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沒有人脈辦不成事,廣結人脈,成為贏家(2 / 3)

說法四:把送禮的原因推到托辦事的朋友身上。

比方說:“這東西是我朋友給你買的,也沒花我的錢,咱把事給他辦了,就啥都有了,不用太跟他客氣。”

說法五:把送禮的原因推到對方可能存在的損失上。

比方說:“這麼麻煩您就夠不好意思了,難道還能讓您搭錢破費?這錢您先拿著,必要時替我打點打點——不夠用時我再拿。”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很多有人情味的說法,這就要靠你在生活中慢慢去開發。

送禮是一種獨特的社會形態,尤其是在現代社會裏,萬事都離不開一個“禮”字,“禮”既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又是求人辦事的靈丹妙藥,隻要你禮品送得到位,事情自然就好辦了。

拉關係,要懂得看人下菜碟

大剛在軸承廠上班三年多,平時勤勞嘴甜,很讓大家喜歡,人緣不錯。一天,技術科的小姚跑來告訴大剛一個小道消息:廠裏要選拔三個年輕人去學新技術。大剛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能不能出人頭地就在此一舉了。可是自己的條件也不是特別突出,怎麼才能讓領導選上自己呢,女朋友勸他到領導那裏“走動走動!”第二天下班後,大剛提著禮物直奔車間主任老吳的家。老吳為人耿直仗義,平時對大剛也很照顧,因此大剛想請他幫著說幾句好話。進門後,大剛說明來意,老吳的臉就沉了下來,“真沒看出來啊,你小子這麼有心機,派誰去那得廠裏說了算,你就聽著就行了,走後門算什麼本事!”大剛連人帶禮物被推到了門外。沮喪的大剛又帶著禮物趕到技術科長薑某家裏,薑科長是公認的“難說話”,平日裏對誰都是冷冷冰冰的。結果大剛從進門開始就覺得渾身不自在,好話說了一蘿筐,可薑科長卻還是冷冷淡淡的,也不知道他聽進去沒有。結果大剛還是帶著禮物出來的,不僅如此,他心裏反而更不安了。兩個星期後,名單公布了,沒有大剛。而且大剛還總覺得從那以後老吳和薑科長看他的眼神怪怪的,大剛真不明白自己明明是找人辦事,為什麼倒弄了個裏外不是人。

辦事要有人緣,要會拉關係,就要懂得看人下菜碟。大剛就是因為沒有找到做到這一點,才把事情辦砸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脾氣秉性,求人辦事時一定要耐心揣摩對方,針對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方法,隻有因人製宜,辦事才會成功。

下麵簡單列出與幾種人交往的方法。

(1)性格冷淡的人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往往是我行我素,對人冷若冰霜。盡管你客客氣氣地跟他寒暄、打招呼,他卻總是愛理不理的樣子。和這類人打交道,的確讓人感到不自在、不舒服。但出於辦事的需要,我們往往又不得不與他們來往,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樣與他們搞好關係,把事辦成呢?

你應該明白,在這種人中,他們的這種冷淡並不是由於他們對你有意見而故意這樣做。實際上這是他們本身的性格,盡管你主觀上認為他們的做法使你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但這絕非是他們本意。因此,你不要去計較它,更不要以自己的主觀感受而判斷對方的心態,以至於也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他。這樣,常常會把事情弄糟。

其實,盡管性格冷淡的人一般說來興趣和愛好比較少,也不太愛和別人溝通。但是。他們還是有自己追求和關心的事。不過別人不大了解而已。所以,在與這類人打交道時,不僅不能冷淡,反而應該多花些工夫,仔細觀察,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從他的言行中,尋找出他真正關心的事來。一旦你觸到他所熱心的話題,對方很可能馬上會一掃往常那種死板冷淡的表情,而表現出相當大的熱情。

此外,與這種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維護其利益,逐漸使他們去接受一些新的事物,從而改變和調整他們的心態。這樣,遇到事時,托到他們頭上也不會輕易碰釘子。

(2)自我表現欲強的人

在社會交往中,“好出風頭”的人也不少。這種人狂妄自大,喜歡炫耀自己,自我表現欲非常強烈,總是力求證明自己比別人強,比別人正確。當遇到競爭對手時,總是想方設法地擠兌人,不擇手段地打擊人,力求在各方麵占上風。人們對這種人,雖然內心深處瞧不起,但是為了顧全大局,為了不傷交往中的和氣,往往處處事事遷就他,讓著他。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是不合適的。

