滿足,此時,吳先生的問題也就不成為問題。當然,在這兩個例子中,這隻是生活中的一個方麵,如果運用恰當,在生活的方方麵麵,都能行得通。

(2)有計劃地讚美對方

一個人的心情在其交往過程中,影響巨大,好的心情,會使一些本來難以處理的事情變的順利。那麼,在有求於陌生人時,就要運用讚美,使他或她的心情好起來,並對你談的問題感興趣。

周凡是某油漆公司的推銷員,這個公司剛剛開發出一種新型油漆,雖然廣告費花了不少,但始終打不開銷路。這種新油漆色澤柔和,不易剝落,防水性能好,不褪色等,具有很多優點。周凡決定以市內最大的家具公司為突破口,來打開銷路。

考慮一下後,他直接來到這家家具公司,找到他們的總經理,“聽說貴公司的家具質量相當好,特地來拜訪一下。久仰您的大名,您又是本市十大傑出企業家之一,一定不要吝惜指點一下我這個後輩呀!”總經理聽了很高興,開始向他介紹本公司的產品、特點,交談中談到他從一個販賣家具的小販,走向生產家具的大公司的曆程,還領周凡參觀了他的工廠。在上漆車間裏,總經理拉出幾件家具,向周凡炫耀那是他親自上的漆,周凡誇了幾句後,順手將喝的飲料倒了一點在家具上,又用一件螺絲刀輕輕敲打,總經理很快製止了他的行為,還沒等總經理開口,周凡發話了:“這些家具造型、樣式是一流的,漆上的也很光滑,但這漆的防水性不好,色澤不柔和,並且易剝落,影響了家具的質量,不知對不對?”總經理連連點頭稱是,並說起聽說周凡所在的公司推出新型油漆,但並不了解,沒有訂購。周凡從包裏掏出了一塊六麵都刷了漆的木板,隻見它泡在一個方形的瓶子裏,還有另外幾塊上著各種顏色漆的木板。周凡聲稱,泡在水中的木板,已浸了一個小時,木板沒有膨脹,說明漆的防水性好,用工具敲打,漆不脫落,放到火上烤,漆不褪色。於是這家公司很快就成了周凡公司的大客戶,雙方都從中受益。

周凡一開始並沒有直接稱讚自己的油漆多好,而是從讚美這家公司的產品入手,又讚美了總經理的奮鬥曆程。受到讚美的總經理非常高興,帶領客人去參觀其產品,周凡在其心情愉快之後,在車間內,點出了該家具公司的產品的油漆性能差,直接影響到了家具的質量,並在此刻,展示了本公司最上乘的產品。於是,總經理很自然地接受了其建議,周凡爭取了這家客戶,達到了推銷產品的目的。

好話人人都愛聽,多說幾句好話又不費錢,因此求人辦事時不妨多捧著對方說話。不要把捧人說話歸入“拍馬屁”一類,這隻是為求辦事成功采取的一種戰術,掌握了其中奧妙,你辦起事兒來就會更加方便了。

(3)同學關係好辦事

一轉眼,薑雷已經畢業四年多了,在三年的東奔西跑之後,終於在北京某公司做了一個業務員。今年七月,他奉命去上海聯係一項業務,到了那兒以後才發現,對方公司的客戶經理汪某正是自己的大學同學。薑雷很高興,心想看在老同學麵上,對方怎麼也會照顧著點。誰知汪某對他卻並不熱情,根本沒有一點照顧他的意思,這讓薑雷又怨又氣。兩個星期後,薑雷回到了北京,逢人就說同學關係靠不上,他不知道汪某也在對別人說“就是一個大學同學,畢業以後從來都沒跟我聯係過,要辦事時想到我了!我又不是墊腳石,用得著時搬過來,用不著就踢過去!”

薑雷平時不注意維護同學關係,結果在需要同學幫忙時碰了釘子。這並不奇怪,你與老同學在分開後不相來往,有事時再去找人家,人家怎麼會樂於幫忙呢?同學關係是朋友關係中最重要、最得力的一種,所以平時你一定要注意與同學保持聯係、密切往來,這樣在你辦事兒的時候才能借上力。

有人說:“同學之情隻有幾年,一旦緣盡則情盡,沒什麼可值得留戀的。”

這其實是很錯誤的想法,要知道,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既為同學,實是緣分不淺。雖相處時間不長,但這中間的關係值得珍惜,值得持續下去,這不是多此一舉,而實屬必要!當你與同學分開後,還能保持一種相互聯係、愈久彌堅的關係的話,那對你的一生,或者說對你將來所要達到的目的與理想是會有很大好處的,這其中的有利方麵,也許是你所未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