中國人總是追求一種和諧,謂之“和為貴”。這無疑是人際交往中一個重要的標準和目標。為了顧全大局,求大同,存小異,在某些方麵做一些必要的退讓,應該說是一種比較高尚且聰明的交往方式。“和”無疑是必要的,但獲得“和”卻有不同的方式。“讓”是一條途徑,“爭”也不失為另一條必要的方式。生活中,有些爭勝逞強的人並不能理解別人的謙讓,而以為真是自己了不起,由此而變本加厲地瞧不起別人,不尊重別人。對這樣的人,則不能一味地遷就,而要讓他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遷就隻適合那些比較有理智的人,而對於不明智的人,不妨紿他點兒厲害,挫挫其傲氣。

還應該看到,爭勝逞強的人當中,有屬於性格使然者,也有屬於社會化不夠的不諳世故者。後者常常是年輕人,對於他們,更多的應該是正麵的引導和點撥,開拓其眼界,增長其見識。這類人一旦成熟,一旦對社會有了初步認識,便會改變過去那種爭勝逞強的態度。

(3)性情暴躁的人

性情暴躁的人,通常指的是那種好衝動,做事欠考慮,喜歡感情用事,行動如疾風暴雨似的人。和這種人打交道,應該謹慎,否則稍有得罪,他便捶胸頓足,怒不可遏,更甚者還會跟你拳腳相見,實在是不劃算。也正是這樣,許多人都不願意和這種性情暴躁的人來往。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性情暴躁是一個缺點,它容易傷害人,並且常常表現為蠻橫無理。但是,這種人也有優點,而這正是我們與之交往的重要基礎。

首先,這種人常常比較直率。沒什麼心機,不會搞陰謀詭計,也不會背後算計人。他對某人有意見,會直截了當地提出來。所以,與其和那些城府較深的人相處,還不如與這種人打交道。

其次,這種人一般比較重義氣,重感情。隻要你平時對他好,尊敬他,視之為朋友,他會加倍報答你,並維護你的利益。所以,和這種人交往,不一定非要那麼客套,或講什麼大道理。你隻要以誠相待,他必定以心相對。

最後,這種人還有一個特點,即喜歡聽奉承話、好話。所以,在與其交往中,宜多采用正麵的方式,而謹慎運用反麵的或批評的方式。這樣,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4)兩麵三刀的人

辦事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這樣的人物:他當麵奉承你,轉過身去卻連嘲帶諷;他為了取得你的喝彩,事先就送上一兩下掌聲;他對你心懷不滿,但當麵總是笑臉,背後卻到處撥弄是非……這類人物,有著兩張臉皮,與這樣的人打交道,你可能會感到艱難,對付這種人若處理失當,很可能會使交往“觸礁”。

對於這樣的人,在與之辦事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去傷害他的自尊心,不去損害他們如此費心地保護著的那個“假麵”,盡量不去得罪他,也不可簡單地拒絕其肉麻的奉承。簡單拒絕隻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加速你“觸礁”的進程。

與這樣的人辦事,你要謹防被他的別有用心所利用。這就需要在與之交往過程中,謹慎地劃出一條原則,界限,剔除那些非原則的、損害他人的成分,抹去那些具有強烈私欲的色彩,在正當的利益上盡量滿足他。這樣就可以利用他的能量來為自己辦事。

求人要先學會研究人,我們要想拉好關係把事情辦妥,就必須努力掌握對方的個性特征,針對不同的人選用不同的方法,這樣辦起事兒來才會遊刃有餘。

主動跟發達的老朋友打交道

韓冬所在的紡織廠改組了,韓冬人到中年了卻下了崗,這可把他愁壞了,兒子明年就要考大學,隻靠妻子那點工資怎麼供得起兒子呢?何況他現在已經不年輕,再找工作也不容易了。看著丈夫消沉的樣子,妻子倒給他想出了個主意:“哎,我問你,你不是說你有個姓李的‘發小’在建築公司當老板嗎?你找找他,怎麼還不混個工作!”韓冬卻有點猶豫:“唉,人家現在是大老板了,出入坐奔馳,哪還能認識我,再說我們十來年沒聯係了,有事找上門去誰幫你呀!”但妻子卻覺得這事可行,韓冬隻好拎點禮品去求李某了。一進門,韓冬就覺得很尷尬,李某倒還算客氣,讓自己的小兒子出來叫叔叔。看著李某十來歲的兒子,韓冬感慨地說:“時間過得真快啊,一晃20多年過去了,咱們像他這麼大的時候天天在胡同口堆沙子,想起來就像是昨天的事情!”李某也歎了口氣,跟著點點頭,然後他誠懇地看韓冬說:“冬子,咱們雖然很多年沒見了,可小時候的情分卻忘不了,我知道你不會無緣無故上門的,有什麼事你就說吧,能幫上忙我絕無二話。”韓冬把自己的難處說了一下。李某點點頭,“這樣吧,你先回去等信,我盡快給你回話!”第二天,韓冬就接到了李某的電話,“冬子,過來吧,給你安排了個辦公室的工作,先湊合幹著,月薪兩千三!”

韓冬和老朋友有了很大距離,也很多年沒見了,但看著往日的情分,老朋友還是幫他辦了事。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你的朋友富貴發達了,有意或無意地疏遠了你,而這時你卻偏偏迫於無奈要求他幫忙辦事。很多人覺得張不開嘴,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求這樣的朋友要比求陌生人容易得多,至少你們有過交情。

那麼,怎樣跟發達了的老朋友打交道呢,下麵介紹幾種技巧。

(1)選好見麵禮

既然有老交情,帶點禮物上門,是非常自然的,也是情感的體現。禮物不在多少,它有把這多年沒有交往的空缺一下子填補之功效。

當然,禮物不同,這見麵時的說法也不同。若是老朋友的嗜好之物,就說是“特意帶給老兄(老弟)的,我知道你最喜歡這東西”;若是土特產,就說是“帶給嫂子(弟妹)和孩子嚐嚐的”;若是錢,那就得說是“給孩子買衣服或買書”之類。走進了門,便有了開口求老朋友辦事的機會了。

(2)以情感人聊過去

因為回憶過去,就喚起了對方沉睡多年的交情,這交情才是對方肯為你辦事的基礎。

當然,回憶過去,閑聊往事,也有個妥當不妥當的問題。當年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後,先後有兩個少時舊友來找他求官做,一個說了直話,引起了他出身的尷尬,被殺了頭;而另一個說話委婉、隱諱的朋友被朱元璋委以高官。

與朋友及家人閑聊過去,如果是當著他的孩子和老婆,也要盡量少去提及對方的尷尬事,這樣可能會傷害對方在家庭中的權威,引起對你的反感,而達不到辦事目的。

(3)以言相激扭轉敗局

長時間沒有來往,突然登門,對方便心知肚明你有事要求於他。他若不願幫忙,一進門就顯得非常冷淡。當你把事提出的時候,他會表現出含含糊糊的拒絕態度。這時,你就得把“死馬當成活馬醫了”。“以言相激”不失為一種扭轉對方態度、繼續深入的好方法。

比如,你可以說:

“我知道你能幫我,我才來找你的,否則,我也不能大老遠的跑到你這裏來。”

“我想你有能力幫我,再說這事也不是什麼違背原則的事。”

當然,以言相激也必須掌握分寸,若是對方真的無能力辦此事,我們也不能太苛求人家,讓人家為難,不能說出絕情絕義的話,傷害對方。隻有你了解了對方確實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時,才可以以言相激,逼他去辦。

如果他真的幫你去辦事,不管辦成沒辦成,事後,你都應該說個道謝的話,這樣會顯得你有情有義。

(4)誘之以利談合作

如果把事辦成的難度大,或者對方是一個見錢眼開的人,即使幫你辦成,也會留下一個天大的人情。這樣,你不妨以合作的態度去找他,對他誘之以利。

如果你把實情道出,說這是自己的事,事成之後,給他多少多少好處,對方可能會礙於舊交之麵不好接受。所以,你可以撒一個小謊,說這事是別人托你辦的,事後可以怎麼怎麼樣,這樣,對方就會很坦然地接受,你也可以顯得不卑不亢,事後也避免留下還不完的人情債。

一些“得道”的朋友,似乎看起來高不可攀。然而,他們也是你寶貴的人際資源,所以,要提醒自己,放下架子,厚起臉皮,多同這類朋友拉拉關係,也許就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你的事就被順利辦妥了。

屈尊事小,辦事事大

朱輝是某廠的老業務員,他和該市城建局局長的關係那叫一個“鐵”,朱輝笑著說,“別看現在對我親親熱熱,可剛認識那會兒,他對我那態度——”。朱輝是因為辦事結識伍局長的,他們廠為擴大經營,向城建申請一塊空地建廠房,可這塊地卻說什麼也辦不下來,急得廠長睡不好。這時,朱輝自告奮勇要跑這件事,廠長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要辦事得先找人啊,朱輝就把目標選定為城建局伍局長,他知道伍局長有個上小學的兒子,於是就買了幾樣玩具上門了。頭幾次去,伍局長對他冷眼相加,理都不理,朱輝卻滿不在乎,厚著臉皮陪伍局長的兒子玩。但時間長了,伍局長就有點過意不去,開始與朱輝閑聊兩句。朱輝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隻要他堅持下去,與局長拉好關係,廠裏的事準能辦成。轉眼一個多月過去了,伍局長和朱輝天天下棋,拉家常,兩人不算朋友也得算熟人。終於有一天,伍局長鬆了口,“你讓你們廠長把申請資料、文件送到局裏,我們再討論一下!看你天天跑前跑後的,我實在是沒辦法了!”於是,朱輝順利拿到了那塊地,為廠裏立下了大功。

朱輝在屢遭白眼的情況下,還能繼續死磨硬泡,臉皮不可謂不厚,不過他這臉皮“厚”得值得,至少他還是與局長拉上了關係,辦成了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臉皮薄”,放不下架子,所以這種人很難辦成事,要知道辦事要求人,臉皮太薄對方會覺得你沒誠意,隻有厚起臉皮,以柔克剛,肯於屈尊,才能打動對方,拉近感情,對方才願意給你辦事。

一次有位朋友出差去上海,在火車站候車室等車,偶然一個臉上皺紋滿布、渾身臭氣、掛著幾件破爛衣服的老頭,向他伸出哆哆嗦嗦的手,口中像念經似的細語:“您行行好,賞幾個錢。”原來是個討吃的。

看到他那副可憐的模樣,這位朋友便摸出五元錢給他。他咧嘴一笑說:“多謝!多謝!”收下了,又轉到身旁的另一個人,這個人討厭地趕他走,但他卻死死地乞求……突然間,他跑了幾步到一邊去了,目光注視著門口。原來門口走進了兩名治安民警,這位朋友感到奇怪,“既然是沒飯吃,怎麼見到警察就一溜煙逃了呢?”

直到乞丐從他眼前再次經過時,認真地觀察一番,才知道他討吃是假,騙錢為真。因為他背上的那個布口袋裏,討來的錢已有半袋之多,討飯的人有碗飯吃就心滿意足了,他好像總是不能滿足。想起他那咧嘴一笑,其實是由於欺騙得手而發出的竊笑。

拿乞丐來舉例,或許有點不當,乞討與求人不能相提並論,那些專門做坑蒙拐騙勾當的假乞討者,其卑劣手段更不值得效仿。但在某些方麵還是可以取法借鑒的。那就是:臉皮薄,辦事就難上加難。

因此,我們在找人辦事兒時,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抱著自尊不放,為了達到交際目的,有時臉皮不妨厚一點,碰個釘子,臉不紅心不跳,不氣不惱,照樣微笑與人周旋,拉近關係,隻要還有一絲希望就要全力爭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有這樣頑強的意誌就能把事情辦成。

有些人臉皮太薄,自尊心太強,經不住拒絕的打擊。隻要略一受阻,他們就臉紅,感到羞辱、氣惱,要麼與人爭吵鬧崩,要麼拂袖而去,再不回頭。

看起來這種人很有幾分“骨氣”,其實這是過分脆弱的表現,導致他們隻顧麵子而不想千方百計達到目的,於辦事無益。

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所求對象對你的態度有多生硬,隻要你臉皮別太薄,你的熱情、耐心最後總能打動對方的。

人生一世,存活下去,需要辦數不清的事,需要請無數人幫忙。萬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既要求人,臉皮薄了是不行的。

求人時不能立竿見影,很多朋友就心浮氣躁,殊不知此時正是考驗你的心理功夫是否到家的時候了,“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所不能為”。

我們應該有這樣的心理準備:辦事時受到冷遇、受到白眼是很正常的,你要能夠區分冷遇的具體情況再做反應,否則就會影響辦事效果。

若按遭冷遇的成因而分,不外三種情況: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計過高,對方未使自己滿意而感到的冷落。

二是無意性冷遇,即對方考慮不同,顧此失彼,使人受冷落。

三是蓄意性冷遇,即對方存心慢待,使人難堪。

當你被冷落時,要首先區別情況,弄清原因,然後再采取如下合適的對策。

對於自感性冷遇,自己應反躬自省,進行心理調節,實事求是地看待彼此關係,避免猜度和嫉恨於人。